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上的小动物(上)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越来越密切。日益增加的交流,让我们更加重视有害生物通过贸易途径可能引发的物种入侵现象,也使得我们有机会比以往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情况。

为了更好地保卫国门生物安全,同时更加全面地对亚洲地区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派出专业队伍对中亚腹地农林有害动物进行调查,拍摄了大量生态图片,选取了3个典型国家的昆虫和蜘蛛的照片并编纂成图片集,为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参考。

1

乌兹别克斯坦在亚洲所处位置

(红色区域)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简称乌兹别克斯坦,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古国,历史上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有着悠久的联系。乌兹别克斯坦是中亚中部的内陆国家,全境地势东高西低,境内有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的肥沃谷地。属严重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夏季漫长、炎热,冬季短促、寒冷。所处气候带有利于广泛发展农业经济,农业特点是灌溉农业的水利基础设施非常发达。农业支柱产业是棉花种植业,桑蚕业、畜牧业、蔬菜瓜果种植业也占重要地位,是世界第6大棉花生产国和第2大棉花出口国。

乌兹别克斯坦

代表性农业害虫

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

苹果蠹蛾,鳞翅目卷蛾科,是世界性的重要检疫性害虫。有很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繁殖能力,是一类对世界水果生产具有重大影响的有害生物。原产于欧洲东南部,现已遍及欧洲各国,以及亚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南美洲、非洲等地。成虫可近距离传播,主要以幼虫或蛹随运输果品和繁殖材料远距离传播。

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成虫

苹果蠹蛾主要危害苹果、沙果、梨、桃、杏、石榴等果树,幼虫一般从果实胴部蛀入,可转果危害,造成果实脱落,影响品质,甚至不能食用。是世界上仁果类果树的毁灭性蛀果害虫。

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幼虫

该虫以幼虫蛀食苹果、梨、杏等的果实,造成大量虫害果,并导致果实成熟前脱落和腐烂,蛀果率普遍在50%以上,严重的可达70%-%,严重影响国内外水果的生产和销售。

成虫诱捕器

代表性经济昆虫

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igustica

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igustica,膜翅目蜜蜂科,是当地饲养的主要蜜蜂品种之一。

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ligustica

意大利蜜蜂的繁殖力强、产量高,很受蜂农欢迎,对蜂业发展有很大贡献。意蜂蜂王产卵力强,蜂群培育蜂儿力强,分蜂性弱,容易维持大群;蜜蜂采集力强,产蜡多,保卫和清洁蜂巢力强,抗虫病力强。

乌兹别克斯坦的养蜂人

蜂王容易识别,检查蜂群时蜜蜂安静,不在巢脾上乱爬,这对蜂群管理工作带来很大便利。

访花的意大利蜜蜂

科考过程

项目起源

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昆虫调查是在“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联合研究项目“中亚腹地农林有害动物调查与监测”(项目批准号:ANSO-CR-KP--04)资助下进行的。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

“中亚腹地农林有害动物调查与监测”项目以ANSO联盟的发展宗旨为指导,以中亚腹地农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关键问题为导向,系统开展农林有害动物资源调查,采集有害动物标本和样品,协助外方构建有害动物标本资源库;获取有害动物DNA条形码序列,构建DNA条形码数据库,形成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重要有害动物快速鉴定体系。

中方考察队赴乌兹别克斯坦ShahrisabzKitab国家地质保护区野外考察

基于我国成熟的有害动物监测技术和设备,在中亚腹地构建重要有害动物监测网络;输出生物防治技术和产品输出,在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进行集成示范应用;通过技术培训和项目的联合实施,为中亚地区培养专业技术队伍和青年科研骨干。

中方考察队到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交流与研讨

依托ANSO联盟的发展规划和高端人才项目资助,协助邀请中亚地区的高端人才来华访问并开展合作研究,构建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青年人才为骨干的中亚地区ANSO联盟的科学家交流网络;同时在ANSO联盟框架下,配合项目实施在中亚地区各国开展绿色农业理念的科学教育,营造区域协同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实施,进一步拓展和扩大ANSO联盟的国际影响力。

中方考察队到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调研

社会公众也看得懂的代表性成果

《乌兹别克斯坦昆虫与蜘蛛》

《乌兹别克斯坦昆虫与蜘蛛》一书是由“中亚腹地农林有害动物调查与监测”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主任乔格侠担任编委会主任,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KholmatovBakhtiyorRustamovich研究员和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执行主任陈军研究员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姜春燕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张润志研究员编著。

《乌兹别克斯坦昆虫与蜘蛛》

该书是项目组专家在乌兹别克斯坦考察中发现并拍摄的有关昆虫和蜘蛛部分种类的纪实图片集。全书共记述昆虫种和蜘蛛21种,昆虫中包括蜉蝣目2种、蜻蜓目7种、螳螂目2种、直翅目9种、半翅目44种、缨翅目1种、脉翅目1种、毛翅目1种、鞘翅目30种、鳞翅目15种、双翅目14种、膜翅目18种和等翅目1种。该书的出版,是这些昆虫和蜘蛛的生态形象的客观呈现,对于了解乌兹别克斯坦生物多样性很有参考价值。

END

来源: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

作者:姜春燕

责编:王天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fyl/6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