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气温升高,这种小虫又要开始泛滥了
天气越来越热,随着温度的升高,白粉虱开始泛滥,这是很多农户头疼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又该如何防治呢?今天就跟大家聊聊。 危害症状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属刺吸性害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牡丹花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危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个科种植物。春季发生于温室茬口,时间在4月中旬-5月下旬;秋季发生于温室、冷棚、露地等所有设施,时间在7月底-9月下旬,温室会一直发生到11月底。①直接为害,连续吸吮使植物生长缺乏碳水化合物,产量降低。②注射毒素,吸食汁液时把毒素注入植物中。③引发霉菌,其分泌的蜜露适于霉菌生长,污染叶片与果实。④影响产品质量,真菌导致一般果实变黑。⑤传播病毒病,白粉虱是各种作物病毒病的介体白粉虱成虫排泄物不仅影响植株的呼吸,成虫会排泄,排泄物会严重地影响果实的果面或叶面等,引起煤烟病等病害的发生。白粉虱在植株叶背大量分泌蜜露,引起真菌大量繁殖,影响到植物正常呼吸与光合作用,从而降低蔬菜果实质量,影响其商品价值。而且它还会传播很多病毒,引起其他病害的发生。白粉虱难防治的原因 a、寄主范围广,食材多,一年四季都有居住地和繁殖场所:蔬菜中的黄瓜、西瓜、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个科种植物。 b、繁殖能力强:环境适合时,约1个月完成1代,1年可发生10代以上,1雌可产50-粒卵,简直成几何指数增长。 c、虫态复杂:植株上卵、若虫、成虫虫态不一,大多数烟碱类等其他药剂能杀死成虫,对若虫和卵几乎无效,导致打药次数赶不上繁殖速度,对卵和若虫高效。 d、善于飞跃:一打药就飞走,打完药又飞回来,清晨气温低时飞行能力弱,出太阳气温高时飞行能力强,加之白粉虱的翅有白蜡粉,不易黏粘药液。 e、隐藏性好:新产的卵绿色,多集中在上部叶片,老熟的卵则位于稍下的一些叶上,再往下则分别是初龄幼虫、老龄幼虫,最下层叶片则主要是伪蛹和新羽化的成虫。 f、抗药性的增加:随着长期、大量、单一施药,其抗性也在逐渐增强,变得更加顽固和难治。 g、人为方面:蔬菜定植后,嫩叶梢是粉虱类害虫取食的最佳食物,有些菜农朋友对使用防虫网意识淡薄,有洞不补,有缝隙关不严,甚至还有定植后,蔬菜开始生长,发现粉虱后再去使用防虫网,这样对防治粉虱效果极差。 如何防控? 1.轮作倒茬 在白粉虱发生猖撅的地区,棚室秋冬茬或棚室周围的露天蔬菜种类应选芹菜、筒篙、菠菜、油菜、蒜苗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菜,既免受危害又可防止向棚室蔓延。 2.根除虫源 每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枝杂叶以及杂草等,减少它的寄宿场所。 在夏季休棚期,可以进行高温闷棚,能够有效地消灭棚内粉虱。播种蔬菜前使用烟熏剂闭棚熏杀害虫。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3.诱杀及趋避 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向性,可在发生初期,利用其在温室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 4.生物防治 当温室内白粉虱成虫平均每株有0.5一1头时,释放人工繁殖的丽蚜小蜂,每株成虫或蛹3一5头每隔10天左右放1次,共放4次。 也可人工释放草岭,一头草岭一生能捕食白粉虱幼虫多头。 5.药剂防治 可用75%螺虫乙酯*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0%吡蚜酮*呋虫胺水分散粒剂;15%阿维菌素*螺虫乙酯;39.4%氟吡呋喃酮*螺虫乙酯等药剂防治。 另外建议喷雾时遵循两个方面: 1.选择作用机理不同的不同的杀虫剂 2.要成虫和若虫同时防治 《您种的苗木是如何得病的》(赵景辉树医师) 在一些苗圃中,经常会遇到这些病:海棠类的腐烂病、栾树的干腐病、桃树类的流胶病、樱花樱桃的崩皮裂干、合欢的木腐病、五角枫的枯萎病、苗木移栽后的溃疡病。这些病害造成的损失大,而且不好治。这些病的病因是什么呢? 有人说:“我知道,这是什么病菌造成的,我用显微镜捕捉到了这些病菌。“而我说:“找到病原菌,不是找到了这些苗木发病的病根,它只是苗木得病的一个外部因素,那这些苗木的病害到底是怎么得的呢?”这些病害对苗农来说,可以说是一些疑难病,不好治。但是我觉得它们是一类病,它们有着共同性,而且也很好治。 通过和苗农交流,和对苗木管理情况的了解、归纳:这些病害的发病部位多在树干部位,这些苗木多在栽后3-4年后才开始发病,或苗木移栽后发病。 我的思路是:解决困难复杂的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简单化,所以我们要把很复杂的苗木生理结构简单化。如图,我把植物结构简化为:上面是一捧叶,下面一捧根,中间连接它们的是根“导管”,这个“导管”中间内液体是向上传导的,外面树皮的养分是向下传导的,苗木是按一定速度这样上下不停循环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可是在大树移栽后,由于下面根系受伤,根压减小,在加上上面叶片保留较少时,叶面蒸腾拉力减小,树干的“内循环”拉动不起来,树体内营养就会产生滞留,导管不通畅。 当循环变慢时,树体的压力就变大了,当外层导管破裂时,养分流出来,就是流胶病。当这些糖在植物体内於堵在一个部位时,变质腐烂后就是腐烂病、干腐病。当这些糖在整个树皮导管变慢时,糖分变质就是溃疡病。当春天植物养分从导管中间向上传导时,导管拥堵内部压力变大,把导管憋粗了,结果把外面的树皮撑裂了,就是崩皮裂干。当内部导管破裂时,是枯萎,木腐病。 那么循环为什么会变慢呢?是因为导管内的液体变粘了,或者内部导管没有随着树苗的增长增加数量,没有把导管建的更坚固。 那液体为什么变粘了?是因为液体含糖量增加了。 为什么含糖量会增加呢?是因为搬运这些糖的搬运工不够用了。 那么搬运这些糖的搬运工是谁呢?就是硼!硼和糖结合形成糖硼合体来搬运糖分,所以硼也被称为植物体内的清道夫。 所以,上述这些病害的病根,其实是缺硼和钙。 顺便说一下钙,钙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通俗说就是植物的骨骼,也是树体内导管的主要成分。钙是单向传导的,就是说钙只能从下向上传导,不能从上往下传导,所以补钙还是从土壤中来补效果是最好的,经济实惠的办法是使用合格的磷肥,因为钙都含在里面。同时,应根据不同苗木的差异,补充锌、铁、镁、硫、铜、锰、钼等元素。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xgls/5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女贞子,种子治疗须发早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