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冬防莫入误区
冬防是为了让园林植物安全越冬而在秋末或初冬对园林植物采取的保护措施。常用的冬防措施有浇灌冻水、缠干、搭设风障等。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有些人对冬防的认识不到位,在工作中走入了误区,采取的措施力度不够,常使植株发生冻害。现将在冬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浇冻水 在浇冻水的过程中,有三种误区,即浇水过早、过晚和浇水量不够。给园林植物浇冻水,一般在秋末或初冬进行,具体来说华北地区应在11月底或12月初进行,视气候情况而定。气温较低,可以早点浇;气温较高,则可适当晚浇几天;总的原则以水昼化夜冻为宜。过早浇,气温较高,水分会大量蒸发;过晚浇,土壤已经上冻,起不到防冻的作用。另外,冬季浇冻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宁多勿少,不可水过地皮湿,水分过少起不到防寒的作用。 缠树干 对于法桐、合欢等树皮较薄、抗寒性不强的树种,在栽植的头三年应采取缠干的方法来防止发生冻害。在工作中,常出现以下两种错误做法:一是用塑料布缠干,二是用草绳只缠树干的下半部。用塑料布缠树干,看似保温,其实对树木非常不利,其原因是塑料布是透明的,白天太阳光出来后,穿过塑料布,气温会很快升高,树体的水分会发生蒸腾,而太阳落山后,这些水珠又凝结成冰,会吸收树体的热量,周而复始会导致树木遭受冻害。 正确的方法是,用绿色的无纺布或者彩条布、草绳等来缠干。如用塑料布缠干,里面应用报纸包裹树干;用草绳缠干,只缠下半部看似合理,其实对于树皮薄的树种,上半部照样会发生冻害,故此正确的方法是将树干一缠到顶,这样才能使树木安全越冬。 搭设风障 为减轻寒冷干燥的大风吹袭造成的树木冻害,常在树的北面搭设风障。但在工作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风障搭设的高度不够,挡不住树梢,使得树梢被风吹断或出现干梢。 正确的方法是:搭设高于树梢30~40厘米的风障,这样才能起到防止大风吹袭的作用。 根茎培土 浇灌完封冻水后,在树木根茎部培土也是一种常用的防寒方法,可以有效防止树木根茎部和根系冻伤。在实际工作中,常见到一些人在培土时只是简单地在树木根茎部培几锹土,这样做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正确的方法是,在根部培起直径90厘米、高40厘米左右的土堆,这样才能有效防止树木根茎和根系遭受冻害,并有效保持土壤的水分。 涂白 涂白是树木防寒常用的一种方法。涂白可以反射日光,减少枝干温度局部增高,可有效预防日灼危害。此外,涂白还具有防治病虫害和延迟树木萌芽的作用。在工作中,有些人图省事,直接用一些白涂料或石灰溶液来涂白,不加入石硫合剂原液和食盐,起不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正确的做法是:用水10份、生石灰3份、石硫合剂原液0.5份、食盐0.5份、油脂(动植物油均可)少许进行配制,这样配制出的涂白剂不仅能防寒,而且有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树基堆雪 树基堆雪可以保持一定低温,避免过冷大风侵袭,在早春雪化后可降低地温,防止树木过早萌动而遭受晚霜的危害。在北方地区,堆雪是很常见的一种防寒方法,但有些城市或地区,为了所谓的“美化”,降雪后将积雪全部清除,不将其堆积于树穴中,极大地浪费了资源。 正确的方法是:清除积雪后,将其堆积在树穴内,可采取拍实的方法加大堆积量,平时可及时将雪堆上的垃圾及时清除,保持环境整洁。 园林植物十二月份绿化养护要点 一.冬季修剪:对些落叶乔木、灌木进行修剪、整形。