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疗效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60119/4761055.html

对中国人来说,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遭遇不凡,我们遇到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疫情;抗疫不凡,我们练就了团结一致共度难关的决心。

无论是奋战在基层第一线的医生护士,还是从五湖四海飞向武汉的医疗物资,甚至连居委会大妈送出的蔬菜水果,都透着独有的温度和韧劲,彰显着中国人的团结。

是的,我们遇到了考验,但我们有信心闯过去。

在克难这件事上,谁都不曾认输,中国北部的植物们也一样,身处盐碱地,如何活下去成为了它们每天都要面对的难题。不过,靠着团结奋斗和努力拼搏,它们终于力挽狂澜,成为那片土地上的王者。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粮农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的盐碱地约有9.亿公顷,而我国的盐碱地约为万公顷。

北方滨海地带的盐碱地一年四季都是白茫茫一片,除了盐碱就是沙土,很少植物和动物,远远望去甚是荒凉。人类一直想要改造这片盐碱地,淡水压盐、挖沟排盐、洗盐……但努力归努力,结果却收效甚微。

盐碱地是植物的禁区,白色的盐分如同瘟疫,让植物们避之不及。因为盐碱地的土壤溶液浓度高于植物自身的液体浓度,所以植物往往不能吸水,反而会脱水,同时还存在激素水平变化、光合作用减弱、生长发育障碍等。再加上土壤渗透比较差,地势低洼的地方容易积水,对于不耐水浸的植物来说简直是hard模式。

不过,总有一些耐力超常又充满理想的耐盐植物站出来,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经过海选和集训,人类把遴选出来的第一批耐盐植物小分队送到了盐碱地上,开始了第一回合的交手。

小分队的“王牌”是绒毛白蜡,它体型十分高大,擅长发起强势进攻。白蜡是著名的“拒盐植物”,生长快、抗盐碱,是唯一可以在轻中度盐碱地大范围造林的高大乔木树种。白蜡在长期的进化中逐渐炼成了一套自己的“独家神功”,来适应外界的盐胁迫,例如,有选择的积聚或释放离子、控制离子从根部到叶片的运输,渗透调节物质的合成等。它可以通过提高和选择离子的吸收率,将盐离子限制在液泡或者不同组织(比如根系)的有限范围内,减少盐离子向光合器官的运输,从而阻止盐分对植株造成伤害。

绒毛白蜡

尤其在低浓度的盐碱地里,土壤水分充足,气孔正常张开,绒毛白蜡吸收土壤水分,降低体内渗透压,同时蒸腾的速率也会加大。而土壤水分不足,绒毛白蜡就会降低蒸腾速率,防止脱水。

有这种本事,绒毛白蜡通过了盐碱地的最恐怖的“盐分考验”,顺利扎根。

扎根并不代表成功,想要发展,靠绒毛白蜡一个人扛着可不行,历史曾有数据证明,无论是绒毛白蜡纯林,还是刺槐纯林,亦或是八里庄杨纯林……凡是搞“个人主义”单打独斗的纯林,无一例外都会在几十年后迎来衰退期。

要想对战盐碱地这个强大的对手,靠的是团队精神,绒毛白蜡需要队友的帮助——柽柳和紫花苜蓿两大得力“干将”就要出场了!

绒毛白蜡在轻度和中度盐渍化土地中可以游刃有余,但要是遇到强度盐渍化土地,甚至是令植物闻之色变的最强对手——“盐土”,那就要靠柽柳了,它最擅长与队友形成配合,防守那些难缠的敌人。

盐碱地中最难缠的就是重度盐渍化土地,它的土壤结构受到严重破坏,降水时黏腻不透气、干时又板结严重。想要攻下它,只有最佳“干将”柽柳才能做到,毕竟它经过了高强度盐分训练,还有自己的特殊器官——盐腺。

绒毛白蜡的专长是拒盐于根系之外,柽柳则是典型的泌盐植物,能够选择性吸收盐分,再通过盐腺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随着落叶离开植株。

柽柳还可以降低深层土壤的含盐量,但它也不是没有弱点,脱落的叶子将盐分归还土壤,所以柽柳附近的表层土壤容易出现盐分富集现象。这时候,就需要团队中的“万能助攻”——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

紫花苜蓿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反应速度最快,负责救场,弥补各种漏洞。紫花苜蓿是草本植物,它是一种优质饲草,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很受欢迎。它虽说个头小,但志气高,在种子萌芽阶段,低浓度的盐分非但不会成为发芽的阻碍,相反还有促进发芽的作用。它适合在中度盐渍化土地上生长,身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生长速度快,根系四通八达,能有效改善土壤板结,有效排盐。

绒毛白蜡和柽柳在盐碱地中,只能自保,但紫花苜蓿却不同,它在根瘤菌的帮助下,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转化,还可以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紫花苜蓿和绒毛白蜡、柽柳互补,达成了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平衡。

三个小伙伴联手,乔灌草相结合,构成了立体的林草结构,在盐碱地上大展身手,很快赢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在盐碱地站稳脚跟,发展了势力。

它们并不满足于小小的胜利,不满足于建立一个绒毛白蜡+柽柳+紫花苜蓿的独立王国,它们更希望改变盐碱地死气沉沉的样子,让它也加入到五彩缤纷的大世界中来,成为植物大世界。

这需要改变盐碱地的土壤结构!

