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大博弈1
书名:明朝大博弈作者:章宪法沈万三:权力的假想敌宫城,皇城,京城,层层叠叠,一派森严。偶尔的鹰隼越过天空,成为太祖威严的俯视。龙椅上的明太祖,双眼阴鸷——这才是真正的猛禽,他从不缺失自己的警觉,在捕杀显现的猎物后,依旧时刻寻觅潜在的敌人!二十五岁起兵,十七年征战,这个名唤朱重八的凤阳僧人,荡平了天下所有的敌手,于南京登上帝王宝座,成为响当当的英雄朱元璋,更成为万民仰视的明太祖洪武皇帝。与那些守成、享乐的帝王迥然相异,大宝之上朱元璋的大兴土木,不是布展帝王之家的壮丽与奢华,而是在南京城圈起了一道又一道高墙,为权力打上坚硬的铁箍。还有权力的觊觎者么?一只不祥的猎物,在太祖的视线里渐渐明晰——这,就是沈万三。一、“聚宝盆”的秘密沈万山(约-),本名沈富,又名沈秀,字仲荣,祖籍浙江湖州,父辈时徙居吴县,后移居苏州。明初的这位沈秀,因巨富名闻天下,世称“沈万三”,后世民间的一尊“财神”。民间传说、文人随笔、正史《明史》,魅力持久的火爆题材“沈万山”,其实仍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正史、族谱以及文人笔记中的沈万三,大约能见一百二十余种,叙述各异,你说是他说非,甚至有人怀疑历史上是否确有沈万三其人。但是,自明太祖起始的有明一代,沈万三代表的财富与王朝权力潜在的冲突,始终是显性而真实的。当“要命”不再作为时代的主题,“要钱”便扩张为最显性的本能,明朝在财富的创造与追捧上也与前朝迅速拉开了距离。董谷《碧里杂存》言:明初年社会流行称巨富为“万户”,有钱人姓后多要被敬赠一个“万”字,通俗地说尊敬吧。富人也是有等级与档次的,富裕的程度则分“奇、畸、郎、官、秀”五等,“秀”为最高。“沈秀”与“沈万”,全是标识。称其“沈万”,后面再不厌其烦地加个“山”字,约等于着重号,意思就等于“沈秀”;而冒出个“三”字,据说是地方富豪排行榜,沈氏曾经屈居“第三”。后世著述中沈万三的各种乱,实际上又是相通的。在被奉为中国“财神”的人物中,沈万三基本上属于“前有古人,后无来者”。他在民间的魅力,钱财的多少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富贵荣华的因果奇异——这类致富传说,足以催生无数人的“富贵梦”:无需辛劳,运气来了,便有花不完的金山银山。传说沈万三的财富,源于“聚宝盆”:盆中放金子,取出金子又生出金子;盆中放银子,取出银子又生出银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总之,沈万三确实是个大款,并且又不劳而获,连算盘珠子也不用拨一下。沈万三是如何得到“聚宝盆”的呢?也乱了。虽是众说纷纭,却不外乎两类:基于道德,或基于智慧。一说沈万三救了一批青蛙,从而发现“聚宝盆”。做好事,发大财,也属于“正能量”。一说这年大旱,草木基本上都已枯绝,但沈家负责割草的佣人,却能每天顺利完成割草任务,早早收工。善于“全程管控”的主人沈万三顿生好奇,琢磨了一阵子,决定悄悄跟在佣人的后面,瞧它个明白。累出一身汗味的沈财主,很快眼睛一亮:万木皆枯,山中竟有一小块地,长着绿油油的青草,佣人前面割掉,后面它又长出来!待佣人走远,兴奋的沈万三赶紧拿锹来挖,挖出一个铁盆。结果,“聚宝盆”横空出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但可以肯定,并没有多少人真正明白:故事的谜底,旨在证明沈万三聪明绝顶!如果脑子不好用,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算“聚宝盆”近在咫尺,也不过是沈家的佣人,图得快活,始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沉醉于割草的轻松,把老板们的差事打发掉。传说中沈万三的异样,实则还有更重要的一条:他能琢磨人,还能不让人知道。这位沈万三,迟早要干出大事来。财,从来就没有乱发的。