乔木修剪重点树种为法桐、白蜡、刺槐、杨柳等快生长型和萌芽强的树种,以控制高度及增加树下透光度为目的,减小风害和控制大型树冠;小乔木修剪重点树种为海棠、紫叶李、碧桃、榆叶梅、木槿、珍珠梅等快生开花型小乔木,以修剪整形、控制高度、促进明年花开饱满为目的;花灌木修剪重点品种为棣棠、红瑞木、紫荆、迎春、连翘、丁香等片植或丛植的灌木,以控制高度及整体形状为目的。高空作业注意安全,雪后地滑,应停止修剪。 二.苗木防寒:新栽苗木在迎风面搭建防风骨架和篷布,树干缠保温带;苗木在12月份前后,树体喷洒防冻剂,防止苗木出现低温冻害,树干涂抹涂白剂,杀虫杀菌,抗寒防冻。 苗木遭受冻害的原因一般来说,苗木的抗冻能力和树种、品种、原产地、枝条是否休眠、枝条内淀粉的转化状态、枝条含水量、合理用水、低温来临状态、施肥、苗木性质、地势等多方面因素有着复杂的关系。 1、不同树种抗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如雪松比油松抗冻;对不同品种而言,如油松就比马尾松抗冻。 2、对于原产地而言,原产北方的苗木抗寒能力更强一些,原产南方虽经过长期驯化、过度的苗木抗寒能力就差一些。如香樟在郑州地区只有在小气候条件下才能安全越冬。 3、对于枝条而言,处在休眠状态的植株抗寒力往往更强一些,因为枝条经过了低温锻炼。植株休眠的越深,抗寒能力也就越强。但冻害的发生往往不在气温最低的休眠期,而在秋末或早春发生,原因在于两个方面:未经过低温锻炼;解除休眠丧失了抗寒能力。枝条抗寒能力的强弱,还与其内部可溶性糖类的转化状态有关。枝条中淀粉在低温到来之前分解转化的越彻底,其承受低温的能力就越强。 4、枝条的含水量减少、越成熟(木质化程度),其抗寒能力越强。但含水量过少时,一旦出现生理缺水,反而更容易遭受冻害。 5、低温的来临状态对于寒害的产生影响巨大。若寒害早而突然,此时苗木还未经过抗寒锻炼,也来不及进行防寒措施,容易发生冻害。温度的日较差越大,意味着极端低温越低,冻害情况也越严重。连续低温持续时间长,冻害也越严重。温度急剧回升,也会加剧冻害发生。 6、对于苗木的性质,实生苗根系发达,比扦插苗抗冻能力强一些。 7、对于地势,一半阴面发生冻害要比阳面为轻。 园林苗木易发生冻害部位 1、根系冻害因根系无自然休眠,抗冻能力较差。靠近地表的根易遭冻害,尤其是在冬季少雪、干旱的沙土之地,更易受冻。根系受冻,往往不易及时发现。如春天已见树枝发芽,但过一段时间,出现突然死亡,大多是因根系受冻造成。因此冬春季节要做好根系越冬保护工作。 2、根颈冻害由于根颈停止生长最晚而开始活动较早,抗寒力差。同时接近地表,温度变化大,所以根颈易受低温和较大变温的伤害,使皮层受冻(一面或呈环状变褐而后干枯或腐烂)。一般可用培土的方式防寒。 3、主干、枝杈冻害主干冻害,一是向阳面(尤其是西南面)的冬季日灼。由于在初冬和早春,温差大,皮部组织随日晒温度增高而活动,夜间温度骤降而受冻。二是冻裂(又称纵裂、裂干)。由于初冬气温骤降,皮层组织迅速冷缩,木质部产生应力而将树皮撑开;细胞间隙结冰,也可造成裂缝。枝杈冻害,主要发生在分杈处向内的一面。表现皮层变色,坏死凹陷,或顺主干垂直下裂,有的因导管破裂春季发生流胶。原因是由于分杈处年轮窄,导管不发达,供养不良,营养积存少,抗寒能力差之故。同时,分杈处易积雪,化雪后浸润树皮使组织柔软,气温突降即会受害。常用主干包草,树杈挂草等法防寒。但在城市不宜使用。 三.地上秸秆清理: 地被花卉地上枯萎部分清除干净,清除部分病菌虫卵。 四.常绿苗木(油松、白皮松、华山松、雪松等)下大雪时要及时打雪,防止厚雪压断树枝,造成损害。 五.保持绿地清洁,枯落枝、落叶、落果及时清扫,消灭越冬虫害。大部分病、虫害的越冬体藏匿在树皮、病枝、落叶、芽鳞及土壤中越冬,清除病枝及落叶,烧毁或运出,树干涂白和在树体和根部土壤处喷施石硫合剂会有效减少越冬病虫体,部分蚧壳虫和害虫以幼体或卵在小枝越冬,需人工摘除。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xgpw/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涨知识了这六种和农业有关的小虫子,农民
- 下一篇文章: 辟谣丨飞机撒药治白蛾不能晒被子户外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