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说说绿松石
绿松石 绿松石又叫“松石”,是世界上稀有的珍贵宝玉石品种之一,有着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其美丽的色彩、多变的纹理、独特的质地,一直以来都给人一种简单、原始、质朴的美感。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10年前还默默无闻的绿松石,如今已经成为宝石收藏领域的“红人”,投资收藏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年以来,由于绿松石原料产地的封矿禁采,其身价也呈现出只涨不跌的态势,大量的仿制绿松石出现在市面上,文玩专家提醒收藏爱好者:“绿松石有着千年的历史,但历史越悠久的材质收藏中的‘水’就越深,现在假货和优化货充斥着整个松石市场,所以买家需多学多看,毕竟这个年代已经没有多少漏可捡。同时,买松石一定要从自身喜好出发,量力而行,如果实力强可以入手‘高大上’的原矿瓷松石,如果财力有限高品质的优化松石也是不错的选择,买家在入手前一定要找准自己定位,以免承受不必要的损失。” 松石价格一路上扬,说到松石,首先要提到的就是产地,目前世界上的绿松石主要集中在中国、伊朗、智利、美国等,尤以湖北十堰的探明储量最大,约占全球总储量的70%以上。其实在10年前,绿松石矿还没有被国家列为禁止开采资源时,十堰竹山有着大大小小几百个矿口,每天都有大量的绿松石产出,由于当时胡乱开采,几百元钱一斤的价格相当低廉。年左右,国家的封矿政策几乎关停了所有的绿松石矿,虽然私自挖掘从未停止,但这也让一些商家嗅到了绿松石涨价的味道。”从年开始绿松石的价格从走到跑,从原料市场到二级市场也是涨声一片,很多像潘家园、十里河这样的古玩市场也涌现出不少专营绿松石的商家。年,随着文玩市场的兴起,绿松石又成为文玩配饰中玩家们竞相购买的对象,这一年对于绿松石来说是极具跨越性的,这直接带动了绿松石的散珠市场。自此之后,绿松石的价格一直就没有停下脚步,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翻了好几番,并且随着封矿,品相好的‘高大上’版原矿瓷松石变得非常难得,很多料子一出便成为商家们疯抢的对象。 提到“高大上”,就不得不提到高蓝、高瓷和原矿这三个关键词。目前,市面上更多的是中低端的绿松石,它们的稀缺性并不突出,并且存在着变现难、升值慢的情况,如果只是作为把玩之物则无需顾虑太多,但如果从投资和收藏的角度来看,入手应尽量选择料好、工艺精、年代久的绿松石。大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一种,精品绿松石的数量会越来越少,今后其价格还会继续上涨,松石市场的会一直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松石“天然”标准存争议,对珠宝玉器市场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个词就是“优化”,我们在市场中见到的绿松石大概有80%以上都是经过优化处理的。所谓优化,就是对绿松石进行浸胶或过蜡等处理,那么经过优化处理的绿松石还算不算天然绿松石呢?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松石评定标准,因此对于这一问题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目前市场上对天然原矿的定义十分混乱,商家们都自说自话,很多时候收藏爱好者只能被商家牵着鼻子走。 收藏圈内很多人认为,只有没有经过任何优化处理的绿松石才能称其为“天然”,只要是通过优化手段改变了绿松石原本物理特性的就不能称其为“天然”。但也有人说,绿松石只有天然绿松石和人造绿松石两种,只要不是人工合成的、优化的绿松石就是“天然”。虽然优化处理会或多或少地使绿松石的色泽和硬度改变,但经过优化绿松石会更加漂亮,改善了有些绿松石质地疏松、表面不平整等缺点,也更易于佩戴,提高了绿松石的利用率,节约了宝贵的矿产资源。 