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十三方考
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03615.html 前言:《外科十三方考》一书为张觉人先生辑校。本书为一部外科著作,同时也是丹道医学的一部重要著作。“外科十三方”约起自明代,但此十三方多为铃医不传之秘,师传徒受,各有隐藏,世人甚至历代诸多医家都不能窥其全貌。张觉人先生历数十余年,广为搜求诸方,将所搜集的各种抄本,结合自己长期临床经验辑成《外科十三方考》一书。本书内容翔实,将十三方的药味组成、丹药配置方法、功用主治、用药禁忌等丹家不传之秘及家藏和所搜求的相关文献资料均一一披露。近日我学习毛以林先生著作时,提到用中九丸治疗癌症有良效,并且提到该方出自《外科十三方考》,且该书中各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使用,于是手机整理学习,除一方用大量水银,自觉不安,便删去。另外一方用童便,自觉临床也难以如此使用,也删去。便有了下文。 第二方金蚣丸 属性:歌曰∶金蚣丸内用蜈蚣,全蝎山甲与僵虫,朱砂雄黄同配合,痰核瘰疬散无踪。 (处方)金头蜈蚣(十五条去头足微炒)全蝎(二十个去头足米泔水洗)山甲(二十片土炒成珠)僵蚕(二十条炒去丝)朱砂(二钱)明雄(二钱)川军(三钱) (制法)共研细末,黄酒、曲糊为丸,如绿豆大,朱砂、雄黄为衣。 (用法)每服三十至五十粒,空心温黄酒送服,老弱量服,汗出即愈,未成者消,已成脓者,次日即溃,已溃者忌服。如系痰核瘰,可兼服中九丸五至十粒以辅助之。 又如患者体质柔弱,消化不良,服中九丸后腹痛作泻者,可兼服此丸,即可减退其副作用。 又古方“五虎下西川”,即金蚣丸之多蝉蜕者,但据我收藏的十三方抄本中,亦有三本方中有蝉蜕,可知本方是从五虎下西川蜕化出来的一个验方。原方如次∶ 金头蜈蚣(一条去头足糯米炒黄色)全蝎(五钱洗去盐焙干)蝉蜕(五钱去头足)穿山甲(五钱陈土炒)僵蚕(五钱炒去丝) 共研细末,苕面为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壮者每服二十丸,弱者十丸,土苓汤下,忌油荤,及一切发物,凡一切杨梅毒疮,鱼口横,不问已溃未溃,皆可治之,无不验者。 又钱塘赵恕轩串雅编及种福堂公选良方中之“鳞鲤丸”,皆与金蚣丸方十九相同,且较金蚣丸完善而稳妥。据赵氏云∶ 即铃医之“八面锋”,为一切无名肿毒之特效专药,而于瘰一症尤具特长,故编者每于用金蚣丸处,皆易以此方,不仅效力确实,而且更少流弊,今录其方于次∶ 归尾(五钱)生军(三钱)蝉蜕(二十只去头足)乳香(一钱)没药(一钱)制芩(三钱) 全蝎(二钱)连翘(三钱去心)防风(二钱五分)羌活(二钱五分)雄黄(水飞七分) 僵蚕(二十五条姜汁炒)牛胶(一两土炒)荆芥(二钱)桔梗(二钱)金头蜈蚣四条,去头足,分作四种制法∶ 一条用姜汁搽,焙干;一条用香油搽,焙干;一条用浓醋搽,焙干;一条用酥搽,焙干。 