蚧壳虫是一类小型昆虫,大多数虫体上被有蜡质分泌物。雌雄异体。雌虫无翅,雄虫有1对膜质前翅,后翅转化为平衡棒。日本球坚蚧、朝鲜球坚蚧、草履蚧和康氏粉蚧是目前果树常见的四种蚧壳虫,一般不易识别,给防治造成一定影响。现将这几种蚧壳虫的区别与防治作以对比,供参考。

日本球坚蚧

又名桃球坚蚧、桃球蜡蚧,属同翅目蜡蚧科。

1、寄主:桃、李、杏、苹果。

2、为害及生活史:

1年发生1代。以二龄若虫在苹果2、3年枝条背侧或芽旁、芽腋、皱缝等处成群固着越冬,也有个别单个数或数个固着在其他枝的芽腋间等处。次年萌芽后在原处继续为害。越冬后的若虫由密集处移动分散,虫体纵向均匀分布在枝条背侧。落叶前若虫迂回枝条上越冬。3月下旬,气温在7-10℃以上开始发育,3月底4月上旬分化出雌雄虫。4月中下旬气温13-15℃以上时,雄虫羽化出成虫,即交尾。交尾后雄虫死亡。此时雌虫体背膨大并硬化。蚧体从膨大初到产卵前体背不断分泌出白色球状粘液。5月上旬气温在15℃左右时,交尾后的雌虫产卵于腹面的卵室内。1头产卵--粒,平均粒,卵期10天左右。该虫产卵量大,繁殖系数高。一头雌成蚧产卵量按粒计,卵孵化率和越冬若虫成活率分别按80%计算,次年可增值到万头。雄体数量很少,通过调查统计雌雄比38—80:1之间,平均为56:1。雌虫有孤雌生殖能力,雄虫再少不影响正常产卵发育能力。

3、形态特征:

卵:椭圆形,长约0.3mm,被极薄白蜡粉。

若虫:初孵若虫成椭圆形,极扁平,长约0.4--0.5mm,淡红色或橘红色,背中线暗灰色或淡白色,足淡白色,行动灵敏蛹:长卵形,长约1.8--2mm,体背显著隆起,淡黑褐色。翅芽、足、触角呈肉芽状,逐后变为裸蛹。

4、防治:

清除虫源。及时彻底剪除有虫枝条,并及时收集清理园外烧毁。实在不能取除的枝条可结合人工用手反复抹杀虫体。

化学药剂防治:推荐使用力可斯(40%毒死蜱)倍+丝润倍防治。

朝鲜球坚蚧

又名朝鲜球蚧、朝鲜球坚蜡蚧、杏球坚蚧、桃球坚蜡蚧。属同翅目、蚧亚目、蜡蚧科。

1、寄主:

桃、杏、李和樱桃等核果类果树,也危害苹果和梨等果树。2、为害及生活史:

一年发生1代,以二龄小若虫在枝条以及雌成虫的介壳下等处越冬。来年清明前,小若虫从越冬处爬迁出来再固定为害,随后进行雌雄分化和生长发育。在田间雌雄比率为3:1。雄虫于4月中旬做一蜡质长茧化蛹,而雌虫也进入结球期,但体壁柔软。4月下旬,雄虫羽化。雌虫交配后虫体迅速膨大,体壁也随之高度硬化。5月中、下旬(在麦收前15—20天)雌虫发育成熟,开始产卵在介壳之下,单雌产卵量为—粒,于麦收前孵化小若虫。小若虫孵出后爬行1—2天,在枝条的芽腋间、干部的嫩皮缝等处群聚固定,生活一个短时间后便越夏、越冬。在一年中,为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在5月份,即雌成虫交配后至产卵前,其排泄物造成煤尘病,污染叶片和果实。以若虫和雌成虫,群聚在桃树技条上刺吸汁掖。虫口密度大时、枝条上的介壳累累。被害枝生长势衰弱,甚至干枯死亡。

3、形态特征:

卵:椭圆形,长约0.3mm,橙黄色。若虫:长椭圆形,初孵化时为红褐色。足和触角明显;越冬若虫为黑褐色。越冬后的若虫足和触角均退化。

蛹:仅雄虫有蛹。长约1.8mm,赤褐色,裸蛹。腹未有1个黄褐色刺突。

成虫:雌虫无翅。成熟的雌成虫体呈半球形,横径约4.5mm,高约3.5mm。初期介壳质软,为黄褐色;后期介壳硬化.为红褐色至紫褐色。雄成虫有1对前翅,后翅退化。头部赤褐色,腹部谈褐色。末端有1对尾毛和1根性刺。雄虫介壳为长椭圆形,背面有龟甲状隆起。

4、防治:

农业防治:果树休眠期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刮除老翘皮,同时对初发生的果园彻底剪除有虫枝烧毁或人工刷抹有虫枝,以铲除虫源。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有个别枝条或叶片有介壳虫,可用软刷轻轻刷除,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要求刷净、剪净、集中烧毁,切勿乱扔。对于朝鲜球坚蚧发生严重的果园,可用硬刷或鞋刷等刷除,刷除部位主要是1-3年生枝条。物理防治:可在冬天最冷时,用喷雾器往树上喷清水,在树枝上结一层”;下午用木棍敲打或振动树枝,使冰与介壳虫体—起振落。化学防治:用力可斯(40%毒死蜱)倍+丝润倍喷雾,或力可斯倍+丝润倍防治朝鲜球坚蚧,兼治其它刺吸式口器害虫。