一介农夫,满脑智商,即便乡村陋野,沈万三也断断不会沉醉在“聚宝盆”的“致富梦”中。真实的沈万三,究竟如何完成了由农夫到富人的转变?答案:农耕。元末是一个严重动荡的社会,破产成为乡村的普遍现象,不少土地失去业主或佃户沦为荒芜。沈祐、沈万三父子从南浔卜居周庄,依赖的便是将无主土地收归己有。别人不要的地,价值太有限,倘若耕种不善,很可能血本无归。辛苦一年,只收回种子,不种才是检验智商的唯一标准。所幸沈家父子手脚勤快,头脑好使,他们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实施良法,贫瘠的土地一块块地变成良田,再渐渐蔓延成一片,成全沈家父子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地主。“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财。”开始富裕的沈家父子,又不断开垦荒地,兼并良田,从此成为苏州地方的富户。依靠土地的占有与经营,这也是元末江南豪家的普遍起点。靠“躬稼起家”,辛辛苦苦取自于土地,继而“广辟田宅,富累金玉”,陶煦《周庄镇志》(光绪版)等地方史料中,沈万三的发家史清晰,而且可信。年复一年的土地兼并与扩张,沈家的田产越发广大,沈万三也不再“躬稼”劳作,开始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晋级——雇佣长工、短工,同时把田地出租给佃户,征收租米。传说中的“聚宝盆”,在这时真的落到了沈万三手中——所谓“聚宝盆”,无非是让钱再生出钱来。沈万三的“聚宝盆”,便是高利贷。元末盛行的高利贷,同样为其他时代所不及,聪明的沈万三瞅准了这个时机,搞起了以钱生钱。高利贷这只“聚宝盆”,对沈万三的迅速致富,与传说中的“聚宝盆”并无二致。沈万三除了“聚宝盆”,还有传说中的“摇钱树”——这就是经商。农耕与高利贷积累的资本,让沈万三有了进入商场的实力。他买卖粮食,贩购货物。明代的《逆臣录》中,可以看到沈家买卖过白蜡、珠宝、苏杭缎匹,经商圈覆盖到徽州、池州、太平府、常州和山东德州等地。沈家的生意,做在民间,也做到官府,甚至做到了海外。沈万三还是一个运气极佳的人,因为他是一个信誉极好的人。清《周庄镇志》载:“沈万三秀之富得之于吴贾人陆氏,陆富甲江左……尽与秀。”元末苏州人陆德源富甲江左,沈万三还曾当过他的“管家”,陆对沈氏很是欣赏,自己已经老了,也看破了红尘,加之时局动荡,巨额财产极易招致横祸,不如慷慨送人。于是,陆德源将家产赠给了沈万三,自己去澄湖边的开云馆当了道士。家产送人?有的。李延昰《南吴旧话录》中的诸生唐默,“父以贾起家,积资雄一乡,田亩十余万”。这位唐书生,就与陆道士想到一块了:金钱如粪土嘛,全部送人,让他们难受难受!这世间,好事总是有的,可惜的是等人送钱的常有,要送人钱的不常有。而从吕毖《明朝小史》相关情节看,陆道士可能有女无子,与沈万三还结有一门姻亲,家财送沈家,并不是随机抽样,“中奖”者的面目外人是看不清的。所以,对普通人而言,坐等别人送钱的心思,有或无基本上差不多。不管怎么说,沈万三人好、运气好,有一大笔偶然所得,商海中自是如虎添翼。“东走沪渎,南通浙境”,周庄实在是个好地方。沈万三把水路交通发达的周庄,作为商品贸易和流通的基地,把内地的丝绸、瓷器、粮食和手工艺品等运往海外,又将海外的珠宝、象牙、犀角、香料和药材运到中国,开始了“竞以求富为务”的出海通番。《吴江县志》载:“沈万三有宅在吴江二十九都周庄,富甲天下,相传由通番而得。”著名历史学家吴晗也说:“苏州沈万三之所以发财,是由于做海外贸易。”从第一产业干到第三产业,从国内贸易做到国际贸易,沈万三早已从“地主”晋级成了“资本家”。至于“资巨万万、田产逾吴下”,成为江南第一家,沈万三则另有一柄致富魔杖。二、乱世之争对财富的悲壮预言,陆道士算得上是“半个”预言家。他送给沈万三的财富,确实很快遇到了风险。元至正八年(年),方国珍兄弟造反。不过,方国珍造反的地点是在台州,离沈万三还比较远。元至正十三年(年),张士诚兄弟接着造反。这次沈万三麻烦大了,因为张士诚是泰州人,杀人越货的地点主要在高邮。