北京中科医院几级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zuozhen.html

树形优美的白蜡树常常用于城市园林绿化。

走在白蜡树下,你也许会发现树干上有一些孔洞,洞口边缘整整齐齐,形状像极了英文字母“D”。这究竟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人工做的另有用处呢?

白蜡窄吉丁羽化形成的“D”形孔

其实这是白蜡窄吉丁的成虫羽化孔。就是下面这个披着斑斓金属光泽甲壳,颜值颇高的虫子。虽然颜值高,但它们可不是什么善茬!白蜡窄吉丁是白蜡树等多种树木的蛀干害虫,对我国北方地区园林树木危害极大!因为其幼虫隐匿于树干之中蛀食,被幼虫蛀食过的坑道填满了排泄物与碎木屑,等到成虫从树干凿洞而出时,也就是在树上可以看到“D”形孔时,说明这棵树内部已被严重蛀蚀,濒临死亡了。

白蜡窄吉丁成虫

除了白蜡窄吉丁,很多吉丁虫的颜值都很高,它们浑身泛着铜绿色的金属光泽,体态纤细,甚至于很多国家将吉丁虫作为高级装饰品的原形,如桃金吉丁。而吉丁虫的这一身装备并不是为了恐吓天敌,而是用来保护自身的“迷彩色”,以掩饰伪装在树木叶片之间而不易被天敌发觉。

尽管它们外表华丽,受人谁捧,但吉丁虫的窄吉丁属大多都是作物及果木的害虫,尤其以白蜡窄吉丁为首,每年在我国果木上造成的损失非常之高。

各种美丽的吉丁虫

一、分布与寄主

白蜡窄吉丁是鞘翅目吉丁科的害虫,蛀食木犀科梣属树木。又名花曲柳窄吉丁、梣小吉丁。

目前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北京、河北、天津、新疆、内蒙古和台湾等地都有分布,主要危害木樨科白蜡属植物。在我国主要有白蜡树、绒毛白蜡、花曲柳和水曲柳。

白蜡树

二、为害症状

初孵幼虫最初取食木栓层,不久即咬一小孔蛀入到形成层的韧皮部里层与木质部表层为害,严重影响树木的水分及养分运输,会导致树势明显减弱。由于幼虫取食方向不定,会形成不规则的“S”形坑道,坑道扁平、弯曲,内有蛀屑和虫粪。当树干上生出大量丛枝、树皮出现纵裂时也可能是白蜡窄吉丁为害。

白蜡窄吉丁幼虫

三、田间识别

成虫喜光,体长11-14mm,体铜绿色,具金属光泽,楔形;头扁平,顶端盾形;复眼古铜色、肾形,占大部分头部;触角锯齿状;前胸横长方形比头部稍宽,与鞘翅基部同宽;鞘翅前缘隆起成横脊,表面密布刻点,尾端圆钝,边缘有小齿突;腹部青铜色。

卵呈淡黄色或乳白色,孵化前黄褐色,扁圆形,中部宽,中央微凸,边缘有放射状褶皱。

白蜡窄吉丁幼虫

幼虫为乳白色,老熟幼虫体长34-45mm,头小,褐色,缩于前胸内,前胸较大,中后胸较窄:体扁平,带状,分节明显。

蛹呈乳白色,羽化前深铜绿色,裸蛹,触角向后伸至翅基部,腹端数节略向腹面弯曲。

四、发生规律

白蜡窄吉丁成虫羽化后会经1周左右时间的补充营养,期间会取食寄主叶片,将被害叶咬成不规则缺刻。交尾时间多在中午前后,下午气温最高时为盛期。一般在叶面完成交配活动,卵常产于阳面树干干基和皮缝,卵单产。

成虫飞行能力不强,飞行距离一般不超过8~12m,高度不超过1~2m。成虫稍具假死性。若遇惊扰,则假死坠地。白蜡窄吉丁幼虫分布于地面以上至3.37m以下的树干,但主要集中于树高1.50m左右的主干,天敌的活动也集中在此范围之内。

一棵有白蜡窄吉丁羽化孔的白蜡树

五、防治难点

1.隐蔽性强。白蜡窄吉丁卵、幼虫和蛹期均生活在树皮下,而且虫粪不外排,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很难发现,特别是在为害的早期;但一旦发现,往往已为害较重。因此被称为白蜡的“隐形杀手”。

2.传播速度快。白蜡窄吉丁成虫个体较小,具有飞翔能力,在自然界也不易被天敌发现捕食。且目前原理绿化树多成片大面积种植,且树种单一,这更有利于害虫的传播危害。

3.幼虫自然死亡率低,其在为害时常以虫粪填堵蛀道,使天敌不易发现捕食。该虫各个虫态均能随苗木调运等作长距离传播,因此传播速度快。

4.防治滞后。由于白蜡窄吉丁的为害主要在幼虫期,幼虫蛀入树皮内取食,极具隐蔽性,从外表看无明显症状,因此防治往往滞后于危害。且当幼虫钻入树皮内后,常规的防治措施很难奏效。

利用白蜡窄吉丁引诱剂诱捕到的白蜡窄吉丁

要想更好的控制白蜡窄吉丁,可以换个思路。

将装有白蜡窄吉丁引诱剂的诱捕器悬挂在树上,吸引害虫上钩,减少危害。长此以往,种群数量就会变少。也可利用它的天敌如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白蜡吉丁啮小蜂、白蜡吉丁卵跳小蜂等进行防治,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cjjg/1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