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县核桃树蚧壳虫发生危害现状及防治技术
围场鼻炎患者的好消息来了北京专家到围就 http://www.awaua.com/bybj/11530.html 一、核桃树蚧壳虫的发生危害现状 近年来,受气候等因素影响,我县核桃丰产园中发生了大面积蚧壳虫危害,如不采取切实有效防治措施,轻者树体衰弱减产,重者枝条干枯,树体死亡,3~5年内可将全园毁灭,对我县核桃产业的发展已构成严重威胁。 根据近年来连续监测调查,蚧壳虫病虫害不断扩展蔓延,尤以红川、店村、城关、陈院、抛沙、王磨、沙坝等乡镇最为严重。部分核桃园有虫株率达到80%以上,树干每平方厘米有多个成虫,若繁殖1代就可产生若虫1.44万个,结果树平均死亡株率已达到10%以上,而且有不断扩大蔓延之势。 二、蚧壳虫发生危害的主要原因 造成我县核桃园蚧壳虫成灾的主要原因:一是成县属于寡日照地区,气候阴湿有利于该虫发生。一般若虫孵化分散转移期若遇暴雨,可淋洗掉大量初孵若虫,减轻发生,而去年5月和8月蚧壳虫孵化期又恰逢少雨,造成若虫孵化成活率极高,为虫害大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二是我县核桃园大多属于密植园,通风透光不良,又缺乏整形修剪、清园、刨盘等综合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虫口基数大。三是蚧壳虫防治最佳时期只有5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蚧壳虫孵化期的一周时间,群众认识不到位,不能掌握最佳时间集中防治,而蚧壳虫其他时期有介壳保护,化学药剂难以渗透蜡质介壳,防治困难。四是全面防治虫害需要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而缺乏经费投入,统防统治困难。 三、蚧壳虫在成县的生活习性 在我县危害核桃树的蚧壳虫主要是桑盾蚧(Pseudaulacaspispentagona(Targioni—Tozzetti)),又名桑白蚧,在我县1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3月中旬开始吸食为害,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5月中下旬为孵化盛期,若虫经8-10天形成介壳,6月中旬第一代成虫羽化,雌成虫于7月中下旬产卵,卵8月上旬孵化,若虫孵化后,为害至秋末越冬。 四、蚧壳虫危害机理和症状 桑盾蚧以雌成虫和若虫聚集固定在枝条上为害为主,以口针插入枝干皮层,吸食树体汁液,破坏树体韧皮部,阻碍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向下正常运输,造成疏导组织受堵,受害部位的芽、叶和果因养分供应受阻造成干枯。 核桃园有蚧壳虫严重发生时,害虫虫口难以计数,介壳形成后,被害树树势严重下降,受害枝上裹着的白蜡如同冬天的“雪挂”,如不及时防治,树就会大量衰弱干枯,甚至枯死。蚧壳虫发生时易诱发膏药病,病害和虫害常混合发生。 五、蚧壳虫防治技术要点 第一,落实核桃园综合管理措施。加强修剪和土肥水管理,使核桃园通风透光,创造不利于蚧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 第二,在休眠期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刷掉树枝上的虫体,并集中烧毁,并喷洒杀虫剂防治。 第三,在休眠期每间隔10天喷松碱合剂1次,严重时连续喷2-3次,原液熬制配方是松香、烧碱、水比例3∶2∶10,兑温水15倍液喷雾,喷雾要全面均匀。 第四,在虫害严重的枝干基部、大枝条分叉处和阴面虫口密度较大处涂抹林木长效保护剂防治。 第五,5月中下旬和8月上旬最佳防治适期选用有内吸性的杀虫剂喷雾集中防治。一定要群防群治,连续喷2-3次化学药剂防治。 (健康树图片) (健康树枝条图片) 喜欢这篇文就分享到你的朋友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cjjg/5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在北京奥森,随便看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