上制后,共合一处研细末,备用;再以山甲四两,亦分作四种制法∶一两用红花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牙皂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紫草五钱煎汤煮,焙干;一两用苏木五钱煎 汤煮,焙干。 上制后,亦混合一处,研末备用。 将上面各种药末共合一处,以米醋打糊为丸,外以朱砂五线为衣,每丸重一钱二分,瓷瓶收贮,以麝香五分养之。 服时以一丸,热酒送服,未成者内消,已成者出脓,神效非常。金蚣丸药味即此方之一部分,与蟾酥丸处方亦小异大同,其为外科之重要方,可想而知。且此方之前数味,乃“神授卫生汤”药味,功能宣热散风,行瘀活血,解毒消肿,故为外科门中之首要方,且较金蚣丸尤为周到而踏实。编者每于用金蚣丸处,皆易以此方者,亦以其周到而踏实也。 吾蜀梁山杨旭东,蜀中医纂有“骊龙珠”一方,为痈疽总方,专治一切痈疽肿毒,不论已溃未溃,俱能散毒收口,生肌长肉,方名之下标明为“内庭方”,亦即鳞鲤丸、金蚣丸之小有不同者。惟方中蜈蚣系二十一条,将山甲、蜈蚣制好后,每以山甲末一两,蜈蚣末二钱,配入群药之中,每丸重一钱五分;全蝎又系用荷叶包炮之,此小异耳。欲知其详,可覆按原书。 又赵氏串雅编中之“八厘金”,主治痈疽发背,疔肿疮毒,未成者服之,内消甚效,察其处方药味,殆亦金蚣丸之加味,故并录于此,以作他山之助。 番木鳖(水浸去皮油枯五钱)蟾酥(二钱)僵蚕(二钱)乳香(二钱)没药(二钱)胆矾(一钱)蜈蚣(三钱)山甲(一钱)血竭(一钱)朱砂(三钱)蝉蜕(一钱)川乌(一钱)雄黄(一两)麝香(五分) 上共研末,于五月五日修合,水泛为丸,如莱菔子大,上部病饱服,下部病饥服,每以八厘,陈酒送下,小儿酌减。 他如赵氏之十宝丹,串雅补之回生丹,青囊秘授之全生丹,外科大成之六军丸,蓬莱山樵辑方之观音救苦丹等,皆与金蚣丸如出一辙,原书俱在,未遑尽录。蜈蚣、山甲等对腺结核有疗效,自宜重用。且此方功能镇静神经,如加入麝香,更可治疗小儿惊风抽搐。 第三方·三香丸 属性:歌曰∶丁木茴香三香丸,砂仁紫苏黄芩兼,白术茯苓陈皮草,干姜泽泻香附全,猪苓木通同草果,天花粉末面糊丸, 一切寒凉虚危症,饮食不进效若仙。 (处方)丁香(二钱)木香(三钱)小茴(七钱)砂仁(五钱)紫苏(七钱)黄芩(一钱)茯苓(三钱)猪苓(一钱)白术(三钱)陈皮(三钱)干姜(一钱)泽泻(一钱)香附(二钱)木通(一钱)草果(五个)花粉(三钱)(制法)共为细末,面糊为丸,绿豆大。 (用法)每服三钱,空心姜汤下。如患者气体虚弱,饮食少思,服中九丸后有呕吐、腹痛之副作用者,速服此丸三钱,即解。 此方专治一切冷痰危症甚效,若患者体质虚弱,胃纳不旺,服中九丸后发生恶心、呕吐、头眩、腹痛,及泄泻者,可加此丸三钱同服,即可免除乖象。此方药味殊嫌庞杂(与木香流气饮略有出入),倘因服中九丸后发生呕吐者,亦可用炒山栀及白蔻,加入香砂六君子汤中服之,效力亦与本方之作用相等。 第四方·化肉膏 属性:歌曰∶化肉灵膏妙无穷,桑麻锻石一样同,二乌灵仙同煎水,淋漓入锅看雌雄,五灰虽然同此用,加减较彼有神功。 (处方)桑枝灰(五升)麻梗灰(五升)广锻石(五升未发者) (制法)共合一处备用,另以威灵仙一两,川乌四两,草乌一两,野芋头一两,生半夏一 两,巴豆五钱共为咀片,煎成浓汁,将前灰放在竹箕内(先用稻草垫底),继将 药汁淋于灰上,滤下之水,用器接收(滤得之水,以沾于舌上如针刺者为佳),约一大碗,入锅慢火煎之,俟浓缩到相当 程度时,再加白矾一两,收膏贮瓶,黄蜡封口备用。 (用法)用时将药取出,研细如泥,挑置少许,涂于疮之中央,其药力自能散布四周,以奏化腐消毒之功。如觉疼痛,可揭开查看,如患部四边有红线样物时,即喷以冷水一口,其痛可立止。倘腐烂已去,欲生新肌时,可将此膏少许,用水调如淡茶色,用新笔蘸水,于疮上洗之,即可逐渐生肌敛口。此膏之腐蚀力甚大,故使用之后异常疼痛,因其作用乃化学上之“轻氧化钾”也。现今新药群中颇不乏相同之物,如硫酸铜、硝酸银、石炭酸等,皆具有相同之腐蚀力量,如感觉自制麻烦时,亦不妨以此类化学品代用。赤水元珠有“化瘤膏”一方(即五灰膏),其处方虽与本方不尽相同,而其作用则完全一致,今摘录于此∶桑木灰、枣木灰、桐壳灰、麦灰各二升半,共和一处,放于已垫稻草之竹箕中,淋汁约五碗许,入斑蝥四十只,山甲五片,乳香五钱,冰片一钱,用水煎作一碗,以瓷器盛之。用时以新锻石调膏敷之,干则随以清水润之。“化肉膏”之作用专在追蚀恶疮腐肉,惟嫌其性质过暴,远不若薛己外科精义之“针头散”及仙拈集之“脱烂散”来得王道,故余意不若迳以二方之一以代替之,更为圆满。 第五方·药线 属性:歌曰∶诸家药线不相同,吾门药线有奇功,虽然砒矾一样用,火候之中看雌雄,不论痰核并骨,化腐干脓显神通。 (处方)白砒(三钱)明矾(七钱) (制法)上各研细末,先于锅中滴麻油几滴,次将砒末放入,再将明矾末盖于面上,将锅在武火上烧之,俟砒、矾干结成饼,烟将尽未尽时,取出研末,以面糊做成细条(如粗丝线)备用。经此制炼之后,砒性已纯,凡瘰成,及痈疽之久不干脓等,皆可用之。 外科大成之痔漏退管药线方中,有一方亦仅砒、矾二味,只制炼方法微有不同,亦摘录于此,以示此方作用之广∶ 白砒五钱,明矾一两五钱,将白砒入铁锅内铺匀,上盖明矾末,以火之,至矾枯时,喷冷水一口于砒上,随以棉纸盖于砒上,再随喷水三、五口于纸上,从锅盖边纸上看之,以有白霜透出时为率,如无白霜发现,可再再喷,直至有霜时为止,去纸,入去油乳、没各少许,盖于矾上,离火候冷,取出为末,以面糊为条备用。用时将此条插入漏孔,待管退出时为度。如于此方之中再加入蝎尾七枚,生草乌末一钱,即为最佳之枯痔药,编者枯痔时亦常用之。其他外科百效书之“点玄丹”,亦系砒、矾二物,且云善治恶毒,可见此药线一方专作去腐蚀绵之泛用品,盖顽固腐肉,非仗此种大刀阔斧之猛烈峻剂,实不能去此冥顽不灵之大患也。 此线短处是去腐甚痛,病者多不乐接受。王肖舫氏则以“蛤豆条”代之,化腐不疼,且极稳妥。其法系以蚊蛤一个,焙至焦黄色,再取生巴豆三粒,去皮心,焙研细末,加冰片少许,共合一处,调捻为条(以巴豆油质能粘和成条为度,否则须相势加油加药)。此条用时烂而不疼,功在药线之上。 第六方·紫霞膏 属性:歌曰∶紫霞膏贴远年疮,铜绿轻竭乳没良,麻仁松香合一处,白蜡清油要相当,久顽疮毒不收口,一帖之后效非常。 (处方)铜绿(五钱)血竭(五钱)乳香(五钱)没药(五钱)松香(一两)蓖麻仁(一百粒)轻粉(二钱) (制法)先将前五味共研细末,投入石臼中,再加蓖麻仁、轻粉,并滴入清油数滴同捣之,约二三千杵时,即可成膏,如不成膏,可再加蓖麻仁数十粒再捣,直捣至臼内膏软如棉,十分融和时为止,收贮备用。 (用法)此膏善除湿热,拔毒生肌,凡夏秋之间感染湿热发疮者,以此贴之,其去腐生肌之功甚捷。他如梅毒、疮,亦有特效。 第七方·千捶纸 属性:歌曰∶雄黄一钱砒五分,撒布纸上折多层,轻轻捶得千余下,贴疮贴毒有良能,休将此方轻相视,杨梅疔毒大有灵。 (处方)白砒(五分)明雄(一钱) (制法)共为细末,取上好皮纸一张,将药末匀布纸上,折为十数折,以木捶在纸上捶之,约千余下,药即 吸入纸层,至转黄色时为度,收藏备用。 (用法)若遇杨梅疮毒肿起者,以此纸贴之最佳,其他溃后化腐亦妙。 第八方·太岁墨 属性:歌曰∶太岁墨中麝香烈,大戟蚊蛤慈菇协,千金二乌糯米调,内可服来外可贴,死牛死马河肫毒,山岚瘴气都消得,磨搽恶毒能止痛,又解砒毒并水厄,咽喉肿痛不得眠,疔疮搽上汤泼雪。 (处方)山慈菇(一两)千金子(一两)大戟(一两)蚊蛤(二两去虫)麝香(一分)川乌(二两)草乌(二两) (制法)上共为细末,以糯米煮糊捣匀,用模型铸为一钱重墨状条块,阴干备用。(旧例甲子年制者,型上刻甲子二字,乙丑年制者,型上刻乙丑二字,故有太岁之称) (用法)每服一锭,病重者,可连服二锭,通利之后,用温粥补之。凡疔疮肿毒,口眼歪斜,牙关紧急等症,俱用温酒磨服,其他一切疮毒等症,皆用醋磨搽,功难尽述。 第九方·代针散 属性:歌曰∶未溃之毒可代针,巴霜信石各等分,净雄一分相兑用,痈毒出脓渐渐轻,不问恶毒痰血起,陈醋调敷止痛疼。 (处方)巴霜(一钱)信石(一钱)明雄(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收瓶备用。 (用法)若遇皮薄疮疖,不得穿头而畏刀针者,以陈醋调敷患处,约一日间,疮头即自行穿溃,或用黄蜡捻作麦粒大,令其两头有光,每服三粒,黄酒冲服,见汗之后,疮头即穿。如遇皮浓之疮,须用铍针刺开少许,再敷此药,如未成脓,则此药不可用,否则等于活剥龟壳。 许琏外科证治全书中有“咬头膏”方,专治痈瘤脓熟不溃,作用虽与代针散同,其处方则较代针散为王道,因其可减低腐蚀中之痛感也,故摘附其方如次, 俾临床时多一应付法门。 制乳香制没药番木鳖生蓖麻仁铜绿(各等分) 共为细末,另以不去油巴豆加倍,同药末捣和成膏,再加白砒一分捣匀,临用时,以绿豆大一粒放患顶上,用膏药 掩贴之,溃时即行揭下,让脓汁外出,惟胎前、产后不可贴用。 第十方·熏洗汤 属性:歌曰∶大凡恶毒瘀血成,不曾发散致痛疼,秘授奇方熏洗法,羌独荆防花木行,薄苏桃槐桑木叶,金银川草显威灵,将药入锅同煎水,一熏洗后见太平。 (处方)银花(三钱)羌活独活川乌草乌防风苍术薄荷苏叶(各二钱)桑叶 桃叶槐叶樟叶(各一握) (制法)各药共同煎水备用。 (用法)将煎好药水,乘热先熏后洗,洗后避风,功能祛风解毒,散结消肿,倘再加入黄 柏、川军、生地更妙。未成者,熏洗之后,将药渣捣涂患处,已成者,再加猪蹄汤淋洗,化腐生肌之功,效无其匹。 附方如次∶ 白芷川芎藿香木香防风甘草(各三钱)火葱(一握) 上以米泔水六、七碗,将药投入其中,入锅煎浓,滤去药渣不用,以新棉蘸汤淋洗患处,汤冷再易热者,并随以手 轻擦患处四周,令疮内缩,脓随汤出,以尽为度。 万潜斋云∶熏洗有荡涤之功,涤洗则气血自然舒畅,其毒易于溃腐而无壅滞也。