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小小ldquo白蜡虫rdquo
又到立夏蜡虫成熟时,来自湖南、四川、贵州的“虫客”不断涌入红山收购蜡虫。白蜡虫是红山特色农林产业,因金沙江与牛栏江交汇独特的自然资源,山乡素有国内“白蜡虫”发端地之称。 红山,原名“固红山”。历史上因蜡虫旺盛,以至于成熟之际,漫山红遍,故名“红山”。此地虫蜡交易,为一时之盛。民国《巧家县志稿》载:“四山虫树成林,每至三、四月间,滇川虫商会集于此,多至数千余人,曰:‘赶虫会’。其虫子运往四川,年计千余担。” 蜡虫被辗转贩卖到各地,红山也随着贩卖到各省的蜡虫而声名远播。“漫山红遍”是四月红山的特色写照。春夏之交,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满坡满梁是郁郁葱葱的虫儿树,大片虫儿树上挂满了蜡虫,房前屋后不少村民正忙着采摘出售,虫客紧随收购,即采即收,树下便是交易市场。 蜡虫是红山的传统经济,是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全乡8个贫困村户贫困农户中,分布在蜡虫种植区域的贫困村6个,贫困户户。主产区为红山社区、天星村、白果村、保坪村、黑铁村、安邦村。 近年来,红山乡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富民强乡的主攻方向,把“产业兴乡、生态立乡”的思路融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先后邀请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王自力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产业规划团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赵杰军博士深入红山社区、天星村等地,通过实地查看,走访群众,对红山蜡虫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把脉,指出蜡虫不上树、产量低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为农户解除了蜡虫不上虫的瓶颈问题,逐步实现蜡虫的优质、稳产、高产。 根据该乡的蜡虫产量调查,红山近2年恢复蜡虫上树后,年蜡虫产量余斤,均价元/斤,产值预估万元。蜡虫产业其品质优越,为红山贫困村农户带来传统经济收入,为助推红山精准脱贫,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产业支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xgls/5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个南水北调移民家庭的回乡之行正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