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谷,其实离不开各种替代品
辟谷是神仙家修炼法术之一,马王堆出土医书有《却谷食气》专论辟谷之术,《太平经》也说:“古者得道老者,皆由不食。”不吃饭而成神仙,其内在逻辑大约如《淮南子·地形训》所言:“食谷者智慧而夭,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意思是说,世人吃五谷杂粮,秽浊充塞体内,故智慧但命夭,食气者却能神明而长寿;欲得长生不老,就必须“却谷食气”,修炼辟谷之术,这样有朝一日才能达到“不食者不死而神”的境界。 元代王蒙所绘《葛洪移居图》局部。(资料图/图) 成仙的愿景虽然美好,饥肠辘辘总是让人难受,辟谷其实离不开各种替代品。葛洪通晓神仙方术,《抱朴子内篇·杂应》说:“(断谷)近有一百许法,或服守中石药数十丸,便辟四五十日不饥,炼松柏及术,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药,久不过十年以还。或辟一百二百日,或须日日服之,乃不饥者。或先作美食极饱,乃服药以养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又说:“其服术及饵黄精,又禹余粮(编者注:禹余粮,中药名,系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石)丸,日再服,三日,令人多气力,堪负担远行,身轻不极。” 葛洪提到的辟谷药物,大多都能在本草中找到依据。《本草经》说禹余粮“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名医别录》谓黄精“久服轻身延年不饥”,陶弘景注释说:“俗方无用此,而为仙经所贵。根叶华实皆可饵服,酒散随宜,具在断谷方中。”陶弘景又说松叶“是断谷所宜,细切如粟,以水及面饮服之,亦有阴干捣为屑,丸服者”。《圣惠方》载有绝谷升仙不食法:“取松实捣为膏,酒调下三钱,日三。则不饥渴饮水,勿食他物,百日身轻,日行五百里。” 江苏茅山特产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是上清派的“仙药”。(资料图/图) 术是菊科苍术属的植物,为辟谷方“守中丸”的重要组成。据《本草经集注》术条陶弘景注:“昔刘涓子挼取其精而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以长生。”江苏茅山特产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是上清派的“仙药”。《真诰》卷六有一篇紫微夫人服术叙,专门提到:“夫术气则式遏鬼津,吐烟则镇折邪节。强内摄魂,益血生脑,逐恶致真,守精卫命。飡其饵,则灵柔四敷,荣输轻盈;服其丸散,则百病瘳除,五藏含液,所以长远视久而更明也。”其制作法见于《真诰》卷十: 成治术一斛,清水洁洗令盛。讫,乃细捣为屑,以清水二斛合煮令烂。以绢嚢盛,绞取汁,置铜器中,汤上蒸之。内白蜜一斗。大干枣去核,熟细捣,令皮肉和会。取一斗,又内术蜜之中,绞令相得如餔状。日食如弹丸三四枚,一时百病除,二时万害不伤,三时面有光泽,四时耳目聪明。三年颜如女子,神仙不死。 辟谷可以对应本草“不饥”的功效,拈出有意思的几条,兼能反映辟谷术的本质。 《本草经》有青、赤、黄、白、黑五色石脂,皆能“久服不饥”。石脂是高岭石一类,主要成分为水化硅酸铝,一般呈白色,即白石脂;若杂含有氧化亚铁FeO,呈赤红色,为赤石脂;含有少量氢氧化铁Fe(OH)3,呈黄色;含有锰、镁、钡等元素,则可出现其他颜色。石脂与蒙脱石montmorillonite一样,因其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气体有固定和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性,又兼有吸附作用,故能止泻。高岭土本身生物活性弱,少量摄入对身体也无大碍,掺到食物中,就和灾荒年穷人的“代食品”观音土一样,暂时填塞肚子,因为排泄缓慢,勉强维持饱腹感,“不饥”的本质,大约就是如此了。过量引起严重便秘,乃至腹胀而死。 另一个药是蜜蜡,也能“不饥耐老”,甚至虫白蜡也可以“久服轻身不饥”。陶弘景解释:“仙经断谷最为要用,今人但嚼食方寸者,亦一日不饥也。”蜡质当然不能饱腹,取其吸收缓慢。后来医方也用之,《圣济总录》有三仁丸,取松子仁、柏子仁、大麻子仁等三味润下药物,研匀后,入“黄蜡半两,熔汁和丸”。三仁丸用于治疗老年体虚之大便不通,避免泻下作用过于峻猛,损伤元气,这也算是缓释剂型的先驱了。 中药禹余粮,实系一种矿石。(资料图/图) 《本草经》又言龙眼“安志厌食”,杨友敬《本草经解要附余·考证》条解释说:“厌,平声,饱也。《纲目》称其开胃益脾,补虚长智,即安志厌食之谓也。”此以“厌食”为饱食,似非妥当。按,此与苦菜条“厌谷”的功效一致,应该都是辟谷方术的孑遗。大约龙眼之类含糖较高,食用容易产生饱腹感,从而达到“厌食”的目的。 如此看来,辟谷也无神秘可言,葛洪对此即在信疑之间,他的结论是:“断谷人止可息肴粮之费,不能独令人长生也。”吃得少自然花费少,所以宋人有诗说“家贫思辟谷,非是博长年”,却是写实之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cjjg/306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外敷治疗中药敷脐法处方大全
- 下一篇文章: 龋齿有救了两滴药水48小时完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