凡肿在四肢者冼之,在腰腹、脊背者淋之,在下部者浴之,俱以布帛或棉蘸洗,稍凉即易。轻者日洗一次,重者日夜洗二次,每日洗之,不可间断。凡洗时,冬月要猛火以逼寒气,夏月要闭窗以避凉风,若不慎此,轻则有妨收口,重则恐变纯阴。夫洗药不一,如初肿与将溃者,俱用“葱归肿汤”洗;如阴症不起者,俱用“艾茸汤敷法”如溃后,俱用“猪蹄汤”烫洗。用猪蹄汤者,以助肉之气而逐腐也。此洗涤之法,乃疡科之要药,方附于后,以备参考∶ \x一、葱归肿汤\x 凡痈肿疮疡,初肿将溃之时,用此汤洗之,以疮内热痒为度。 葱头(七个)当归独活白芷甘草(各三钱) 上五味,以水三大碗,煎至汤醇,滤去渣,以绢帛蘸汤热洗,如稍凉再易之,洗时切忌风寒。 \x二、艾茸汤敷法\x 凡阴疮黑陷不痛者,皆可用之,以知痛则生,不知痛而出死血者死。并须内服大补回阳之剂以助之,方可转危为安。 硫黄(五钱)雄黄(五钱)艾茸(一握) 上以硫、雄二味为末,同艾水煎半日,水将干,取出艾捣烂,温敷患处,再煎再易,十余次为度。 \x三、猪蹄汤\x 凡痈疽诸毒流脓者,熬好洗之,以助肉气,消肿散风,脱腐止痛,去恶肉,活死肌,润疮口。如腐尽者,不必用之, 当以米泔水热洗之,令疮洁净,不可过洗,过洗则伤水,皮肤破烂,难生肌肉,不易敛口。 黄芩甘草当归赤芍白芷蜂房羌活(等分) 上七味,共为粗末,看证之大小,定药之多少。先将猪前蹄一双,用水六碗煮之,蹄软为度,将汁滤清,吹去汁上油花,即用粗药末一两,投于汁中,再用微火煎十数沸,滤去渣,候汤微温,即以方盘一个,于疮下靠身放定,随用软绢蘸汤,淋洗疮上,并入孔内,轻手捺尽内脓,使败腐宿脓随汤而出,以净为度,再以软帛叠七、八重,蘸汤勿令太干,覆于疮上,两手轻按片时,帛稍凉再换,如此再按四、五次,可以流通血气,解毒、止痛、去瘀,洗讫,用绢帛拭干,即随症以应用之药贴之。疮疡洗法,西医极端推崇,惟目标多在清洁杀菌,与中医洗涤之舒畅营卫、调和气血者,目标各有不同,故中医洗涤之法,实应重视。 第十一方·天然散 属性:歌曰∶天然散内铅粉神,各样疮毒可回春,畏痛加上轻乳没,止痒铜绿线末灵,炒铅粉研极细,临症加减任施行,诸般奇症知活用,走遍天涯不忧贫 (处方)铅粉(一两) (制法)于锅中火炒黄色,贮瓶备用。 (用法)(1)疼者加轻粉一钱,制乳香一钱,制没药一钱,血竭一钱,赤石脂(过)一钱,冰片一分。 (2)痒者加铜绿少许(以儿茶煎水煮过,再成黄金色),亦可加药线末三分,金箔三帖。 (3)诸疮有水者,加海螵蛸一钱,蚊蛤一钱,灵药五分。 (4)如诸疮不收口,不红只痒者,加银翠一钱。 (5)如欲生肌平口者,加龙骨一钱,象皮一钱,再加牡蛎亦佳。 顾世澄疡医大全中有一方,专治痔漏、发背,疔痈、疮,破流黄水,黄水到处,浸淫成疮等症,亦即天然散之未加命名者。方以杭粉一两,入倾银罐内化开,至成老金黄色,冷定研末,加冰片三分备用。用时将药撒于患处,以手揉之,其水自止,其痛亦定,且不成疮,亦即天然散也。又家藏抄本中有“锦堂散”一方,云能去毒生肌,收口提脓,为外科要药,方系上锦堂粉(即铅粉,锦堂乃其牌名也)一两,用铜瓢炒成黄色时,以纸包好,就水缸下露一宿,收贮备用,遇症无不立效。 又一抄本方云∶脓窝黄水常流,搔痒不已,漫延不止,用之灵效异常,方为宫粉(即上品铅粉)一两,炒成黑黄色,加冰片三分,研末搽用,亦即天然散之未予命名者。 