相关专家表示,实际上对于松石是否“天然”的观点并没有对错之分,毕竟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界定,但对于很多人认为优化过的绿松石就是假货这一观点,我认为在珠宝玉石领域几乎所有品种加工的最后一道工艺都是打蜡抛光,打蜡后可以保持珠宝原有的颜色和品质,并且能够让绿松石的表面看上去更加圆润有光泽,这也是在天然原矿范畴内的,之所以这样认定是因为这层蜡是属于浅表型覆盖,经过盘玩便可以盘掉,当然这种工艺具有一定迷惑性,因为上了抛光蜡之后,它的表面光洁度很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胎质的缺陷,有些不良商家会用其冒充瓷松来销售,但实质上,它所体现的是蜡的光洁度,而不是实体表面的光洁度。现在很多文玩爱好者就是在追求原矿,追求盘戴可以变色,其实这是不正常的现象,在这里商家需要引导买家告知其优化并不代表劣质、优化并不代表是假货,很多时候优化的过程对松石的保护非常必要,相信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正常的绿松石消费市场。 松石好坏不看表面功夫,绿松石质地细腻柔和,色彩娇艳柔媚,精美的绿松石能给人一种简单、原始、质朴的美感,因此绿松石是最早用做饰物的矿物品种,且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用于装饰。现在这种被称为绿松石的石头在市场上非常多见,然而在各种绿松石之间,由于产地、颜色、纹理、杂质各不相同,价格也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究竟什么样的绿松石才值得收藏?收藏绿松石应该对产地有什么要求?是否能够凭借鉴定证书来确定绿松石的真假?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根据颜色、光泽、质地和块度大小将绿松石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绿松石,颜色呈鲜艳的天蓝色,纯正、均匀,光泽强,半透明至微透明,表面具备玻璃感,质地致密、细腻、坚韧,无铁线或其他缺陷,块度大;二级绿松石,颜色呈深蓝、蓝绿、翠绿色,光泽较强、微透明,质地坚韧,铁线或其他缺陷很少,块度中等;三级绿松石,颜色呈浅蓝或蓝白、浅黄绿色,光泽较差,质地比较硬,铁线明显,或白脑、筋、糠心等缺陷较多,块度大小不等。铁线少、光泽亮,实际上这两点都是可以通过松石优化改质的手段来实现。大部分优化改质后的松石美艳动人,而未经任何优化处理的松石反而显得比较不起眼了。毕竟天然的松石很难避免铁线俏色开裂和失水的痕迹,所以松石的好与坏单凭表象特征是很难判断的。除了看表象特征,很多人认为只要价格高,松石的品质就一定不错。虽然廉价的绿松石四处可见,要想买到天然绿松石绝不可贪便宜。但也不能完全凭借价格来选购绿松石,如果能去专业的珠宝鉴定中心对松石进行鉴定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解析绿松石、沁胶、灌胶、过蜡。沁胶也叫蘸胶,业内人士也叫它“固化处理”。就是把石料或半成品放在“胶”里浸泡数小时甚至几天。是绿松石加工的传统工艺,也就是说在绿松石从年代慢慢复兴之前就早已存在的一种工艺,其作用是对松石结构进行加固,主要是指有绺的连接处,天然出产的松石80-90%密度并不很高,而绺(我们说的铁线)又分为当地人所说的“软绺”、“黄泥绺”等多种,很容易从有绺的连接处散开,即使是“净面的”(没有或只有少量很细的铁线),绝大多数毛石头的质地也不足以承受去皮过程中的破坏,很容易崩裂,有一些甚至用指甲一扣就掉了。所以,在传统的加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出品率,必须在进行最初的加工前就先沁胶。1、跟过去不同的是,过去多是用天然树脂沁胶,而现在多是用透明的人造树脂了。2、大多数人沁胶用的是透明树脂,所以这一过程不会改变石料的原色,但会使原色加深;3、沁胶后的松石密度和硬度都被优化了,有些原本密度达不到的原料,出品后也可以划玻璃了,但比较勉强,而且通常玻璃表面会留下一点胶痕,用手可以擦掉,玻璃表面的划痕比较细,比较浅,松石表面也会留下一点痕迹;4、沁胶后的松石燃烧起来异味较小,类似松香;5、最关键的一点,沁胶的原料至少还是真正的绿松石,只是品级可能差一点。