盐碱地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原因,除了盐分高,还有土壤板结。因为板结,雨季容易积水,旱季又容易干燥,植物不好扎根,也无法涵养水土。想要土质疏松,就需要增加土壤孔隙度,只要土壤孔隙度高,“压盐”、“排盐”乃至盐碱地变良田,也就不再是梦。

提高土壤孔隙度,靠的正是植物的根系。林草结合模式,土壤孔隙度比纯林要更高,尤其是绒毛白蜡+柽柳+紫花苜蓿这样的强强联合。紫花苜蓿的根系分布在表层和中层土壤,根系发达,须根多而稠密,而绒毛白蜡与柽柳的根系则主要分布在中层、深层土壤,三者的根系具有较强的穿插作用,同时,柽柳叶片较多,容易形成较厚的的枯落物层,与紫花苜蓿和绒毛白蜡相配合,分解形成了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腐殖质层,再通过土壤孔隙,将营养物质输送到更深层的土壤。

植物根系发达,多层分布,起到了良好的疏水作用,这片盐碱地的通气透水性、贮蓄水分和降盐改土等能力明显提高。

就这样,林草小分队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大大降低了土地盐碱度,驯服了这片盐碱地。小分队也开始去往各地传授成功经验,顺便物色新生力量,来充实小分队的实力。

比之老前辈创业初期,如今这里的生存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观,土壤的盐碱度慢慢降低,可以满足更多植物的生存需要,于是,顺应时代需求,小分队提出了新的战术方案——提高物种多样性。

绒毛白蜡+柽柳+紫花苜蓿固然是打赢比赛的王炸组合,但不该是唯一的选择,替补队员也同样重要。于是,小分队与科学家强强联手,分头面试了诸多有志于在盐碱地大展拳脚的植物们,最终筛选出了更多新生力量和明日之星。

土壤盐碱度降低后,轻度盐碱地上就可以种植刺槐、黑杨、白榆等乔木,它们具有超强的“改土”能力,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加速排盐。它们还可以将20-40厘米,甚至更深层的土壤水分吸收并用于蒸腾,大大降低了土壤的返盐率。

刺槐

创业容易守成难,由白蜡打下的土地,现在由这些新加入的乔木来守护,一步一个脚印,这些年的辛苦就不会付诸东流。

在面试中,柽柳内举不避亲,它推荐了竹柳、旱柳、北沙柳等柳树家族的“新丁”,它们都是优秀”的人才。入队之后,这些新人表现良好,尤其是北沙柳。比起白蜡,北沙柳更耐盐碱,它郁闭程度高,改善土壤孔隙度也更强,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土壤肥力,追随白蜡打配合战,有模有样。

至于柽柳,它迎来了可以在重度盐渍化土地上扎根的好帮手——沙枣。

沙枣

紫花苜蓿也忙得不可开交,为了搭配不同的乔木灌木杂交林,达到最佳效果,它一口气招收了一大批预备役“万能助攻”——第一梯队是耐中度盐碱但不耐荫的白茅、狗牙草、结缕草,第二梯队是耐轻度盐碱又耐荫的马唐和堇菜,第三梯队是可以在重度盐碱地上生长的碱蓬……另外,还有综合实力十分强劲的NyPa草,不仅耐盐碱,还能抑制盐碱,改良土壤。尤其是随着盐碱度增加,NyPa草的生长反而更旺盛,特别适合治理之后出现返盐的土地。

有了新人加入,小分队的热情空前高涨,经过周密规划,先后设计了“旱柳+NyPa草”、“竹柳+刺槐+白榆+NyPa草+马唐”、“刺槐+柽柳+紫花苜蓿”等战术组合,从郁闭程度、枯落物、土壤营养成分等不同角度,互补互助,做出最佳配合。

又是多年的辛苦经营,小分队播下的火种,终于长成了一片绿色的田野。自年至年的三十多年间,这片土地由森林覆盖率3.7%增长到了17.7%,累计造林面积达到多万亩,造林绿化后备队也达到了多种植物。小分队空前强大,未来可期,等待它们的,是又一次的“胜利”。

盐碱地改良一直是世界性难题,毁灭容易重建难,改造盐碱地意味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实验、改良,在荆棘中走出一条道路。而改造也不仅仅是几年、几十年的事,只要一放松,盐碱化依然会卷土重来。

而同样面临生死存亡险境的还有我们人类。当下新型冠状病毒肆意蔓延,各省份在第一时医院,驰援武汉。不管是人肉从国外扛回口罩送给交警后留下一句“我是中国人”就驱车离开的他,还是丢下1万多元积蓄留下便条捐往武汉拒不接受采访宣传的他,都让我们见证了人心的至善和团结的力量。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手牵手、心连心,团结一致,共度时艰,我们坚信,天佑中华,我们终将闯过难关,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赵名彦.滨海盐碱地造林技术与效果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6.

[2]王月海,姜福成,佀庆柱,韩友吉,李少娟.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造林绿化关键技术[J]水土保持通报,,(3):-+.

[3]郑普山,郝保平,冯悦晨,李屹峰,薛志强,张延芳.紫花苜蓿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J]山西农业科学.(11):-1.

[4]江超.紫花苜蓿耐盐生理特性及转录组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6.

[5]杨培志.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对干旱及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11.

[6]康俊水,张淑英,李牧,杜宪忠,陈坤军,王军华,李淑梅,张乾芬,李建娜.滨海盐碱地耐盐地被植物引种开发的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3(4).1-7.

[7]颜鑫.柽柳属植物盐腺进化的相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6.

[8]武德.绒毛白蜡种苗耐盐碱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7.6.

[9]夏阳,刘德玺,李自峰,王太明,梁慧敏,李斌,詹伟,张可群,柴传华,王守国,燕丽萍.NyPa草生物学性状观测和耐盐生产性能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6(1):7-9.

[10]乔艳辉,王月海,姜福成,夏江宝.黄河三角洲盐碱地衰退林分的更替改造模式[J]水土保持通报.(4):-+.

更多数据,可登陆国家林业和草原科学数据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szhj/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