神奇良方中有跌打损伤方一只,亦即天然散之加味者,方为猪板油四两,连须葱一把,将油与葱放石板上,以木捶打如泥状,然后以铅粉四两,入砂锅内炒至黄色时,入油、葱内和成饼状,贴敷伤处即愈。 一壶天书中有“元龙丹”方,功专生肌敛口,方系铅粉一两炒黄,冰片二钱, 共研细末干掺,亦天然散之另一名称者。 备急方∶治阴股常湿,以胡粉扑之,亦治干湿癣疮。 卫生易简方∶接骨续筋,止痛活血,以定粉一钱,当归一钱,硼砂一钱半,用苏木煎汤调下,仍频饮苏木汤; 和济局方及洪氏集验方,皆有此方,名“神授散”,洪氏并云,曾屡用之甚验,且有详细帮助。 青囊秘录方∶折伤接骨,以宫粉、硼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苏木汤下,仍频饮苏木汤,大效,与上方同出一辙。 第十二方·麻凉膏 属性:歌曰∶麻凉膏与铁箍同,二乌南半野芋从,多用芙蓉叶为主,敷上痈疽痛无踪。 (处方)川乌(四两)草乌(四两)生南星(二两)野芋头(四两)芙蓉叶(四两) (制法)共为细末备用。 (用法)阳毒用酒调敷,阴毒用醋调敷。如皮破者,以清油调敷。如无野芋头时,亦可以水仙花根瓣代之。 又一用法,阴毒可加黄、肉桂为末,醋调敷之。 此方最适合于阴阳夹杂之症,在鲜药难办时,亦可以“南星散”代替之,方用生南星一两,炒白芥三钱,白芷五分,共研细末,以猪胆汁、蜂蜜各半调涂之,消肿散结之功,不亚于麻凉膏。 第十三方·解毒膏 属性:歌曰∶解毒膏药味不多,不离丹油共粉陀,桃槐柳桑发芨蔹,木鳖防甲与黄芍,堪叹诸医多味者,几见膏药起沉。 (处方)白芷白蔹白芨川乌草乌黄芩独活细辛(各一钱五分) 荆芥栀子连翘羌活黄连阿胶海藻山甲昆布大黄木鳖血余赤芍薄荷牛 膝木瓜防风石燕海带黄柏桃枝柳枝桑枝杉枝天丁密陀僧(各一两)水粉(四两 炒过)黄丹(三两)香油(八两) (制法)上为咀片,将香油入锅熬之,投前药(除血余、黄丹、陀僧、铅粉四味)入内熬 枯,去渣滤过,然后下铅粉(先过)、血余、陀僧、黄丹,至漆黑、滴水成珠时停火,收入罐内备用。 (用法)用时以软纸摊贴之。 初因此方属于师授,故常用之,后试用别本处方,欲对比疗效,然连试数方,均不相上下,为了简化处方,乃改用下方,更得理想斩获。 白芨(三钱)白蔹(三钱)番木鳖(一两)露蜂房(三钱)蛇蜕(钱半)山甲(三钱) 铅粉(一两)陀僧(一两)桑枝槐枝桃枝(各三十寸)血余(如鸡子大一团)马齿苋(五斤煮汁兑入) 将各药共合一处,用香油一斤同入锅中,炸枯去渣,然后加入铅粉、陀僧,再熬至滴水成珠时,收贮备用。此膏勿 论何种阳症疮毒,皆可贴用,疗效极佳,有时亦加入大黄、赤芍二味。 I账号初衷 这个账号,只是自己学习路上的记录,供自己个人时时翻阅所用,其中所有观点,大都是个人偏见,难免错漏,还望各位前辈、专家们批评指正。 I我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fyl/4382.html
- 上一篇文章: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22我们奇妙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