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专业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1.可圈可点——古代没有完整的标点符号,只有句读dòu,也叫句逗。文辞语意已尽为句(用圆圈标识),未尽须停顿处用读(用瓜子点标识),这种圈、点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圈点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就是用连续的圈在精彩或重要的字句旁标注,正象现在的老师改作文一般。可圈可点的本意是读书时断文所用,引申为值得欣赏和赞美,初时只用于文章词句等,后来泛化到许多领域。

2.万贯何以腰缠——古有成语腰缠万贯,近有老辈人讲盘缠,可钱为何要“缠”呢。宋以前的商贾游人出门,都把银两背在身上或肩扛手提,不方便且招人眼目。至宋,人们便把银子打成腰带缠在身上,多的甚至要绕十几圈,用布帛或丝绸条幅束住,使用时从腰里掐一段下来过秤。当然腰缠万贯只是形容钱多,真要是万贯,恐怕是要沉重得吃不消的。

3.工尺谱——工尺chě谱是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

4.炼狱不是地狱——人死后,天主根据在现世时的功过进行审判赏罚,将灵魂发往三个地方:有大罪的下地狱;没有小罪和罪罚的升天堂;尚有小罪或罪罚的下炼狱。地狱是魔鬼及恶人永远受苦的地方,永远不能见天主,永远不能得到天主救赎。炼狱是人死后炼净灵魂的地方,经过补赎后还可以升入天堂,

5.镴枪头还是蜡枪头——镴,铅锡合金,色银白熔点低,炭火烤而化之可用来做器具。银样镴枪头可以肯定不是“蜡”做的,也必定是中看不中用的。现在的汉字简化,将“蠟”是简成了“蜡”,但带金“镴”的地位没有变仍然沿用至今。

6.霓裳之“裳”非上衣——相传唐玄宗作《霓裳羽衣曲》,歌颂大唐盛世气象。其中“裳”字应读cháng。古代服饰是“上衣下裳cháng”,衣是上身衣衫,裳是下身裙子。《楚辞.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显然,衣、裳是分开的

7.卍是什么玩意儿——卍wàn,佛教梵文,意为吉祥海云,是古印度表吉祥的标志。它代表了佛陀的万德庄严,它有无量的含义,形状也是向四周延伸无边无际,似有容纳天地万物之意。佛家的“卍”字方方正正,字由金色构成,整体就散发着一种祥瑞之气。在西方国家里,希特勒设计的“卍”字是纳粹党的标志,把“卍”字往右倾斜了45度,整体用黑色配色且以白色为底,希特勒认为这是代表着纳粹主义以及高尚的白种人的表现。

8.宰相之“宰”——宰是屠杀牲畜、家禽等,可宰相位极人臣,怎会沾染具有屠夫色彩的“宰”呢?《史记》记载,陈平年轻时在家乡祭神社日中当过主祭的宰(祭祀主持人),他说,如果我能宰天下,亦如是肉也。原来,杀牲祭神仪式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而首领往往又同时是仪式的主祭者,在西周,便有卿大夫甚至周天子亲自“袒而割牲”之事。“宰”是宗教权力与社会权力的合二为一的产物,据身份不同,可宰牲,可宰天下。

9.官怎么“封”——封在现代汉语中还有表示给予官位的,如“分封诸侯”、“封官许愿”等。从甲骨文形状看,“封”是植树于土上,而当时邦国的界限多以植树为标志。赏赐官爵时,同时要赐予土地,土地的广狭窄按须据爵位的高低而定。周制爵分五等(公侯伯子男),封地是公侯方里,伯70里,子男50里。既然赐官要赐土地,而土地范围又是以植树来划定,所以封官便也不足为奇。

10.爵,从酒器到官位——爵最初是一种温酒器,后来温酒与饮酒混用,逐渐过渡到专门用于饮酒。古时,酒只能在一些重大场合中饮用,所以渐渐成为一种礼器。《礼记.礼器》: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可见,在当时最重要的祭祀活动中,只有权贵才有资格献爵祈福。为了显示与平民百姓的区别,统治阶级便用爵作为身份标志,从酒器到官位,又分三六九等,逐步实行的功能和意义上的转化。

11.“堂吉诃德”你读对了吗——西班牙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是世界上著名的文学作品,但有俩小处不能马虎:诃读hē不是kē;也不要读成堂吉.诃德,因为“堂”是“绅士、先生”的意思,堂吉诃德就是吉诃德先生(绅士),一旦念错就把吉诃德先生肢解了。

堂.吉诃德大战风车

12.“宁馨”何谓——宁馨一词是晋宋时期的方言俗语,意思是“如此、这般”。据《桑榆杂录》释义:宁,犹如此,馨,语助也。可见,俩字与“宁静”、“馨香”根本毫无瓜葛。不过“宁馨儿”倒是可能隐含些许意义,本义为“这样的孩子”,引申指“理想的孩子”。

13.也来说说“皮草”——前些年兴起过“皮草风”,毛皮制品被称作“皮草”。其实这是从香港过来的词语,象内地的“花席”店,冷天卖棉花,热天卖凉席。“皮草”也是,冬天卖皮货,夏天卖草席。可见“草”跟皮毛风马牛不相及的。

14.帝岂能尔、汝称——现今商品越来越多,品名也竞相标新立异,如“洁尔阴”、“达尔美”、“安尔乐”等等,不一而足。细细听来,颇觉刺耳。清人古观光道:“尔、汝为轻贱之称”。焦循注《孟子.尽心下》:“尔汝为尊于卑,上于下之通”。苏轼《墨君堂记:“凡人相与号呼者,贵则曰公,贤则曰君,自下则尔汝之”。顾客是上帝,用轻贱之语称呼之,是否合适?

