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昆虫学史同中国整个科技史相似,有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落后与现代的崛起3大明显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昆虫学方面的成就早在昆虫学这门学科建立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在益虫利用和害虫防治等方面对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出土文物考证,在浙江吴兴钱山漾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有丝织品,经用14C测定,距今为士年,树轮校正的年代为土年。室内养蚕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西周初年的农事诗:“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蚕月条桑,取彼斧,以伐远扬,猗彼女桑”(郭沫若译:“春天里天气好的时候,黄鹂儿在叫,姑娘们提着深深的篮子,走上窄狭的小路,要去采嫩的桑叶了”;“养蚕的月份桑树抽了条,我们要拿起斧头去砍桑条了,嫩桑的叶子是多么柔软啊。”),距今有年了。在几千年的饲养过程中,人们对蚕的生活习性有了全面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养蚕技术不断提高,并出版了大量有关养蚕栽桑的专门著作。养蚕技术在公元前12世纪时已传到朝鲜,公元2世纪第1次传到日本,6世纪传到土耳其,7世纪传到埃及、阿拉伯及地中海沿岸国家,8世纪传到西班牙,13世纪传到意大利。

采桑养蚕

养蜂亦见于历史记载。在《礼记内则》中有“子事父母,枣栗饴蜜以甘之”的话,证明在年前人类已经食蜜。而饲养蜜蜂,则见于明刘基著《郁离子》,其中详细记载战国时灵邱丈人养蜂收利的情形,距今已有年。

养蜂

利用天敌昆虫治虫,见于文字记载的已有年之久。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年前后)中曾记载,利用黄掠蚁防治柑橘害虫的情景:“交趾人以席囊蚁鬻于市者,其巢如薄絮,囊皆连枝叶;蚁在其中并巢同卖;蚁赤黄色,大于常蚁。南方柑橘若无此蚁,则其实皆为群蠹所伤,无复一完者矣。”

黄掠蚁

古代为人类所利用的昆虫除家蚕、蜜蜂外,还有柞蚕(公元前年《尔雅》)、樗蚕(年《野蚕录》)、天蚕(17世纪)、白蜡虫(元代)、紫胶(公元-年《吴录》)、五倍子(公元年《太平广记》以及药用昆虫、食用昆虫等。

白蜡虫

在化学防治方面也已早有记载。在《神农本草经》(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2世纪)已有用汞治人虱和用砒治虫蠋(按:蠋指鳞翅目幼虫)的记载;在年前的《周礼秋官》中有以石灰及草木灰防治家屋害虫的记载;年前的《齐民要术》则有用艾以治衣鱼、衣蛾、守瓜等的记载。利用植物性杀虫剂也已见于周礼“以莽草熏之”、“嘉草熏之”的防除人体害虫和仓库害虫的记载(按:嘉草即襄荷;莽草为一种木兰科植物);《神农本草经》有用藜芦、牛扁治疥癣、牛虱及小虫的记载。我国在千年前已使用硫、铜等制剂及有毒植物,以喷洒、涂抹等方法治虫,而欧美用杀虫药剂始于年,距今仅余年。

黑守瓜

我国对昆虫的形态、变态、食物链等的研究记述也都远在欧美之前。昆虫保护色的记载是在公元1世纪的著作中,单性生殖现象在公元年苏恭对土鳖的研究,寇宗对斑衣蜡蝉的研究,李时珍(年)对斑衣蜡蝉、狗蝇的研究,均有正确的形态描述。在公元前年《淮南子》中已有蚊、蝉、蜻蜓等生活史记述。公元前年《庄子》中已有昆虫食物链的生态现象记述。

斑衣蜡蝉

(二)近代昆虫学的艰难发展史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的余年间,我国的昆虫学从无到有,大体上经历了孕育、初创、发展、抗战及战后恢复5个时期。

1.孕育时期(-年)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西方昆虫科学和中国古代害虫防治经验相融合,使中国近代昆虫科学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年(清咸丰九年),上海《英国亚细亚学会杂志》发表了《过去13个世纪上海邻区飞蝗降落现象》,这是应用近代昆虫学研究中国蝗虫的早期论文。年(清同治四年)清政府创办新式军用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于上海,该局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在其刊印的《格致汇编》上,登载介绍西方昆虫学知识的《说虫》、《虫学略论》等文章。年上海农学会(维新派倡导农学的团体)出版《农学报》,陆续刊印近代农业昆虫方面的译文达94篇,从昆虫学概论,到水稻、果树、蔬菜、茶树、家禽、卫生害虫,以至昆虫采集、饲养、生物防治及益虫保护、法规治虫、农药及杀虫植物、除虫器具等,都做了广泛介绍;罗振玉的《创设虫学研究所议》阐述了建立昆虫学研究机构的重要意义与设想,只可惜未被清政府采纳。

