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蛀性害虫

钻蛀性害虫大多数属咀嚼式口器害虫,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在树体内通过破坏输导组织,阻断养分和水分的运输造成危害。由于危害树体的钻蛀性害虫种类多,且一般深藏在树体韧皮部下面或木质部内,药剂很难接触到虫体,是园林害虫中最难防治的一类害虫。

钻蛀性害虫主要种类有:天牛类;吉丁虫类;小蠹类;象甲类;木蠹蛾类;透翅蛾类;树蜂类;潜叶类。

主要虫期在树木组织中度过,能以咀嚼式口器取食韧皮部、木质部和形成层,并蛀食成虫道,破坏树木养分、水分的疏导和分生组织,轻则使树势衰弱,重则整株死亡。

蛀干害虫的防治

防治钻蛀性害虫应采用“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防止害虫随苗木引进对调入的植物进行严格检疫。

(2)清除被害植株:严重被害的植株,应立即挖除烧毁,避免成虫羽化后外出扩散危害。

(3)药物防治:大于5公分的植株,插上“树体杀虫剂”,用长铁钩将堵在受害植株虫孔的粪便或树屑钩出,用“林丹1号”+“腐必清”各一瓶兑水15公斤进行整株淋灌,让药液浸透到茎干内杀死害虫(灌药时如有成虫或幼虫从虫孔爬出,立即捕捉集中烧毁),每7天进行一次。(若树木小于5公分,可直接采用“林丹1号+腐必清”的1+1的防治措施)。

平时可结合根部施肥埋入“地虫清”或浇灌“地虫清”,使植株吸收足量的药液以达到预防作用。

在成虫集中的出现期,可在集中喷施林丹1号等。

根据其成虫喜欢在植株上孔穴或伤口产卵的习性,保护树干不受伤害。发现树干受伤时,可以用伤口涂补剂涂抹,以防成虫产卵。入冬,为杀死部分病菌虫卵,可进行涂白。

人工捕捉:对于晨间或傍晚出来活动的成虫,可利用其假死性,敲击茎干其振落捕杀。

杀虫机理

树体杀虫剂药液通过树体原生质的流动,在树内上下传导,药液遍布全树。钻蛀害虫通过咬食木质部从而达到胃毒作用。

钻蛀害虫通过在韧皮部、木质部的活动,排泄物和木屑会通过虫孔推出,孔洞部分易感染病菌,造成腐烂,同时,腐必清和林丹1号的结合,腐必清又作为渗透剂,不仅预防腐烂,而且携带两者有效成分由树皮孔进入,达到对钻蛀害虫的触杀作用。

蛀干害虫小常识(下)

五、木蠹蛾类

又名蠹木蛾。以幼虫蠹木,是为害阔叶树种主干或根部的主要害虫。

中国发生的种类主要有:芳香木蠹(杨木蠹蛾)、黄胸木蠹蛾、蒙古木蠹蛾、榆木蠹蛾(柳干木蠹蛾)、东方木蠹蛾、小木蠹蛾(六星黑点豹蠹蛾)和咖啡豹蠹蛾等。

西北地区以芳香木蠹蛾、沙柳木蠹蛾等为主,为害杨树、沙柳、沙蒿等。

蒙古木蠹蛾主要在长江以北,东方木蠹蛾从北京到湖南、贵州、四川,小木蠹蛾从黑龙江到福建均有发生,为害杨树、柳树、榆树、栎、桦树、白蜡树、丁香花等多种树木。

中南及西南地区有榆木蠹蛾、山地木蠹蛾、中华木蠹蛾和多种豹蠹蛾为害。咖啡豹蠹蛾在台湾省为害相当严重。

芳香木蠹蛾

又名杨木蠹蛾,鳞翅目,木蠹蛾科。分布于上海、山东、东北、华北、西北等。

主于杨、柳、榆、槐树、白蜡、核桃、苹果、梨等。

防治方法

(1)及时发现和清理被害枝干,消灭虫源。喷洒“林丹1号+腐必清”。

(2)用树体杀虫剂杀死内部幼虫。

(3)树干涂白防止成虫在树干上产卵。

(4)成虫发生期结合其它害虫的防治,喷林丹1号-倍液,消灭成虫。

榆木蠹蛾

又名柳干木蠹蛾,鳞翅目,木蠹蛾科。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陕西、山西、宁夏、甘肃、四川、云南、广西、台湾等。

危害白榆,此外还有刺槐、杨、柳、丁香、银杏、稠李、苹果、花椒、金银花等,为榆树最常见的钻蛀性害虫。

在山东野外为2年1代,幼虫经过2次越冬,跨越3个年度。

林内4月下旬初开始化蛹,成虫出现为5月中旬至8月中旬,但在9月中旬尚可见个别成虫。羽化高峰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趋光性强。6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

