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从辛店一中年9月搬迁到老四中至年9月又搬回到镇驻地,整整过去了12年的时光,我去时三十几岁,归时四十几岁,正值人生中的黄金年华。从起初的环境生疏排斥,到后来的不忍离去,十几年来四中的角角落落留下了我的足迹,对那里的一草一木和孩子们我付出了最深厚的感情。虽然已离开三年,我还是经常去四中看看,那一段时光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四中的生活也时常重现在我的梦境里。

 在四中期间,我记录了上百G的相片和视频,这是一笔财富,是对老四中和所有共同度过那段时光的同事、学生最珍贵的馈赠。待有时间了慢慢把硬盘里的相片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以记念那段一起走过的日子……

 这篇文章算作是一篇概写,以后会有更细致全面的记述。

年拍摄的一只挂在教学楼东侧榆树上的钟,看样子有些年头了,钟以前是学校的标准配置,上下课都由专人过去敲钟,这只钟在清晨不知唤醒了多少沉睡的孩子,陪伴他们一天一天成长,从校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如今,钟声由广播系统美妙的旋律所替代,钟像是一位退了休的老人,锈迹斑斑满是沧桑,在角落里不吭一声,默默享受着闲暇的时光。

校门前的拱桥(拍摄日期:.04)

由于原辛店乡第一中学校舍陈旧,年9月学校搬迁到位于孔家村以东的原惠民县第四中学校址,当时校长是李敏。年9月起姜奎良任校长。

年9月辛店乡撤乡设镇,辛店乡第一中学更名为辛店镇第一中学。

年9月,原辛店镇第二中学因校舍陈旧拆迁,学校搬迁到辛店镇中心小学,其初二、初三的学生及部分教师合并到辛店镇第一中学。

年4月拍摄的学校大门,大门上方还挂有“惠民县第四中学”的校名,正对学校大门,在主路的最南端是一方高大的影壁。据说影壁上曾绘有巨幅的伟人像,辛店一中搬过来的时候,已经斑驳脱落,看不到一丝痕迹。

辛店一中搬迁之初,传言三两年时间原中学校址建成教学楼后就迁回,但搬出来之后,原校址就入驻了几家小企业,断了大家迁回的念想。后来又传出在政府驻地建新校的说法,但一直没有动静,老师们也逐渐适应了老四中的环境,再也没人提学校迁回的说法。直到年建新校的规划成了现实,年9月学校从老四中搬迁到新校,与辛店二中合并成立新的辛店镇中学。

学校大门(拍摄日期:.05)

惠民县第四中学建于年,起初招收初中班,共设四个班,每班50人左右。年10月,医院曾借用四中的校舍开展医疗服务,设医疗股、总务股、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检验科、药房、供应室、手术室等,设病床50张,有医务人员36人。原规划在医院,后来县里考虑到距县城太近,且医院,年医院又迁到原申桥公社董家集村西。年根据上级要求,四中改为高级中学,招收高中班。年恢复招收初中班,后来又改为职业中专,开设机电、医师、畜牧、服装等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有力地支援了当地经济建设。年四中的教职工合并到惠民一中,四中校园闲置下来。

学校大门(拍摄日期:.04)

四中环境优美,学校北侧和东侧有小河流过,绿化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堪称“世外桃源”。

学校影壁南侧有两棵树形奇特的苦楝树,极像一对孪生姐妹,扭动着腰肢摆出相同的姿势。当时两棵树的树龄约三十余年,树干粗约抱许。每年初夏繁花满枝,紫花如瀑,香气馥郁,蔚为壮观。提到四中,大部分人会问起这两棵苦楝树,它们也算是作四中的形象代言了吧!