草履蚧

又名草履硕蚧、草鞋蚧壳虫。属同翅目、蚧亚目、绵蚧科。

1、寄主:枣、柿、桃、李、樱桃、苹果、核桃、柑桔等果树。

2、为害及生活史:

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基部附近的土壤中越冬。来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孵化。孵化后的若虫先停留在卵囊内,待树枝萌动后上树为害。一般2月底若虫开始上树,3月中旬是上树为害盛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为害最重。若虫顺树干向上爬至嫩枝、幼芽、叶片等处吸食为害。1龄若虫为害期长达50----60天,经二次蜕皮后雌雄分化。雄若虫蜕皮3次后下树,做薄茧化蛹,蛹期约10天。5月上旬羽化为成虫;雌虫经3次蜕皮后,羽化为成虫,仍在树上为害;交尾后于5月上中旬,雌虫开始下树入土,分泌卵囊产卵;雌虫则终生游走,不固定为害。每头雌成虫产卵50----70粒,以卵越冬、越夏。

3、形态特征:

卵:椭圆形,韧产淡黄色,后呈褐色。若虫:与雄成虫相似,然而体小色深。

蛹:雄蛹,圆筒形,褐色,长5mm,外被白色绵状物。

成虫:雌虫无翅,扁椭圆形,体长10mm左右,似草鞋状,赤褐色,被白色蜡粉。丝状触角9节,黑色,足黑色,口器暗褐色,着生于前足之间。表皮柔软,胸腹分节明显,腹部背面具气门。雄虫紫红色,体长5—6mm,翅展10mm。具黑色桑椹状的复眼;触角10节,念珠状,各珠密生长毛。翅1对,淡黑色;第9腹节背板具2个生殖突。

4、防治:

物理防治:(1)2月中下旬在树干基部上方贴塑料环或涂粘虫胶,环宽20至30厘米,涂粘虫胶环可每天涂胶一遍,粘虫胶可用废机油、棉油泥、柴油和蓖麻油0.5千克,加热熬煮后,加入松香粉0.5千克,待溶化后立即停火,即可粘杀上树的草履蚧若虫。(2)在进入秋冬季树木落叶后,立即组织清扫树叶枯草等杂物,集中烧毁,以消灭其中的虫卵。

化学防治:2月上旬至3月中旬,在未形成蜡质或刚开始形成蜡质层时,喷施力可斯(40%毒死蜱)倍或龙丽乐(44.5%氯氰·毒死蜱)倍,使用农药时最好交替使用,以免产生药害,每隔7至10天喷一次,连喷2至3次,消灭树上若虫效果较好。

康氏粉蚧

又名桑粉蚧、梨粉蚧、李粉蚧,属同翅目粉蚧科。

1、寄主:金桔、刺槐、樟树、佛手瓜、苹果、梨、桃、李、杏、山楂、葡萄君子兰、麒麟掌、竹节万年青、常春藤、茉莉、糖槭等。

2、为害及生活史:

该虫在陕西一带一年发生3代,辽宁、吉林等地1年发生2代,主要以卵在树干、老翘皮和裂缝处越冬。来年苹果树萌动时开始活动。开花后10----15天左右开始孵化,若虫孵化后即开始取食幼嫩组织。一般5月上中旬为第一代若虫盛发期,其它两代盛发期分别为7月上中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第一代为害枝干,另两代以为害果实为主。果实为害多集中在梗洼、萼洼处,以萼洼处最多。喜阴怕阳为其最显著特点,因此套袋果常受害较重。若虫和雌成虫刺吸芽、叶、果实、枝叶:及根部的汁液,嫩枝和根部受害常肿胀且易纵裂而枯死。幼果受害多成畸形果。排泄蜜露常引起煤污病发生,影响光合作用。

3、形态特征:卵:椭圆形,浅橙黄色,卵囊白色絮状,长约3----5mm。若虫:初孵化的若虫黄褐色,扁平。

蛹:只有雌虫有蛹,长约1----1.2mm,蛹色浅紫色。

成虫:雌成虫椭圆形,较扁平,体长3~5mm,粉红色,体被白色蜡粉,体缘俱17对白色蜡刺,腹部末端1对几乎与体长相等。触角多为8节。腹裂1个,较大,椭圆形。肛环具6根肛环刺。臀瓣发达,其顶端生有1根臀瓣刺和几根长毛。多孔腺分布在虫体背、腹两面。刺孔群17对,体毛数量很多,分布在虫体背腹两面,沿背中线及其附近的体毛稍长。雄成虫体紫褐色,体长约1mm,翅展约2mm,翅1对,透明。触角、翅和足均外露。

4、防治:

春季清园:冬季刮除老翘皮,清理旧纸袋、病虫果、残叶,并带出园外集中烧毁,选用力可斯(40%毒死蜱)倍液,主要是喷树干裂缝及剪锯口等处,消灭在其内部或周围越冬的若虫及卵,降低虫源基数。

生长季防治主要是控制康氏粉蚧入袋,建议套袋前全树细致喷一次雷尔(30%毒死蜱)。

套袋后定期检查,发现康氏粉蚧及时选用力可斯(40%毒死蜱)倍或龙丽乐(44.5%氯氰·毒死蜱)倍+丝润倍防治。

---每天为农业精英提供最新行业咨询,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农业技术应用,营销管理,战略规划等最新行业智慧文章。覆盖种植业、养殖业、农用物资等多家企业,帮助您改变传统商业思维模式,引领农业新潮流,将中国农业真正做到E+时代!

长按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
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xgpw/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