六、透翅蛾类

透翅蛾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温带和热带地区的林区最为多见,在中国已经发现的有40多种,它们是地地道道的林业害虫,羽化成蛾后的透翅蛾(成虫阶段)在晴朗的中午时常在花丝中取食花蜜,而它们在幼虫阶段却躲在树木的枝干内或瓜果内蛀食钻洞。

植物受害的结果往往是内部被蛀食一空,枯干而死,透翅蛾是很多树木及农作物的大敌。

白杨透翅蛾

鳞翅目,透翅蛾科。是国内检疫害虫。

寄主:毛白杨、小白杨、加拿大杨、小叶杨、美国白杨、新疆杨、青杨、垂柳等。幼虫蛀害1~2年生寄主的树干、侧枝、顶梢、嫩芽,造成枯萎、秃梢,风吹倒折死亡。

防治方法:

1、及时剪除苗圃内虫瘿,防止虫情扩散。

2、成虫期防治:在羽化盛期用性诱剂诱杀雄虫;成虫产卵盛期,发生严重的地块可树上喷施“林丹1号”二至三次,喷施间隔期15天左右。

3、已蛀入枝干的幼虫,用“树体杀虫剂”毒杀幼虫。

七、茎蜂类

月季茎蜂

分布与危害分布华北、华东各地。

主要危害月季、蔷薇、玫瑰、十姐妹、白蜡等花木。以幼虫蛀食花卉的茎干,常从蛀孔处倒折、萎蔫,对月季危害很大。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修剪,消灭越冬幼虫。一般在冬季修剪时,剪除有褐色斑点的枝条,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幼虫的数量。2、化学防治。根据茎蜂生活习性和危害状况,在化学防治上,要采用内吸性杀虫剂,因此,可采用灌根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防治时间:防治茎蜂应掌握在成虫羽化期至幼虫孵化期。最佳防治期掌握在4月上中旬。

梨茎蜂

又名梨梢茎蜂、梨茎锯蜂,俗称折梢虫、剪头虫。属膜翅目,茎蜂科。

成虫和幼虫主要为害梨的嫩梢和二年生枝条,成虫产卵期为害最重。受害新梢上的嫩叶自叶柄中部被锯断。成虫将卵产在新梢刚形成的木质部,新梢折断下垂,后被风吹落,被产卵处叶片落地,产卵孔成为黑点。被幼虫蛀食的新梢木质部的被蛀空部分变黑褐色,形成黑褐色的干橛。

防治措施1、冬季结合修剪,剪去的被害枝。

2、在早春梨树新梢抽发时,于早晚或阴天捕捉成虫。3、药剂防治:掌握在成虫发生高峰期新梢长至5~6厘米时,喷药防治。4、剪除被害梢:成虫产卵结束后,及时剪除被害新梢,在断口下3~4厘米处剪除。

八、潜叶类

八、潜叶类

潜叶类害虫顾名思义是指幼虫潜入叶片,只吃植物的叶肉,保留上、下表皮,并随幼虫长大,隧道盘旋伸展,俗称“画图虫”。隧道逐渐延伸加宽,可以使叶片破损或枯死。在隧道末端可以找到幼虫或蛹。

主要寄主: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西瓜、西葫芦、人参果、大白菜、棉花、油菜等多种植物。

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植物。

雌虫以产卵器刺伤寄主叶片,形成小白点,并在其中取食汁液和产卵。

幼虫蛀食叶肉组织,形成带湿黑和干褐区域的蛇形白色斑;成虫产卵取食也造成伤斑。受害重的叶片表面布满白色的蛇形潜道及刻点,严重影响植株的发育和生长。

潜叶害虫有两大类:

一种是潜叶蝇,属双翅目潜叶蝇科,常见的有豌豆潜叶蝇、甜菜潜叶蝇、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紫云英潜叶蝇,多发生在蔬菜上。

其中,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在国内已广泛传播。

另一类是潜叶蛾,常见的有桃潜叶蛾、旋纹潜叶蛾等,均属于鳞翅目潜叶蛾科,多发生在林木、果树上。

美洲斑潜蝇旋纹潜叶蛾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果园落叶,刮除者树皮,可消灭部分越冬蛹。

2、在越冬代老熟幼虫结茧前,在枝干上束草诱虫进入化蛹越冬,休眠期取下集中烧毁。

3、成虫发生期药剂防治。

桃潜叶蛾

桃潜叶蛾又称桃线潜叶蛾、桃叶线潜叶蛾、桃叶潜蛾,属鳞翅目,潜叶蛾科。主要为害桃,也为害杏、李、樱桃、苹果和梨等。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山东等地。

监制:雍涛

审核:李伟

编辑:张金辉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最专业
北京有好的白癜风医院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xgpw/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