离自己这么近,陆道士的财富预言看来要实现了。但是,陆道士的预言始终没有实现。张士诚(-),小名九四,泰州人。在元末诸多的造反者中,张士诚的身份最为特殊——他不是饥寒交迫,无路可走。张士诚贩盐起家,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天下大乱时,怀着称王天下的雄心,起兵反元,要做桩特大的买卖。造反的成果,一度也令他自己都感到欢欣鼓舞:年,张士诚建都平江(苏州)。年,自立为吴王。带什么团队创业,也没带军队来钱快啊!张士诚起手这么顺利,绝非因为他是一个商人,有钱招人拉队伍。起兵时早年积累的那些资本,早已作为军饷花得无影无踪。乱世当兵,混的就是一口饭。没钱还带人造反,早被自己的人给反了。张士诚打仗不愁钱,与他的地盘有着直接的关联。江南富裕,朝廷的税不好收,但造反经费要起来就容易些:关系不好的,拿刀去砍,天下哪有真要钱不要命的人;关系好的,主动送上门,就当是朋友间的礼尚往来。换个老百姓都不能活的地方,造反也是非常困难的——人家确实没有钱,就算拿刀去砍,除了死人流血,钱也不会血一样地流出来,热闹一阵子往往也就自生自灭了。沈万三那是何等聪明啊!与盐贩出身的张士诚早有过商业业务往来,沈万三商业诚信历来很好,张士诚对他本没有恶意。他不用张士诚派人来要,“朋友”的队伍缺钱花,沈万三早主动送来了。在张士诚雄心创业的始终,沈万三与他都是朋友,张士诚造他的反,沈万三经他的商,造反要花钱,经商能赚钱,一个就当是提供安保服务,一个就当是上交服务费用,无论白道还是黑道的特权,对财富都是一根魔杖。张士诚除了坚强的经济后盾,人才资源也相对充裕。自宋代开始,国家的经济、文化中心就已移至江南。起事之初,后来写出流行小说《三国演义》的施耐庵、罗贯中,即投奔到他的帐下,幕府作宾。不过,这些文学青年眼高手低,纸上写起造反来头头是道,真干起造反的活来纯属纸上谈兵,张士诚也不拿他们当作回事,他们也不好意思混下去,先后去了别处,没有像沈万三那种韧劲,与张士诚精诚合作,坚持到底。而这些,对同行业竞争的朱元璋来说,该是怎样的羡慕嫉妒恨啊!张士诚造反沈万三生意兴隆,朱元璋造反沈万三则被害得不轻。元至正十七年(年),朱元璋率部打下常州,把张士诚的弟弟张士德给活捉了。张士诚赶紧“捞人”,沈万三狠狠地砸了一笔钱,找人为张士德具保,办理出狱手续。但朱元璋做事够绝,竟把张士德给杀了。沈万三的银子虽然白花了,但与张士诚的关系更铁了。比朱元璋更可恨的,还是蒙元朝廷。张士诚造反最终不成功,主要是地方选得太好。太好,“辩证法”的观点就意味着有太坏的一面——江南,整个朝廷就靠这块宝地过日子,你把它据为己有,朝廷的日子还怎么过?所以,在众多造反者中,张士诚是挨政府拳头最狠的一个。换个角度说,张士诚拼命闹,又等于给别处的造反兄弟帮忙。这一点,朱元璋很清楚,所以张士诚称王时,他一心埋头干实事,不称王显摆,也不随便到张士诚的地盘寻点便宜。切断元朝的经济命脉,张士诚啃的其实是一块骨头,根本就不是一块肥肉。凡要人性命,必招人死拼。群雄乱战,张士诚又处在了朱元璋、方国珍和元军三方夹击之下。面对巨大压力,张士诚只好投降朝廷,当了个太尉。做出这等抉择,对张士诚来说显然有点无可奈何,对沈万三来说则是利益倍增——过去生意场上只有黑道保护,现在黑道、白道全齐了。随着张士诚的变身,沈万三又名正言顺地用上了朝廷的优惠政策,干起了海上贸易。沈万三的两个儿子沈茂、沈旺便为张士诚督运漕粮,响当当地做了官方生意。沈万三于元末迅速暴富,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这个时候的张士诚其实也有风光的一面:脱“匪”为“官”,身份体面,又重兵在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至正十九年(年),朝廷还派出使者莅临张士诚的驻地,张士诚在隆平府(苏州)举行隆重宴会,招待朝廷使臣伯颜。这一次,沈万三接受了一个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就是为张士诚造一座“纪功碑”,扩大张士诚的社会影响,并流传后世。