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编连续接到农户反映,最近在大棚菜田、棉花田、辣椒田等地田发现了很多‘小白虫’,作物受害严重,而且还非常难治,打了药还不见少。

经过小编调查发现,这种‘小白虫’是粉虱,主要有两种,白粉虱与烟粉虱,我地主要以烟粉虱为主,下面就随小编一起详细了解下这两种害虫吧:

一、两种粉虱的形态差异

(1)成虫的区别:烟粉虱体形偏瘦小,体长0.85-0.91毫米,而温室白粉虱0.99-1.06毫米,略大于烟粉虱;烟粉虱静止时翅合拢呈屋脊状,温室白粉虱合拢较平坦。

(2)蛹的区别:烟粉虱的蛹为淡绿色或黄色,温室白粉虱的蛹为白色至淡绿色。

  二、烟粉虱在植株上的分布及其危害特点:

  烟粉虱的成虫有明显的趋嫩性,成虫主要在植株顶部嫩尖处危害,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由下部向上部叶片移动。成虫产卵于叶背,卵为长梨型,成虫还有背光性,主要活动在叶背。烟粉虱在植株上形成垂直分布,上部为成虫,中下部为卵、若虫和蛹。调查虫量时应查看叶背。烟粉虱的发生范围更广泛,要注意烟粉虱防治方法。和白粉虱相比,烟粉虱的危害更严重。

  其一受烟粉虱危害造成植株萎蔫、枯黄,有报道棉区晚发棉田受害严重,秋桃减少,单铃重降低,减产10%-20%。

  其二烟粉虱分泌蜜露可引起霉污病,严重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商品价值。冬季棚室调查,霉病病棚率30%-60%。

  其三烟粉虱危害还干扰植物生理,造成植物变色、变味,最常见的是发生银叶病,受害植株叶褪色为银白色,光合作用完全丧失,使植物枯死。目前发现银叶病发生在多种植物上,有西葫芦、南瓜、黄瓜、草莓等。还造成箩卜白化、无味。

  其四更为严重的危害是引发病毒病。烟粉虱能传播30种植物上的70多种病毒病。

  主要症状是感病后植株矮化、黄化、褪绿斑驳及卷叶;有的作物叶片变小,叶面皱缩,中部稍凸起,边缘上卷,叶缩成球型。

  试验证明,烟粉虱是许多蔬菜病毒病的重要传毒介体,尤以传播双体病毒组的病毒最甚,传播种类多达40余种;烟粉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毒,在有毒寄主植物上取食10-60分钟后就可传毒,一旦获得毒性,就可连续传毒20天。

三、两种粉虱发生区别:

(1)烟粉虱的寄主范围更广,温室粉虱不危害棉花、十字花科蔬菜等这类植物。因此发生在棉花、白菜、甘蓝、箩卜、菜花上的粉虱一定是烟粉虱,而其它作物有混合发生的可能。

(2)烟粉虱传毒能力强,传播30种植物70多种病毒,温室粉虱则不能。

(3)烟粉虱适应性更强,可忍耐40℃高温,白粉虱一般耐受33-35度高温,这是一般伏天高温下烟粉虱依然猖獗的主要原因。

四、这类害虫为什么这么难治?

1.繁殖场所多随着温室、大棚、和露地蔬菜面积不断扩增,使烟粉虱、白粉虱一年四季均有足够的食料和繁殖场所。   

2.此类害虫繁殖系数非常高,每雌虫的产卵数多达~粒,1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倍,繁殖数量呈指数增长,在农业害虫中是罕见的。   

3.烟粉虱寄主植物非常广,有余种,并且可错季交叉危害。蔬菜作物中主要为害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等瓜类作物;茄子、番茄、辣椒等茄科作物,甘蓝、白莱、萝卜等十字花科作物;菜豆、扁豆等豆科作物,以及莴苣、菊芋、马铃薯、苋菜等多种作物,其他作物中危害棉花、辣椒、玉米、烟草、花卉等也较为常见。   

4.此类害虫具有较特殊的生活习性,成虫可以短距离飞翔,且体表布蜡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并在嫩叶上产卵。随着植株生长,成虫也不断地向上部叶片转移,在植株上各虫态即形成一定规律。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黑色卵,再下部多为初龄若虫,再下为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为多。由于各种虫态自上而下交情分布,这就给防治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5.此类害虫体表覆盖有一层明显的粉层,且体缘还分泌蜡质物质,形成一种保护层,一般药剂很难奏效。

五、防治措施::

①通风口设防虫网,阻断白粉虱进入通道;

②挂黄板,减少害虫基数;

③粉落A+B1组兑水15kg整株喷施,连喷2-3遍。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cjjg/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