我们姑且称之会美容吧。灌胶,平时我们管它叫注胶,就是通过高温高压,把“胶”充压进原料里。这是近二十年前才发展出来的一种工艺,所用的胶也就是类似制造吉尔森绿松石的材料(人造绿松石),高温融化后把泡松(白色,可以当粉笔用的绿松石)和内蒙的所谓白松石(实际上跟绿松石完全不是一种东西,学名叫菱镁矿)放进去,通过高温高压加工使其程现出,所以这个工艺基本上完全属于造假了。1、灌胶用的胶是有颜色的,所以出品的颜色完全是假的;2、灌胶制品看起来颜色均匀一致,特别是一大堆放在一起的时候更明显,但它也有铁线,甚至有一些成品上也有**、绿色等颜色变化,这是因为用来做原料本身也有一些线隙,而且有些泡松本向可能含有一些**或含铁物质,因此出品后还有色彩变化,这种最难区别;3、灌胶后的成品划不动玻璃,只会在琉璃上留下胶痕,一擦就没;4、灌胶制品燃烧起来有难闻刺鼻气味,对人危害很大;5、我们可以形象的说,用泡松灌胶叫“整容”,而用内蒙白松灌胶那简直是“变性”了。过蜡:过蜡就是煮蜡,也是跟沁胶一样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加工工艺。先辈们都是用川蜡(川蜡又称虫蜡,属于生物蜡,是白蜡虫分泌在所寄生的女贞树或白蜡树枝上的蜡质。),把已经抛过光的松石成品,放进融化的蜡水中浸泡。不过现在,虽有部分加工者还沿习传统,但有些却用更廉价的广东蜡(化学制品)进行加工。1、因为要保持蜡水不凝固,因此要持续加温,但一般来说温度并不足以达到改变松石颜色的程度,但会使其颜色略有加深;2、过了蜡的松石在盘玩的过程中还是可以出现一些颜色变化的,但因为其毛孔不畅,所以需要更久的时间。3、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成品的光润感,特别是铁线处的,使其呈献宝石光泽,所以这一步应该算是给松石“化妆”吧;4、据说用开水煮可以让蜡再次析出,但这样一过高温对松石的颜色、基质都会有影响,所以不推荐。松石的真假鉴别。看颜色、纯净度,颜色越深越纯正、越均匀,纯度越高的松石造假的可能性越大;反之,真货的可能性就越大。绿松石因其形成的特殊情况,内部往往杂有很多铁线和水浸蚀的痕迹,纯度极高的净货是非常少的,尤其是大货,一旦收藏爱好者看到大批高色、高纯度的大货。90%可能是白松石注胶的,9.9%可能是杂石注胶的,如果价格再低廉,%是仿制品。看密度、硬度和亮度,石质密度越大硬度就越大,重量、亮度也就越高。越重、越硬、越亮的,就越有可能是A货。之所以只说是“越有可能”,是因为现在注胶的B货和注胶的仿制品,它们灌注的胶水有两种:一种是国产的,这个亮度不会太高,容易分辨;另一种是进口的,其亮度完全可以和浸胶的A货比美,但B货的重量通常会较轻,白松石和杂石就表现不出来。C货是上色痕迹很明显,凸凹处明显有色斑。看铁线,这只能分出仿制品和真品,不能分出A、B货。真品绿松石的铁线纹理清晰、发展自然,且颜色较正;而仿制品往往纹理模糊、伸展生硬,颜色也不是黑、白、黄褐的正色。不过有一种铁线松石的仿制品,因为它的铁线太过清晰、纯正,反而显得假了。闻色味,仿制品和B货(尤其是新出产品),胶的气味会特别大,即使放很长时间,放在鼻子前闻还是有一些气味的;而A货是没有的(浸胶的A货刚做出来时有些气味,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一个月内消失)。用火烧,仿制品和B货因内部注有胶水,遇火后胶水燃烧变黑、发出胶臭味;A货则不变色(浸胶货可能会有少许胶味、轻微发黄)。看裂纹,若饰品上的裂纹多而杂,还很宽很长,一定是B货。因其本来货质较差,在注胶受高温时自然易裂开了;若裂纹多、杂,越细小、紧密、呈白痕状,98%可能是浸胶A货。若缺损较多、裂纹少或无裂纹、细长紧密、发灰发黑,一般是天然A货,而仿制品通常无裂痕。 老六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xgpw/1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常用木材木纹图解
- 下一篇文章: 宝宝如何预防蛀牙,只需要掌握这几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