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苗期遇强降雨天气,高温高湿易发生茎基腐病。该病的病原菌复杂,常由一种病原菌单独或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危害后很难用药防治。生产上应采取综合措施,重点做好预防工作,并对早期侵染及时防治。

玉米茎基腐病主要危害根系和茎基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

苗期发病时,根茎内部组织腐烂坏死,茎基部发病处折断,引起倒伏或整株枯死;中下部叶片边缘变黄变褐,直至整株叶片枯黄。

成株期多从灌浆期开始发病,乳熟后期、蜡熟期为显症高峰期,病株最初表现萎蔫,全株叶片褪色,失去光泽,叶片自下而上失水变成青灰色并干枯,呈青枯状。

有的病株出现急性症状,在雨后骤晴时出现全株骤然青枯现象,从始见病株到全株显症大约1周。病株根部、茎基部空心变软,遇风易倒伏,切开后可见茎髓组织变褐分解,须根少,易拔起;果穗下垂,籽粒稀疏不饱满,穗柄柔韧,不易掰离。

种子处理播种前选择合适的种子处理剂进行包衣。目前国内登记用于玉米防治茎基腐病的种子处理剂较多,如精甲霜灵、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噁霉灵、克菌丹等单剂;噻虫·咯·霜灵、精甲·咯菌腈、甲霜·种菌唑、精甲·咯·嘧菌、噻灵·咯·精甲、噻虫嗪·咯菌腈·氟氯氰、多·福、甲霜·戊唑醇、精甲·咯·灭菌、甲·萎·种菌唑、甲霜·嘧菌酯、唑醚·甲菌灵等混配剂。

科学水肥玉米苗期要及时浇水追施苗肥,施肥以氮肥为主。也可用敌磺钠加水溶肥喷施,使幼苗健壮,增强抗病能力。

防治地下害虫地下害虫咬食造成伤口,会促进病菌的侵染。没有进行包衣的玉米田,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可用噻虫嗪或者阿维·辛硫磷等药防治,以减少根部创伤,避免病菌侵入。

防止涝渍害玉米田长时间淹水或湿度过大会导致土壤透气性不良,引发一系列对作物有害的土壤变化及作物生理变化,也易加重茎基腐病发生。雨后应及时清沟理墒,并做好中耕、培土、除草工作,增强根系吸收能力,及时补施锌、钾肥。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苯甲·嘧菌酯、甲硫·噁霉灵、福美双、噻菌铜、喹啉铜、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等喷淋茎基部,注意交替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宗和)

: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cxz/1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