年6月的一场狂风暴雨把东侧这棵树朝南的树干从中间劈裂,学校用铁箍进行固定复原,并缠绕上草绳和薄膜,树干下用铁管支撑,但最后也未能挽救这一枝树干的生命,最终枯死。我用这棵树的种子繁育了很多树苗并移植到了新校,让她的生命和精神得以延续、发扬。

夏天的白蜡树,浓荫如盖

秋天满树金黄,落叶飘飘

冬季的雪后,玉树琼枝

主路两侧是两排高大的白蜡树,夏季一片浓荫,秋季黄叶满树,冬季是一树琼枝,四季用不同的色彩装点着美丽的校园。年前后,这些树患了严重的天牛虫害,有两棵已经“挂”了,为了遏止住虫害,每天早晨搬着梯子爬到树上,找新鲜的虫洞塞入杀虫药棉,用泥封住。天牛繁殖季节鼓励学生捕捉天牛成虫,给予物质奖励。经过两三年的治理,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当时,工会王主席戏称这些树是我的孩子,我的想法很简单,四中留下来的这些树,不能毁在我们的手里。

这是年四中时期的一张相片(拍摄:刘经华),当时路边栽植的是垂柳,九几年这些垂柳患了虫害,学校发动教师,人人动手,在柳树之间栽上了白蜡树。白蜡长大些,就把垂柳替换了下来。

据说辛店一中刚搬过来的时候,在校园东南侧有一棵老柳,虽然树心中空,但依然繁茂,颇有几分灵气,后来一个买树的人不听劝阻,硬生生把树锯为数段,倒是也未听说发生怪异之事。我那时不住校,对此没有印象。

年春天王凌云老师带领学生写生

繁花满枝的梨园

教学楼后主路的两侧各有一片梨树园,春天花开时节,满树白雪,一片花海。四中搬走之前把两侧土地和梨树承包给了后常村的文风祥,但文师傅不懂管理技术,结的梨个头瘦小,口感很差。俗话说“鲜瓜梨枣,见了就咬”,个别“踢蹬”的孩子才不去在意梨子的口味,不待成熟就偷偷摸摸钻进篱笆摘梨,这让文师傅很是恼火,他觉得梨树实在是没有经济效益,后来干脆陆陆续续把这些树刨出来,立在墙跟里晒成了一堆枯柴,可谓“焚琴煮鹤”,令人惋惜。政教处办公室后面的一棵,我跟文师傅说了一通好话,留了下来,得以多看了几年的花开花落,年秋天费了好大劲把这棵梨树移植到新校的花园,怎奈土质不佳,它终究没有等到第二年温暖的春风。

年学校把文师傅承包的这两块地收回来,种成了花园,就这样又赏了几年落英缤纷的樱花和海棠。

路东的樱花

在原来学校绿化的基础上,经过几年的提升性改造,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年10月学校被评为“滨州市环境教育基地”,年在全国“1+6”气候影响力活动中荣获全国第四名,年顺利通过省环保厅和教育厅的验收,获得“山东省绿色学校”称号。

“1+6”气候影响力活动小组年为申报省级绿色学校制作的宣传片

结合原四中刘经华老师年9月拍摄的校舍图片,我们以“今昔对比”的方式重走校园路,了解学校的“前世今生”。

教学楼(刘经华,拍摄日期:.09)

教学楼(拍摄日期:.04)

教学楼建于年,共三层,按十二个教学班的规模设计,建筑面积平方米。辛店一中搬入后,有段时间教室不够用,把两端的办公室也改造成了教室。

教学楼对面的实验室(刘经华,拍摄日期:.09),实验室共二十间,中间有个过道通往前面的宿舍区。

由于实验室东侧几间成为D级危房,年5月把实验室东侧危房拆除。

实验室东侧拆除(拍摄日期:.05)

拆除部分又往东延长一间建成了多媒体教室(拍摄日期:.11)

年12月29日全体师生挤在还没有完全竣工的多媒体教室里举行文艺汇演,迎接年的到来,虽然有些简陋,但丝毫不影响师生们高涨的热情。

卢吉强吹奏葫芦丝,郭峰老师用二胡、张晓菲用军鼓伴奏,手持话筒的是主持人徐建敏。

小品表演

第二年举行年元旦文艺演出的时候,条件就好了很多。

年庆元旦演出上的四位主持人,王成、王贝贝、王雪莲和巩文霞。

小品表演(赵燕、潘维新、刘月)

初三组教师的诗朗诵

初二组美女教师们的诗朗诵

热情的观众

年庆元旦文艺汇演播放的开场视频《莘莘学子贺新年》,包含历史、环境、敬业、进取、活动五个篇章和成功校友从各地发回的新年贺词,旨在回顾过去,鼓励学生自信拼搏,追梦未来。

年学校迁出前的实验室(拍摄日期:.04)

我们沿着校园西侧的南北胡同,由北往南看一遍宿舍。北起第一排教工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

