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blog.csdn.net/abc123_____abc/article/details/120309859
《蜡笔小新》里,如果问最漂亮的大姐姐是谁,大家可能都会选娜娜子。但如果问最可爱的大姐姐是谁,我觉得非林玛丽(又叫玛丽莲)莫属。动画里,大家对悠哉出版社玛丽莲的评价千差万别。妮妮说:“这个人好奇怪哦。”园长也说:“这个人怪怪的。”小新、正南、风间几个小男生反而觉得:这个姐姐太可爱了。明明是只出现了2集的人物,却引发了大家如此的议论。

01神奇的玛丽莲

第一次接触玛丽莲,确实会觉得这个人怪怪的。刚出场的玛丽莲是一个肇事司机的形象,她追尾了幼儿园的娃娃车。见躺在地上的小新一动不动,她惊慌失措,大哭道:“怎么会这样,我害死了一个小孩。天啦!怎么办,怎么办……”得知小新只是在地上睡觉,玛丽莲拉起他,边转圈圈边柔声说:“既然要在马路上睡觉,起码该铺个被子,要不然会感冒。”纳尼?马路什么时候是可以铺被子睡觉的地方?这脑洞撒贝宁听了都自叹不如脑回路清奇又善良,玛丽莲还超级梦幻。面对园长老大的质问:“你想对我们的娃娃车做什么?”玛丽莲满脸尴尬,然而聪明的小脑瓜马上就想出了办法——安慰娃娃车。她摸着娃娃车被追尾的地方说:“痛不痛啊?痛不痛啊?对不起,对不起……我变我变我变变变,痛痛不见!”一顿操作后,她转过身,对着园长等人说:“你看,不痛了耶。”多好一个姑娘,可惜是个“神经病”。后面还有更“离谱”的。看到小新在玩火车游戏,玛丽莲马上跟了上去,还唱起了自编自导的“火车歌”;小新告诉她保护衣橱要用除虫剂,她蹲下身,握着小新的手激动地说:“我都没有想到这点,谢谢你……”;看到小朋友们画的蜡笔画,她发自内心地夸赞,并忧伤于自己已经画不出这么可爱的画了。对小朋友充满着爱心和尊重,对工作充满着热情和干劲。对玛丽莲的进一步了解,让我们恍然大悟,她分明是个保有童心、可爱又快乐的大姐姐啊!然而松阪老师们却受不了这种性格。妮妮说:“玛丽莲算什么,大家真是幼稚,我最讨厌那种装模作样的女森了。”在大家心中,玛丽莲是一个成年人,应该有成年人的样子:她不该保有幼儿时期对童话魔法的信仰、对花草树木的拟人关切,还有虚心向小孩子学习的心态。这一切都不合时宜。尼尔·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一书中指出,“儿童拥有与生俱来的坦率、理解、好奇、自发的能力,但这些能力被识字、教育、理性、自我控制和羞耻感淹没了。”很显然,长大后的玛丽莲依旧保留着最原始、最不合时宜的纯真。

02丢失快乐,又寻找快乐的成年人

与玛丽莲不同,长大后的我们可能并不觉得失去“用天真的想法画出可爱的画”这种能力有多重要,我们在乎的是“人一旦长大就很难像小时候一样轻易获得快乐”这件事。为了追寻快乐,单身的年轻人可能寄希望于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找一个合适的人结婚。而那些结过婚仍觉得不快乐的人又会觉得:或许生个宝宝会变得快乐。这种通过踏足未知领域妄图收获快乐的办法或许有用吧。作为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小美经常说:“小孩子太有趣了。看着她每天都能玩的那么开心,即使心情糟糕的我也深受感染,好像回到了童年,瞬间变得快乐起来。”小孩确实都是快乐的天使,可是为什么,人长大之后,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大人,却需要通过一个小孩子来重拾快乐,大人们曾经自我创造快乐的魔法去哪儿了呢?卢梭在《爱弥尔》中写道:“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手里就全变坏了。”在我看来,卢梭想说的是人与人关系,尤其在成年人与小孩子的互动中,小孩子会深受成年人“坏”的影响。那些成年后失去快乐的小孩,或许就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拥有消极情绪家长的影响。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成年后依旧保持童真、快乐的小孩——玛丽莲,即使遇到追尾或是其他困难,天性的乐观和可爱随时随地在发光。“出自造物主的东西都是好的”,每个人原本都拥有获得快乐的能力,只是在长大的过程中,有些人把这种能力弄丢了。现在再看一些教育机构打着的“让孩子获得快乐教育”的口号,似乎已经不那么合理了,孩子本来就是快乐天使,我们需要的是能让成年人重拾快乐的教育吧。参考文献:1、[美]波兹曼著.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M].章艳,吴燕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xgpw/1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