15.蛛丝马迹什么“马”——蛛丝马迹是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或依稀可辨的痕迹,“蛛丝”确实细微不易发现,可是“马迹”如果是马蹄印的话,恐怕这个痕迹明显得吓人。所以此“马”应该是一种叫作灶马(偷油婆)的昆虫。灶马常出没于灶台和杂物堆的缝隙中,以剩菜、小型昆虫为食。它爬过的地方通常都会留下一条不太明显的痕迹,即“马迹”。不管此论是否正确,至少可以断定该“马”绝非是指我们认为的奔跑的马。

16.以讹传讹者六——①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转音成鸡、成狗了。②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③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因为四川方言读法管“鞋子”叫“孩子”。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没父母心了。④无奸不商:原是“无尖不商”,古时候开粮行、卖谷米是用升或斗量的,商人卖谷米每次都把升和斗堆得尖尖的,以博得回头客,所以叫无尖不商。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原句是“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由于对“上”“下”的认识不全,常将它们误解。其实“上”“下”还有尊卑之意,原意应为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是平民,就将他们排除在文明社会之外。⑥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此处的“毒”实际上是“度duó”的讹传,是揣测、思量之意,因有人不准确读dù,所以久而久之就成“毒”了。

17.“因缘”非“姻缘”——佛学曰因果,具体说是因缘果报。因是事物生起的主要条件,缘是事物生起的次要条件,有因有缘,必然成果,"因缘果报",就是有因就有果,有果必有因。这与男婚女嫁根本不沾边。

18.辽东鹤——陶渊明《搜神后记》: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后用辽东鹤比喻久别重归故里,慨叹人事变迁。

19.老而不死就是“贼”——《论语》云:子曰:‘幼而不孙(逊)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是谓少时不逊顺恭敬,长大没有可以称道的事情,到年老还不死就会变成害人的东西。此句应与前语连读,总体理解才能真正弄懂原意。

20.洋泾浜——洋泾浜英语的简称。洋泾浜原是上海租界的一条马路,这里的中国商人大多没接受过正规的英语教育,只能使用混杂语言,讲的是不合语法、“字对字”翻译的蹩脚英语。一般认为,这是中式英语早期的典型代表。

21.副班长第几名——在军队中,副班长是班长副手,排名第二毋庸置疑。不过,行军时一般是班长领头,副班长殿后,从位置上看,成了落在最后的一人。所以在比赛中,排名垫底的多以“副班长”来戏称,纯属调侃,绝无贬损意味。

22.阿堵物——阿堵是六朝常用语,如现代的“这个”。《世说新语》:晋顾恺之画人像,有时几年都不点眼睛。人问为何,他指着眼睛回答道:传神为照,正在阿堵中(在这个里头)!”另据《晋书》所记,王衍标榜清高,从来不说钱字。一晚,妻子趁衍睡熟时,叫婢女把一铜钱围绕着床堆放在地下,让王衍醒来无法下床行走。本以为一定能逼得他说出钱字来。不料第二天早晨,王衍见此情景,就把婢女唤来,指着床前的钱,说:举却阿堵物(拿走这个东西)。阿堵物本意即“这个东西”。但由于王衍的故事,就成了钱的别名,且带有轻蔑的意味。

23.三生石——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后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传说唐李源与僧圆观友善,同游三峡,见妇人引汲,观曰:其中孕妇姓王者,是某托身之所。更约十二年后中秋月夜,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观果殁,而孕妇产。及期,源赴约,闻牧童歌《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源因知牧童即圆观之后身。后常用为前因宿缘的典实。

三生石.十里桃花

24.孺子牛——孺子,指小孩,儿童,后泛指人民群众。孺子牛即言为小孩当牛,借喻为甘心情愿为他人效劳之意。《左传》载,齐景公爱荼母,又爱荼(其儿子),曾自己当作牛,口衔绳索令荼骑着玩耍。孺子牛”原指齐景公,意在表现对幼子的宠爱。后常以此比喻为大众谋利益而不惜献身的人。鲁迅《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之句。

25.三藏zàng——又作三法藏。藏,梵语,意谓容器、谷仓、笼等。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朝时由高僧编纂,分为:《经藏》(总说根本教义)、《律藏》(记述戒规威仪)、《论藏》(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唐玄奘称唐三藏。

26.执牛耳——古代诸侯举行盟会,歃血盟约,要每人尝一点儿牲血,主持盟会的人亲手割牛耳取血,并饮或以血涂抹在嘴唇,以示诚意,所以用“执牛耳”指做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27野狐禅——典故来自盛唐时期一禅宗公案,由百丈禅师在江西的百丈山开堂说法,点化一野狐而得。人们将没有真正悟达禅境却自以为因果者,称作“野狐禅”,

28.三味书屋之“三味”——三味是以三种味道来比喻读诗书、诸子百家等古籍的滋味。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

29.弄璋与弄瓦——出自《诗经.小雅》。璋是古时的圭璧,身份尊贵的标志,弄璋即谓生男;瓦据说是纺砖,用于镇定纺车,弄瓦即是生女。

30.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前黄河河道不固定,经常会改道(历史上无数次发生)。某个地方原来在河的东面,若干年后,因黄河水流改道,这个地方会变为在河的西面。这句话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有时候会向反面转变,难以预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xgpw/1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