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害症状]

若虫和雌成虫喜群集于叶片正面主脉两侧、叶柄、嫩梢上,吮吸汁液。严重时,枝叶上布满虫体,致使花、叶枯黄,早脱落。还能诱发煤烟病,造成枝叶变黑。

[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3月份以前及时剪除虫枝、荫蔽枝、干枯枝集中焚烧,减少虫源;改善橘园通风透光条件,减轻矢尖蚧为害;发现果面和枝梢有矢尖蚧为害,及时清除,集中处理。(2)生物防治:主要天敌有整胸寡节瓢虫、湖北红点唇瓢虫、矢尖蚧小蜂、花角蚜小蜂和黄金蚜小蜂和寄生菌红霉菌等,应加以保护和利用。(3)化学防治:重点应放在第一代1-2龄若虫期进行喷药防护,药剂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倍液,相隔15-20天再喷1次,连续2次。冬季清园期和春芽萌发前,可喷22.4%螺虫乙酯-倍,25%噻嗪酮乳油倍液,99%矿物油。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扁平或背面稍有隆起,卵圆形,长3-4毫米。体两侧不对称,向一边略弯曲,体背面颜色变化很大,通常有浅黄褐色、橄榄绿色、黄色、棕色、红褐色等。体前膜质略硬化,体中央有一条纵脊隆起,绿褐色,隆起周围深褐色,边缘较浅、较薄,绿褐色,体背面具有两条褐色网状横带,并具有各种图案。气门凹陷处,附有白蜡粉;触角7?8节;足较细弱;体缘毛通常尖锐,或顶端具有齿状分裂。卵长椭圆形,扁平,淡黄色。初孵若虫体长椭圆形,扁平,淡黄褐色,长1毫米左右。

[生活习性]

此虫世代因地而异,一般一年发生2-5代。以受精雌成虫或若虫在茎叶上越冬。第一代若虫在5月中下旬孵化;第二代若虫在7月中下旬发生;第三代若虫在10月上旬出现;若虫多寄生在茎叶基部。每头雌成虫可产卵?粒。卵经数小时即可孵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cjjg/7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