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灭抗性白粉虱,用对方案很关键
每年的春、秋两季,白粉虱的防治一直是种植户头痛的问题。“白蛾子越打越多、药的抗性越来越重、蜜露和煤污影响品质”等等一连串的麻烦,那么白粉虱为什么打不住?药如何使才更好用?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了解白粉虱 (一)生物学分类 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同翅目粉虱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危害蔬菜、瓜果,特别是茄子、辣椒、黄瓜、番茄、西瓜、甜瓜、红薯叶等危害更甚。近几年在园林、花卉上也出现密集型危害,抗性加重。 (二)危害特点 白粉虱通常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寄主植物的叶背刺吸汁液,同时还分泌大量的蜜露,严重污染叶片,诱发烟煤病的爆发,而且该虫在不同的植物间刺吸植物汁液时,还会传播植物病毒,引发植物病毒病的发生。使被害植物叶片褪绿变黄,卷曲和生长受阻,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和商品品质,严重的直接全株死亡。 (三)发生规律 全年有两个关键的时期: 1、春季,发生于温室茬口,时间在4月中—5月下旬; 2、秋季,发生于温室、冷棚、露地等所有设施,时间在7月底—9月下旬,温室会一直发生到11月底。 二、白粉虱为什么难防? (一)白粉虱“藏身术”和“躲避术”1、寄主范围广泛 能危害保护地和露地的个科多种植物,一年四季都有白粉虱理想的“居住地”和繁殖场所。2、繁殖能力超强温室中白粉虱一年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每代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8℃时需31.5天一代;24℃时需24.7天;27℃时需22.8天。24℃时各虫态发育历期为:卵期7天,1龄期5天,2龄期2天,3龄期3天,伪蛹期8天。棚室平均气温19℃时,完成一代为30天左右,每头雌虫的产卵数多达~粒,1代后种群数量可增长~倍,繁殖速度惊人。3、四个虫态同时分布 白粉虱成虫可以短距离飞翔,且体表布蜡于植株上部嫩叶背面,并在嫩叶上产卵。随着植株生长,成虫也不断地向上部叶片转移,在植株上各虫态即形成一定规律:最上部的嫩叶,以成虫和初产的淡黄色卵为最多,稍下部的叶片多为黑色卵,再下部多为初龄若虫,再下为中老龄若虫,最下部则以蛹为多。植株上虫态较杂,不好防治。一般药只能杀死成虫,很难杀死卵和幼虫,用药次数赶不上繁殖速度,导致比较难治。4、成虫自身因素白粉虱的翅面覆盖白蜡粉,不易黏结药液,清晨气温低时飞行能力弱,出太阳气温高时飞行能力强。5、白粉虱自身抗性在增强近年来随着频繁施药,其抗性也在逐渐增强,变得更加顽固和难治。(二)人为因素 1、防治意识淡薄,重治轻防。有些菜农朋友对使用防虫网意识淡薄,有洞不补,有缝隙关不严,甚至还有定植后,蔬菜开始生长,发现粉虱后再去使用防虫网,防治效果极差。2、未能做到群防群治。尤其在露天蔬菜区和绿化苗木,单独防治自家地块是灭不干净白粉虱的。3、未能科学用药。必须科学合理的连续两遍以上,且前两遍间隔不要超过3天。4、打药质量不高。亩用水量不够、叶背不打,等等。5、用药时间不对。中午或下午温度高时喷药,事倍功半。6、药剂选择不对。有些药剂只杀成虫不杀虫卵,导致虫卵孵化后成虫不断;也有些药剂只杀虫卵而不杀成虫,导致成虫不断产卵,卵孵化后成虫不断。三、白粉虱的科学防控 1、轮作倒茬。 棚室秋冬茬或棚室周围的露天蔬菜种类应选芹菜、筒篙、菠菜、油菜等白粉虱不喜食而又耐低温的蔬菜,既免受危害又可防止向棚室蔓延。 2、根除虫源。 夏季休棚期进行高温闷棚,苗床上或温室大棚放风口设置避虫网,防止外来虫源迁入。 3、诱杀及趋避。 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的趋向性,利用其在温室内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 4、坚持群防群治,连续用药。如防治连片蔬菜基地白粉虱时,最好在一天内用药一遍,第二天紧接着再用一次药。5、选择科学的用药时间和时机。根据烟粉虱、白粉虱成虫活跃,而卵主要集中在中下部叶片背面的生活习性,调整用药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夜间白粉虱飞行缓慢时用药,并重点喷洒中下部叶背杀卵。6、保证用药量充足。以湿润叶面为准,叶片正反两面都喷到,推荐使用弥雾机施药。7、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成分一起使用。烟碱类的如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呋虫胺等杀虫剂和新型吡啶酰胺类的氟啶虫酰胺,或者吡啶类的吡蚜酮,多元混配有利于达到最佳防效。在抗性特别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桶混助剂提升药效。瀚生公司的火眼、致猛、锋冠、阿加朗等产品经市场验证,套装防治白粉虱、蚜虫等害虫,效果卓越。8、成虫和若虫同时防治。第7条所述杀虫剂和螺虫乙酯、吡丙醚等杀卵成分一起套装使用,事半功倍。四、白粉虱防治方案产品推介 编辑:白林伟(部分文字资料取自网络,仅供技术交流使用。)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xgpw/4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得了糖尿病不能乱用药,这篇文章涵盖常见糖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