做生意沈万三是强项,搞艺术他就有点勉为其难了,但他弄得非常出色:这座保留至今的“张士诚纪功碑”,高达三米,有一百一十八个浮雕人物,人物层次分明,最上方为朝中侍女,二层的正殿正中端坐着张士诚,三层的偏殿为朝中大臣,底层则是身穿铠甲的护卫官兵。沈万三的艺术天赋,是将使臣伯颜处理成一个小人物,居下方作陪:张士诚不是降将,也不是降臣,而是俨然面南背北的王者!“纪功碑”的树立,说明张士诚对此很满意,沈万三对张士诚的内心把握也很准确——这个时候的沈万三,已经熟悉了官场,精于政事,出色的商家已炼成了玩政治的行家里手。沈万三花钱为张士诚涂脂抹粉,也不能说就是富人软骨头。在凭拳头说话的时代,一切取决于拳头的大小,更何况自己与张士诚利益相关。那阵子的张士诚,也确实需要表现与享受,因为有的是实力,即便是后来的明太祖,对他也是低声下气。元至正十六年(年),张士诚一路攻陷平江(苏州)、湖州、松江、常州,然后盘坐在隆平府(苏州)大殿里。朱元璋派人送信说:您在姑苏(苏州)称王,俺十分仰慕,俺每(俺们)睦邻友好,一起创业吧……张士诚呢?根本就不搭理。做的一桩事,是把使者扣了。但是,天下大势,急转直下。元朝气数将近时,朱元璋帝王之路上只剩下两大敌手:楚为陈友谅,吴为张士诚。这两大宿敌,谁都不好惹:“友谅最桀,士诚最富。”朱元璋的雄才大略,在于他吃透了陈、张:陈敢作敢为,张贯于自保。攻张,陈必出手;攻陈,张不敢趁火打劫。和气生财,那也是商家的一条古训。所以,朱元璋果断攻陈,而张果然作壁上观,然后成为陈友谅第二。时势就是这么作弄人,元至正二十七年(年),解决了陈友谅,朱元璋的人马如期而至,大军东进,攻破平江城。彻底失败的张士诚,放火烧死家人,然后投环自尽。结果,运气太差,没有死成,硬是被朱元璋的手下给活活生擒了。在应天府(南京),朱元璋准备劝降张士诚。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能用上的东西,为什么不用呢?朱元璋小时没念过这段话,大了他自动明白了这个道理。大业未成,或是出于统战的需要,或是出于降伏对手的心理满足——将“天子”收到手下当差,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肯定还要再添一层。但是,张士诚的回答就是这么添晦气:“天日照尔不照我!”意思是说:你有什么了不起啊,无非运气好点而已……张士诚的回答,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似乎也为自己找到了心理平衡,但无疑挑起了朱元璋的莫大恨意:他就是不给张士诚痛快而体面的一刀,而是倒垃圾一样地让人找了个破筐,装着张士诚,抬至竺桥,招人围观,然后主子打家奴一样地狂打,一棍,再一棍,直到张士诚魂飞魄散。要说恨,朱元璋何止是独恨张士诚一个。多年以后,一统天下的朱元璋,对撑起张士诚的江南,也是恨意未消。为了泄愤,朱元璋对苏、松、嘉、湖等江南地区,课以重税。现在,张士诚的难题算是一了百了,沈万三的难题则应运而生。张士诚割据江南的十四年里,沈万三捞足了好处。当然,沈万三对张士诚的财力支持也是难以计数的。这一点,让张士诚在自己的地盘免于搜刮,从而获得地方豪强的拥护与民众的支持,同样让朱元璋非常头痛。但是,凭拳头说话的时代,民心并不是决定因素。张士诚最终为朱元璋所败,这时的沈万三又做了一件事:收留了张士诚后人。有一种传说,沈万三获得“聚宝盆”,是因为他给一批青蛙放生。这个传说可以信一回,因为这符合沈万三的为人与品性。这次他救的是一批人,沈万三能不能再得一只“聚宝盆”呢?三、新朝旧主只有沈万三最清楚,真正的“聚宝盆”是权力。有权力的庇护,才有财富的几何级膨胀。朱元璋问鼎天下,顶级的权力首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szhj/5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梅州冬虫夏草回收多少钱一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