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科普馆ldquo红色魔力rdq
“口红就像时装,它使女人成为真正的女人。” ——玛丽莲·梦露 从古至今女性爱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女为悦己者容”很正常不过,早在原始时期,人类就开始用一些特别的东西来装饰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美丽。从古至今,红色的运用都是十分广泛的。其实早在公元前年,人类便已开始使用一些带色的矿物和植物色素涂抹在面颊和唇上,以达到美容的目的。 在辽宁牛梁河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泥塑女神头像、四川三星堆出土的人像,人们都发现嘴唇涂以朱红色物质。约五千年前,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红在苏美人的城市乌尔被发现。在古埃及,人们会使用黑色、橘色、紫红色的唇膏,也包括男性。古罗马时代一种名为Fucus的口红是由紫红色含水银的植物染液和红酒沉淀物所制成的。 口红的历史 口红的名称源自口脂或唇脂。汉代《急就篇》对脂做了解释:“脂谓面脂及唇脂,皆以柔滑腻理也”。唇脂在古代有两种用处,第一种是用以防止寒冬口唇开裂的唇膏,第二种则是化妆使用。古代口脂是存放在口脂盒里的。 口脂的做法方法最初以牛髓、牛脂掺香料、朱砂制成,至唐代以蜂蜡代替了动物髓脂。到明清时代,又改为虫白蜡揉入红花汁或银朱的配方。历代的口脂均呈膏冻状,接近今日之唇膏,所以也称为“蜡胭脂”、“油胭脂”。 那么古代的口红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如何像古人那样做一只属于自己的口红呢?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当时制作口红的工艺。先把丁香、藿香两种香料放入上好的新收获的棉花中,然后投入事先已经烧至微烫的酒中,以热酒吸收棉花中的香料味。夏天要放1天1夜,春秋放2天2夜,冬天要放3天3夜。 然后,去除酒中的棉花和香料,倒入牛油或者牛髓。烧开一段时间后,撤火微煎,同时慢慢掺入朱砂研磨的红色颜料,并以青油调入,搅拌均匀。等自然冷却后,就变成固态的口红了。 朱砂是口红的主要原料。到了汉代以后,随着红蓝花的广泛种植,红蓝花取代了朱砂。这是因为红蓝花汁液的附着力强,不会轻易褪色,而且质地均匀细腻,不像朱砂总是带着粉粒。 古法口脂制作方法 原料(1份口脂): 橄榄油7.7g、鲜花花粉:0.3g、巴西棕榈蜡0.3g、蜂蜡1.3g、小烛树蜡0.5g、可食用色粉0.2g 工具: 电子秤、毫升玻璃烧杯、玻璃搅拌棒、小瓷瓶 步骤: 1.分散色粉 用干净的小刷子贴着烧杯内壁慢慢的把它们分散开,混合均匀 2.加热溶解 把之前称好的不同类型的蜡倒入烧杯,用90度的水加热 3.灌装 等溶解好的蜡冷却凝固后,倒入小瓷瓶内封好 唐代的口脂格外重视包装,一种是放在盒子里。盒子形状多以蛤贝形为主。另一种包装,是将口脂置于圆筒,称为条状口脂,这就有了今日口红的雏形。《外台秘要方》也记载了这种口红的制作工艺。 古代的唇脂除红脂外,还有男用口脂。男用口脂仅以润唇护肤而不着色。古时帝京繁华之地,全在西北黄河流域,那里气候干燥,风尘漫天,至冬季则北风尤裂人肌肤。因此,唐时一到冬季,便由朝廷有关部门制作护肤用品,供应内廷所需之外,也分发百官。 近期热播的《清平乐》的在服装、化妆、道具上都很用心。据说,宋朝的女子很爱美,不化妆是不出门不见客人的。在宋代,女子的妆容以素净淡雅的裸妆为主,某口红品牌也在该剧的基础上推出了联名款口红。而在妆容上的变化,却是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流行元素,可以说古代女性的妆容,任何一个朝代都不尽相同。 古代唇妆的不同样式 唐代的唇形也丰富到了极点。唐代小红书《妆台记》曾制作一个唇形攻略,介绍了17种风尚唇形:“胭脂晕品、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晕、小朱龙、格纹唐、媚花奴”。无论是《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捣练图》还是吐鲁番的出土的画作都可以看到这些唇形的风采。 总体来看,唐代唇妆,以小巧圆润为美。白居易那句著名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便是形容爱妾樊素唇形,娇小如新摘樱桃。后人将樱桃小口视为美丽的一大象征,可以看作为“斩男色”始祖。 明清的唇形受理学影响,渐趋保守。到了乾隆时期,女子应季流行款是只画下唇。随着时间的变化,下唇越画越小,最后只剩下唇中央的一点红了。 小小一支口红,蕴含了女性千百年来对美的不变追逐。至今我们依然能从壁画,从诗歌中怀想,那些女性的唇间风采,怀想当年的盛唐气象 视频 王智皓袁楷钦 撰文 学习部 图片 学习部 制作 施瀚成 负责 孙佳雯 往期回顾 饺子科普馆 “伤寒玛丽”的故事 云「k歌」 谁是最强音?(第六期) “停课不停学”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优秀作业,展示学生风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fyl/4259.html
- 上一篇文章: 苗木栽植后发芽困难是什么原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