第二排教工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

第三排教工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

第四排教工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

第五排教工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

第六排教工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

第七排教工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

从北往南共七排教工宿舍,辛店一中搬入后把第四排和第六排做女生宿舍使用,其中第四排由于危房原因,年拆除建成了新的女生宿舍称“西新一”女生宿舍。

整洁的西新一女生宿舍

伙房(刘经华,拍摄日期:.09)

伙房(拍摄日期:.05)

学校南侧有三根高高的方形烟囱,很显然这是学校的伙房。辛店一中搬来后有段时间为了提高饭菜质量,引入竞争机制,设置过两个食堂,把食堂分别承包给两个教职工经营。这是第一食堂,另一个是第二食堂,设在学校东北角的一处院落。(四中时期这里是学校对外经营的兽医站,由秘风秀老师负责经营。兽医站停业后,这个院落对外承包,开办了一段时间的武术学校。)

兽医站(刘经华,拍摄日期:.09)

起初学生或家长用自行车驮来小麦送到食堂换取饭票买饭就餐,后来东北角的食堂房顶坍塌,第二食堂搬到实验室前的宿舍经营过一段时间。年前后,食堂收回学校管理经营过一段时间,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后由一位姓侯的老板承包经营,一直到学校又搬迁回镇驻地。这时的经营方式已改为由班级统一收取生活费,生活费分男生和女生两档标准,学生分组就餐,饭菜管饱。

年12月学生在大伙房餐厅内就餐,由值班领导和班主任负责维持就餐秩序。由于生源的增加,旧伙房已经容纳不下全部学生,为解决学生的就餐问题,年学校争取上级危改资金,在学校南院建了多平的新餐厅。

四中迁出前已把学校南院的土地承包给了附近村民,学校通过做工作把南院的地全部收了回来。四中时期,学校南院的一片地曾用来种瓜种菜,算作是学校的一个小农场。辛店一中过来后,由于农场宿舍破旧,已成危房,按要求进行了拆除。

农场的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房檐下堆放着麦草,近处的地里有即将成熟的大豆,右边还有一头驴子在吃草,好一派田园风光。

新餐厅地基施工(拍摄日期:.09)

餐厅基础浇注(拍摄日期:.10)

餐厅墙体施工(拍摄日期:.11)

餐厅墙体完成(拍摄日期:.12)

餐厅房顶吊装(拍摄日期:.06)

餐厅主体完工(拍摄日期:.08)

学生排队进餐厅(拍摄日期:.03)

按就餐小组就坐(拍摄日期:.03)

饭菜不足的就餐小组由值日生领取加菜(拍摄日期:.03)

组长分餐(拍摄日期:.03)

旧餐厅前面的教工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

旧餐厅后面的教工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四中时期这座院落称“后勤院”,安排伙房工人和学校司机住宿,最西侧几间曾作为实习车间,东屋是两间车库。辛店一中搬入后这排宿舍的东西两侧改为女生宿舍,中间偏东三间是何吉聪师傅的宿舍。何师傅家是附近的何李村,自年来学校务工,从事后勤工作,直到年10月份由于需要到滨州照顾孙子上学,才离开学校,在四中、辛店一中、辛店中学兢兢业业付出了三十多年。周末学生忘记收起的鞋子、衣物,何师傅都替孩子们收好,未关闭的门窗他也在整个宿舍区转一圈关好。冬天学生踩湿的鞋子,何师傅也总是不辞辛苦给孩子们烤干……。何师傅虽然不是一名正式职工,但他对学校、对孩子们的付出远远超越了一个临时工的职责范围,与以前的学生聊天,孩子们也常常问起何师傅。何师傅是孩子们眼里的好长辈,校领导信任的好职工,是我们工作上学习的好榜样。

再往后是两排学生宿舍,后来北边的一排改成了仓库,南边的一排因危房原因年拆除,原址重建了一排新的女生宿舍。

年5月原学生宿舍拆除

重建的女生宿舍

仓库北面的行政办公室(刘经华,拍摄日期:.09)