《格致汇编》

中国的昆虫学教育肇始于19世纪末。在年创办的浙江蚕学馆教育大纲中,即设有害虫论课程。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制订各级学堂教育章程,规定高等农业学堂设昆虫学、养蚕学课程,中等及初等农业学堂设虫害课,近代昆虫学开始纳入各级学堂的教学内容。年(清同治八年)法国传教士在北京中南海天主教堂内设立自然博物馆,陈列昆虫标本数千号。年,震旦博物院成立于上海,亦收藏昆虫标本。年(清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工商部在三贝子花园(今北京动物园)成立农事试验场。-年,邹树文和秉志先后赴美留学,在康奈尔大学攻读和研究昆虫学。

震旦博物院

2.初创时期(-年)年,东吴大学成立博物系,同年邹树文在美国杂志上发表《某些鳞翅目幼虫的被毛的同源性》。年,秉志在中国人自办的科学杂志上发表昆虫学论文。年,邹树文学成归国,先后执教于南京金陵大学和北京农业专门学校。20世纪20年代初,东南大学(南京)农科设病虫害系,聘请张巨伯和胡经甫等中国最早的一批留学归国的昆虫学者任教。其师生和这一时期归国的研读昆虫学的留学生,成为创立和开拓中国近代昆虫学的先导。

张巨伯

年年北京中央农业试验场设立病虫害科;年,成立江苏省昆虫局;年,同成立浙江省昆虫局;其后,江西、湖南、广东和河北诸省也一度成立了昆虫局或昆虫研究所,年由张巨伯倡导成立了六足学会。在这一时期创立涉及昆虫研究的机构还有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年成立)、静生生物调查所(年成立)、中华农学会上海农事试验场(年成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年成立,后改名为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等。江苏省第二农业学校、岭南大学生物系、燕京大学生物系、浙江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农学院、金陵大学农学院和福建协和大学等教育单位也进行过一些昆虫学学研究或防治工作。

农事试验场全图

初创时期,中国昆虫学有了自己的先行者和较稳定的研究与教学机构。在蝗虫、棉花害虫、水稻害虫和桑树害虫等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注意调查和利用天敌,开创利用杀虫植物防治害虫。年,第1架仿制喷雾器成功;年,自制第1架万能喷雾器出厂;年,江苏昆虫局首次采用熏蒸方法处理由美国引进的棉花种子t左右;年,实业部成立上海商品检验局;年,公布商品检验法。这些均为中国近代昆虫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熏蒸处理

3.发展时期(-年)年,中国农村复兴委员会制订的《中国植物病虫害防治计划草案》,是中国近代植物保护学史上的第1个病虫害防治研究规划。其中计划研究的害虫对象有蝗虫和螟虫等主要稻虫、麦类及其他谷菽害虫、棉虫、桑蝗、园艺害虫、仓库害虫、松毛虫和白蚁等,以及药剂与药械、昆虫分类、全国虫害损失统计和植物检疫。这一规划,大部分得到逐步实施。

松毛虫

年6月,中央农业实验所病虫害系成立,负责研究全国的作物病虫害问题。这一时期的研究范围涉及稻螟、棉花害虫、仓库害虫、果树害虫、蔬菜害虫、松毛虫、烟草蚜虫和甜菜害虫等;结合飞蝗、稻螟和仓库害虫,开展昆虫生态学、害虫猖獗学研究,试行蝗患和螟灾预测;以改进松毛虫防治技术为重点,开拓天敌昆虫调查与生物防治方法研究。

年,胡经甫撰写的《中国昆虫名录》6卷开始出版,这是一部集中国昆虫分类研究成果的巨著。年,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主持编撰《中国农业文库》,其中由吴福桢编写的昆虫篇包括害虫防治通论和重要农业害虫两部分,为普及害虫防治知识,起了积极作用。

胡经甫

4.抗日战争时期(-年)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向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南京政府西迁四川,中央农业实验所、中央研究院及部分高等院校迁移西部,分散于西北、西南各地;敌占区各省的科研、教育组织,转入敌后,从而形成了一个多部门、多学科纵横交错的工作环境。

中国刚刚兴起的昆虫学事业受到无情的摧残,很多科研项目被迫中断,仅有的几份昆虫学期刊大部分停刊。

5.战后恢复时期(-年)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战时西迁的机关、学校迁回原址,中央农业实验所迁回南京,与昆虫学研究相关的机构也逐步恢复,对外科学文化交流也得以恢复。年,重庆政府选派的10余名赴美专门学习昆虫学的学者回国;全国恢复了蝗患旬报制度,滴滴涕及砒素剂等农药应用于害虫防治;年,在南京召开了全国病虫防治讨论会。这一时期,新兴杀虫剂滴滴涕在中国仿制成功,鱼藤精乳剂研发成功,使农药商品化生产水平大大提高。

中国近代昆虫学的研究工作,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下逐步开展起来的。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进展缓慢,且不平衡。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cjjg/8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