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参虫草参种植技术要点
一、特征特性: 地参又名虫草参、银条菜。属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圆柱状地下横走根茎肥大粗壮,形似地蚕,质嫩脆,断面白色,气香、味甘。地参菜药兼用,地上茎高80~厘米,根状茎横走肥厚肉质,茎通常单一,少分枝,中空,绿色或绿紫色,叶互生,花期7~9月份,花蔟生于腋处,成轮状聚散花序,花白色,果期9~10月份,环形果,参状,洁白色。 二、适应性: 地参适应性极广,冬抗-30℃严寒(零下30度),北方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夏不怕40℃高温酷暑,南方各省市都可种植。既抗干旱也耐湿,不怕瘠薄,其极强的生命力使人吃惊。地参喜阴,可安排套种在林地和果树行间,既有利于果树生长,更可以增加每亩超万元的效益,一举数得! 三、经济效益及发展前景: 地参当年春、夏栽植,晚秋收获地下果实公斤(一次栽植,可连续收获多年),目前,亩效益为公斤X20元/公斤=4万元,作为种源,收入更高。地上部分晒干作为常用中药泽兰出售,仅茎叶收入超过种植玉米、小麦。大规模种植,产品小包装可进入各大超市或办个绿色食品加工厂或做酱菜,效益非常可观,全球无公害蔬菜畅销,需求量日益增大,而地参易栽植。全生育期无需施药,适口性好,保健功能明显,消费群体广泛,用途广,市场需求量大,易达到有机食品标准。投资少、效益高、生产规模灵活,适合大面积种植。 三、栽培要领 3.1选地整地地参可在各类土壤中生长,但丰产栽培一般选择土层松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微酸性壤土或沙壤土的坡耕地和水浇地中种植,不宜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田中种植,更不能在粘土田中种植,否则地下茎附着粘土,不易清洗,甚至附着铁锈,影响品质。 地参生长势强,整地一般一犁一耙即可,但要求耕层达20cm以上,而且土块较细,清除残茬,并作成1.5-1.8m的种植畦,以便于管理。 3.2合理施肥由于对地参特性了解不够等原因,在施肥方面都存在天一定的问题,现将施肥原则、肥料用量和施肥方法细述如下: 3.3存在问题由于地参耐粗管,所以多数种植户忽略了科学施肥的重要性。 (1)有机肥用较少,而且施用量普遍不足,特别是远离村庄的山坡地和旱地,土壤理化性状较差,植株生长瘦弱。 (2)生产中偏施氮肥,磷钾肥施用较少,而且施用量不够,可地参需要的磷钾肥用量较多。 (3)多数农户只在种植时施用基肥,植株生长期间几乎不不追肥、不管理,任其生长。 3.4施肥原则 (1)地参的施肥应遵循“控氮、增磷、补钾”原则,注意氮、磷、钾三种肥料的用量配比。 (2)有无机肥结合,在远离村庄的旱地和山坡地中种植时,可就地堆沤有机肥,增加有机施用量。 (3)根据土壤养分含量,确定科学的施肥配方,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4)地参生长期间,应根据长势长相酌情进行追肥。 3.5施肥建议 地参适合在海拔2-m的区域栽培(指品质),耐旱耐贫瘠,但学科施肥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也能有效改善品质。 (1)基肥用有机肥作底肥,用量0-公斤,用法:可在犁田前均匀撒施在田地中,也可以集中施用在播种沟中。 (2)种肥用复合肥(30%)15-25千克或尿素5-10千克+普钙10-20千克+硫酸钾6-8千克作种肥。 3.6种植规格地参耐密植,一般每亩用种茎40-50千克;肥地宜稀,瘦地宜密。采用开沟条播,沟宽16 -18cm ,深5 -8cm ,株距12 -15cm ,行距 20cm ,覆土 5cm 。 3.7适时播种地参春夏均可播种,多在立春节令地温稳定在 10℃ 时种植,播种不宜过早,否则出苗后遇倒春寒时容易受冻。播种后有条件的要浇水或灌水,确保出苗整齐。 3.8田间管理地参耐粗管,而且抗病性强,不用防治病虫害,但丰产栽培需强加以下方面的管理。 (1)水分管理地参多数在坡耕地中种植,主要靠雨水灌溉,但地下茎形成时如遇干旱,有条件的一定要灌水或浇水;在田中种植的到了雨季要注意排水。 (2)中耕培土为了加厚地参地下茎生长的土层,需要中耕培土1-2次,疏松土壤,促进地下茎生长,提高产量;同时清除杂草。 (3)酌情追肥地参在地下根茎形成期每亩追施硫酸钾2-3千克,并喷施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千克;如果长势较弱时,结合中耕每亩再追施尿素3-5千克。 3.9采收地参的地下茎产量较高,每亩鲜产达千克以上,而且地下茎需要加工,如制成干品或小吃,应在霜降季令茎叶枯黄后采收。地下茎采收要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以免加工不及时而影响品质。 种子销售 山东莱阳一品蔬菜开发中心 LaiyangThefinestvegetablesdevelopingcenterco.,ltd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cxz/473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专业知识一几百题解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