行政办公室北边的一排教工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

年5月拍摄的最后一排教工宿舍

学校的另一项改变是教学楼前西侧的隔离墙,年3月拆除,更换成了不锈刚的宣传栏。

年3月围墙拆除动工前

年3月围墙拆除中

年5月安装好的不锈钢黑板报宣传栏

这幢房屋是四中时期的涂料厂,位于影壁的东侧,年由于此房已成D级危房,对房屋进行拆除,拆后未重建,年春天在原址栽植了一片杨树林。(刘经华,拍摄日期:.09)

“涂料厂”拆除中(拍摄日期:.05)

拆除完毕的“涂料厂”,墙跟还垛着一堆白色涂料粉(拍摄日期:.05)

这是实验室南侧的学生宿舍,四中时期标为第八排,辛店一中时期标为第一排男生宿舍。由于东北角的伙房房顶坍塌,第二伙房在这里占用过一段时间。东侧的几间曾作为学生的自行车存放处使用。(刘经华,拍摄日期:.09)

这是再往南的一排学生宿舍,也是由于危房原因年拆除,原址重建第二排男生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

重建的第二排男生宿舍

再往南一排是第三排男生宿舍(四中时期标为第10排学生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

再往南一排是第四排男生宿舍(四中时期标为第11排,是印刷厂和工人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由于危房原因对这排进行了拆除,只保留了东侧的两间,那是四中退休老教师秘风秀的宿舍,他承包着教学楼后的林地,直到年春天,八十多岁的秘老师才搬出学校,放弃对林地的承包。

年5月对第四排男生宿舍进行拆除,拆除后未重建。

最南边一排是第五排学生宿舍(四中时期标为第20排学生宿舍,刘经华,拍摄日期:.09)

年5月拍摄的第五排男生宿舍

学校操场

我们围着校园转了一圈,学校的校舍位置及变迁情况大致如此,刘经华老师拍摄校舍相片的时间是年9月,在这之后,四中在实验室南侧原先苹果园的位置,又建了一排带小院的教工宿舍。

四中时期最后建的一排教工宿舍

接下来对学校举办的活动和“大事件”简要做一回顾。

年秋季运动会开幕式

年庆元旦文艺汇演上女教师的小合唱

年庆元旦文艺汇演上学生表演小品《卖拐》

每周一早晨的升旗仪式,主持人:巩孝霞马帅

每年一届的春季运动会

每年一届的“红色五月”合唱比赛

每年三八节、国庆节组织两届的师生趣味活动比赛

每年一届的班级广播体操比赛

年12月的班级拔河比赛

年6月全民捕杀美国白蛾活动,学校按只收购学生捕捉的虫蛹

年为预防“H1N1"疫情,全校师生排队领取中药汤剂

年9月组织的演讲比赛

年10月的文史知识竞赛

年秋天学生收获劳动基地的大冬瓜

年4月28日学校舞蹈队在草地上的合影

年6月学校舞蹈队表演《潇洒女兵》

”爱是分享“,年6月学生摘下成熟的杏子,分给每个学生。

年5月学校舞蹈队在全县阳光运动会上的健美操表演

辛店一中年9月搬迁到四中,静静的校园顿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树绿花红映着孩子们的笑脸,鸟语虫鸣伴着琅琅书声,斗转星移,转眼间过去了十二年的时光。随着辛店一中年9月的迁出,这里又恢复了寂静,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喜怒哀乐、得失成败又随雨水渗进土里,随风飘到空中,好像什么也不曾发生……

杂草野菜成了这里的主人,争抢着每一缕阳光、每一寸土壤,肆虐地侵占着空间,把这里折腾得一年比一年荒凉,以前年年春天准时返回屋檐下的燕子,不忍看到这份荒芜,也不再飞来这里……

学校大门(拍摄日期:.07)

学校主路(拍摄日期:.07)

教学楼(拍摄日期:.07)

学校西胡同(拍摄日期:.07)

女生宿舍(拍摄日期:.07)

男生宿舍(拍摄日期:.07)

苦楝树(拍摄日期:.07)

操场边的双杠(拍摄日期:.07)

偶尔有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带着家人开车过来转一转,来看看熟悉却又陌生的校园,这里记载着他们成长的故事,有着最美好的回忆,这里是他们的梦开始的地方……

声明:感谢原四中刘经华老师,为四中拍摄了校舍照片;本文中除署名外的照片、视频,拍摄及制作者为李延栋,引用、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因记录疏忽,文中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不吝指正。

.08.08日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cjjg/5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