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渭河奇石品牌弘扬天水赏石文化

在天水市奇石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颉双保名誉副会长的讲话

各位省市领导各位会员来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万马奔腾辞岁旧,喜气洋洋迎新年。在这飞雪迎春的美好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天水市奇石协会”年会,暨赏石交友会,于今日在麦积区凯悦大酒店隆重召开。这是一次赏石界朋友以石为缘交流会友的集会,更是一次认知“渭河奇石”,了解“渭河奇石”助推赏石文化的盛会。我谨代表本次会议组委会向各位莅临本次会议和给予大力支持的来宾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正是秦州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奇石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奇珍异宝。天下不会有两块完全相同的石头,因此奇石是最具个性的艺术体,也正是奇石自身魅力和拥有极高收藏价值所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二、三百万年的石器时代,意味着世界上所有文化都是以石为宗。中国赏石文化历史悠久,自远古女娲练五色之石补天开始,以造福人类为石文化之源,大地母亲历经亿万年,吸天地之精气,日月之精华,孕育出各种惟妙惟肖的精美石头。似一幅幅画,一首首诗,叙说那一段段神奇故事。

鉴赏奇石,其实就是鉴赏历史;收藏奇石,就是敬重自然。奇石收藏琳琅满目,林林总总,如今被列入人们收藏的奇石已达上千种。石之大美,尽可从“方寸”之中凸显。不说黄河石的朴实无华,形神兼备;不说渭河石的琳琅满目、鸳鸯玉的夜光透绿霞光万道,不说三峡石的色彩斑斓,如水附形;也不说黄龙玉、太湖石、灵璧石的“瘦、漏、皱、透”,婉转相通,单那矿物晶体,不知地球的秘密,醉杀过多少看客;萤石矿晶的形神兼顾,晶莹剔透;方解石矿晶的巧夺天工,白、红、黄、紫神奇造物;孔雀石的悦目碧绿,匪夷所思;黄铁矿、海蓝宝石、辰砂、文石、石膏的“百花齐放”,石的美感,石的诗境,石的乐感起伏,石的馨香弥散,也由此释放“盛开”。尽管赏石、赏矿物晶体,只能算是地学文化中的一个小分支,但这管中窥豹式的阅览,也可窥知地学大美之万一。石,乃大自然鬼斧神工之作,是自然赐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收藏、科学和文化价值,从古至今人们无不对各种奇珍异宝产生浓厚的兴趣。

孤赏之中观沧海,方寸之间见乾坤”赏石之乐如此,何乐而不为!寓教于乐以科普,何乐而不为!赏心悦目以地学文化,何乐而不为!来吧,飞雪迎春是来年丰收的季节,让我们相聚天水,共同体味大自然的神奇!俗话说:“盛世集藏”,当今社会,古玩字画收藏的不断升温。养花,盆景艺术的日趋兴起,就连旅游之际,也不忘捎带几件自己钟爱的艺术品以作纪念,居室的布置,博古架上的摆设,墙上的字画无不显示出主人的艺术品味。这一切说明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更激发了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赏石,在我国虽然历经千年,但从古代少数达官贵人,文儒雅士的嗜好转变为群众性的文化大潮,却发端于八十年代,兴盛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藏石修身,爱石明心,赏石会友,论石求知己已成为广大爱石者的精神追求。我们天水奇石协会今天便借电视台这一媒介。就是想通过宣传赏石文化,让更多市民了解赏石的一般性的知识,以激发起大家对赏石的热爱,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渭河属黄河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渭源县的鸟鼠山,后经天水文化局徒步实地考察考证,发源于渭源县南部豁豁山的清源河才是渭河真正的源头,流经甘肃陕西两省共十多个县市,至山西省凤陵渡汇入黄河,全长一千多公里。它不仅滋养着沿岸千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及生灵,积淀着悠久的灿烂文化,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奇石资源。

渭河奇石的分布特点,与其沿岸山系及地质岩层密切相关。渭河流经武山、洛门、盘安、甘谷、天水,大体为东西流向,地貌特征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渭河属河谷地带,南岸属西秦岭山系,北岸属陇山山系,地貌以侵蚀地貌为主,堆积地貌次之。南岸数百平方公里的地域,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地形地貌起伏多变,地质岩层古老复杂。由于经过若干万年的地质演变,地壳运动,岩层碎裂、移位、出露,又由于高落差地形所形成的高流速大流量的河流冲击,砂粒磨砺,便形成了具皱、透、漏、瘦之形,质色纹状均美的渭河奇石。本文所述之渭河石,其分布地域大体在武山鸳鸯镇以东至天水社棠以西大约一百多公里的河段。渭河石从观赏类别方面而言,其明显的特色有以下几类:

一、内涵丰富的画面石(归属于纹彩石类)此类型石头大都石质坚硬,属卵石类,石形饱满,体量适中(20cm~40cm的石头容易觅得),画面内涵丰富、韵味悠长,日月星辰、风雨云霞、山水树木、人物禽兽、花草虫鱼、原野风光,自然界万象,无所不容,无所不括,千变万化,妙趣横生。渭河蕴藏的画面石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面式画面石,其表面一般平整光滑,构成画面的点线面渗入石体。有的甚至浸透于石背,形成两面性观赏效果。此种画面石中有一类石体色为白、乳白或乳黄、土黄的,形成画面的点线面诸要素颜色为暗红、桔红、桔黄、土黄或红色,线条块面之边缘夹带纯黄色,对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且这类石头大都石质坚硬,石肤细腻光润,手感视感极佳。通过观察比较,这类石头与青海河湟石相同无异;

另外还有一类石体为黑色或黛青色、青灰色,形成画面的点线面诸要素颜色为雪白、乳白、土黄、金黄,也有呈桔红色者。此种画面石的石质大都十分坚硬,属硅质岩、火成岩、石灰岩,硬度高达7度左右,且石质细腻,石肤细润,抚之如触童肤。这种石头的突出特色是色差明显,不论远极观近赏,都给人以明目清心、涤尘荡虑之感,且沉着、庄重、严肃的青黑色间以白黄色彩,富动感,严肃而不失活泼。若石体完整,石形饱满,品相端庄,体量适中,画面构图合理,气韵生动者,则被石友们视为精品。与平面式画面石相对而言的另一种画面石则是浮雕式画面石。此种石头异常奇特,大概为渭河所独有。此种形式的画面石,其石体大多都十分光滑,形成图像的点线块面,不仅浸入石体,而且突起于石面,突起部分薄者二、三毫米,厚者有一厘米以上甚至有三、四厘米者,观之如赏优美的浮雕艺术品,且具有可赏、可触之特点。

这种石头的质地大都坚硬、紧密,但石肤稍显粗糙,石面天然气比较明显,手感一般。色泽以淡绿、石绿、黛青,酱红色居多,突起部分颜色多为雪白、土黄或黄白相间。它属河卵石,当地人称河光石。这种石头上形成的物象大都是人物肖像、飞禽、走兽,其余则少见。还有石头母体为黑色,浮雕图像为玉白,黄色、金黄、土黄、红黄相间其中,若构图比例协调,形神兼备者,则为石友们偏爱有加,梦寐以求之藏品。

二、惟妙惟肖的形象石分布于渭河的形象石主要在武山至甘谷上下50多公里的河段。渭河形象石的主要特色一是石品硬度高,其岩质构造大多是硅质岩、火成岩、石灰岩、云母石英片岩、石英砂砾岩等,硬度大多在摩氏6度以上。二是质地细腻,石肤光润,手感好,这与高落差、高流速的流水冲击,砂粒磨砺关系甚切。三是色泽纯正,如渭河墨石,色如泼墨,漆黑发亮,显得庄重肃穆、稳重大方,有永恒不朽之感;如黄蜡石,黄得渗金一般,显得富丽堂皇,有富贵长寿之吉兆:白蜡石(即冰蜡)显得纯净自然,高洁亮丽,冰清玉洁。四是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形成具象的大多是人物头像、飞禽走兽、龟蟾、鱼蛙、文字石等等,有的形象石似禽非禽、似兽非兽、类人类兽、是似而非,耐人寻味,给人以充足的想象空间。

三、独具人文理念的景观石(主要指山形景观石)渭河中的景观石,其石质不同于墨石,渭河墨石造型大都圆滑光平,线条轮廓柔和流畅,而形成山形景观石及抽象石的石质异常坚硬,线条变化急收大放,棱角分明,充分表现其阳刚之气,特别是代表传统赏石理念之皱、瘦、漏、透特征的抽象石,极尽变化之妙,置之案头,令人神清气爽,遐思无限。皱、透、漏、瘦的山形景观石,似峰则拔地而起、势通天庭,似岭则蜿蜒逶迤、趣味悠长,形山者沟壑交错、亦洞亦脊,像岗者高低掩映、境界幽深。而且色泽丰富多彩,大多是黑色夹杂白色、绿色、灰色、黄色,或整体绿色间以黑色、黄色,形成的景象若云若霞,如风似水,观之令人心弛神飞。渭河最大支流洛门南河鸳鸯南河源远流长,中上游有1~2米大的园林景观石,色彩丰富,造型宏伟,充分体现了西部雄浑、劲健、豪放的地域特色。

天水处于甘肃陇山之西,汉水上游,是甘肃的第二大城市,有“羲皇故里”之称。作为行政地名,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天水”来源有两种说法,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天河注水”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篇》载:“耤水又东北径上邽县,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是湖,风雨随之。故汉武帝元鼎三年改为天水郡。”南朝刘宋郭仲产《秦州地记》中也写道:“郡前湖水,冬夏无增减,因此名焉。”而在西汉人信奉谶纬五行之说者,则对地处汉水上游一带的土地,从当时人们君权神授的“天汉”思想出发,以期天河之水源源不绝,故命名为天水。但不论哪种说法,当你走进这号称是“陇上江南”的天水市,映入眼帘的是山青水秀,林木茂盛,城乡空气清澈,环境优雅,文物故迹众多,百姓安居乐业。

其显著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兼具江南水乡的秀美和西部山川的雄姿。任你随意考察访问,即便是“走马观花”,也会感觉这里不像是西北的景象,反而会对这片充满神奇色彩的土地产生丰富想像,甚至会喜欢上它。到了天水,秦地林泉之冠的麦积山是非去不可的。而在市区内,则首推参观伏羲庙。远古时期传说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生活在天水一带。伏羲部落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歷史进程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一是始作八卦,从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阴”、“阳”两个对立而又统一的基本元素,对自然现象作了可贵的探索与思考,对中国和东亚地区文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道教文化即源于此。

二是发明结网渔猎,不仅大大提高了猎捕效率,而且直接导致驯养猎物,从而产生了原始畜牧业,使人类进入了农牧并举时代。三是制嫁娶之礼。伏羲改革婚制,提倡一夫一妻的对偶制,婚姻要求明媒正娶。聘礼以俪皮〈即鹿皮〉两张为礼,以示两人合好。这种风俗正是从原始群婚到对偶婚的转变,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四是造书契,创历法。伏羲率先採用契刻符号的形式,对记述的事情刻在器物表面,成为日后中国文字的雏形。据相关记载和传说,伏羲还教会人们钻木取火,製作乐器,利用草药治病。

现在天水秦州区还保留有中国内地规模最大的伏羲庙建筑群。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相传是伏羲生日。这一天全城百姓都会自发聚集到伏羲庙里进行拜祭。从秦开始歷年祭祀,从官祭转为民间祭祀,数百年来持之以恆,沿袭至今。作为羲皇故里,秦州伏羲庙成为全国性规格最高的伏羲祭祀中心,卦台山成为祭祀伏羲的圣地。随改革开放,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掘,公祭伏羲大典成为当地政府的一项重要活动,且规模越搞越大,参加人数也逐年增多。二○○六年五月,伏羲庙祭祀礼仪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九年起,公祭大典正式升格为国家祭祀,成为缅怀祖先的一项重要文化盛会。天水是一个具有悠久歷史和灿烂文明的地方,是中华民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区之一。

悠久的歷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众多人文景观,从远古时期到春秋战国,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见于史籍的天水人士比比皆是。秦人祖先完成了统一六国大业,还缔造出中国歷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在这片土地上所承载的歷史和文明,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传说故事,并流传至今,让天水人引以为傲。《三国演义》中的许多故事,如六出祁山、智收姜维、计杀张郃等,都发生在天水境内。影响最大的“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发生地就在天水市秦安县陇城镇。不少三国遗址至今仍有保留,值得前往一看。

天水城区可游览之处还有玉泉观、南郭寺、胡氏古居等。身居城北天靖山麓的陇上名观─玉泉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唐代早期,歷经元、明、清三代重修、扩建,形成拥有九十余座建筑的庞大道教宫观。观内古树参天,清幽怡静,并藏有歷代众多碑刻,尤以元世祖忽必烈褒封制词四面碑最为珍贵。每年农历正月初九,相传是玉皇大帝诞辰,天水市民会倾城而出,扶老携幼,登山去玉泉观“朝观”。现在“朝观”成了天水最大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一。天水多古柏、古槐,见证了天水的歷史沧桑。国槐是天水的市树,其因古城而显厚重;同样,古城又藉古槐老树而增色许多。漫步天水街头,随处可见高大苍劲的古槐,气度不凡,神韵犹存,即使是袒露嶙峋的老树枯干,仍显恢宏、不屈与悲壮,低吟诉说?当年的繁盛与辉煌。绿意盎然的新槐,则萌发生机,把根深深扎在秦州土地上,不禁令人神往。

石友们,今天我们相聚天水以石会友,希望通过相互的学习与交流,能够不断提高我们的生活品味,促进和弘扬我们天水奇石文化的蓬勃发展。将我们天水奇石文化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最终成为我们甘肃天水的一大文化品牌。

最后预祝“天水市奇石协会”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可喜的成绩,预祝本次会议及活动圆满成功!也祝各位来宾和石友们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美满幸福!

谢谢大家!

天水市奇石协会名誉副会长:颉双保

天水市奇石协会年12月28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xgpw/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