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焕,男,广西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今晚报》《广西日报》《湛江文学》等刊物。多篇文章入选《语文主题学习》《伴悦读——语文素养核心读本》等教辅选本。

膏凝甘露黄皮果

南方佳果颇多,卢橘杨梅,荔枝龙眼,枇杷芒果、香蕉菠萝......它们多得文人墨客青睐,或入画或入诗词,以增加生活气息。黄皮果则不然,颇不受待见,寂寂无闻。

说起来,黄皮果入诗实属零落稀少,都让我有点着急了。当年读韩愈描写桂林的诗:“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竟以为里面的“黄甘”就是黄皮果,实在是有点过分。到后来,再读别人的文章,终于看到《噉黄皮果》一诗,始让我略感欣慰。那是明朝董传策写的,诗曰:“碧树历历金弹垂,膏凝甘露嚼来奇。木奴秋色珍如许,那似香飘溽暑枝。”黄皮果总算入了诗,总算有了字尽形神的描写。

也有例外,史籍里会有一些记载。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就有零星记载,他说:“黄皮果。状如金弹,六月熟,其浆酸甘似葡萄,可消食顺气除暑热,与荔支并进。荔支餍饫,以黄皮解之。谚曰:‘饥食荔支,饱食黄皮。’有曰白腊子者,与相似,其味尤胜。谚曰:‘黄皮白蜡,甜酸相杂。’”屈大均还是不吝笔墨的。

黄皮果属芸香科黄皮属,叫这个名字,大概是因为它的果皮是黄色的。这听起来有点简单粗暴,起名字只看外表,不论内涵。好在它还有别名,黄弹、黄皮、黄枇、黄弹子、王坛子等一溜儿,让人有了更多的想象。

我也并非要为黄皮果打抱不平,实在是它有不少的优点。黄皮果树是一种小乔木,不如骄傲张扬的荔枝、龙眼树高大,枝叶也不够婆娑,长相有点稀疏衰老,但它的气度很好——咱不比身世,比贡献。黄皮果树每年都会长出一簇簇的花儿,结出一串串的果实,不似荔枝龙眼那般偷奸耍滑,总要闹“大小年”。

在我们村庄,黄皮果树很滥生,大伙儿吃过果子后,将果核随手抛去。一些果核见水之后,便着根发芽,秧儿很快就长起来。那些顽强的黄皮果秧儿,也说不上是谁栽种的,它们长在谁家的“势力范围”内,长大后就属于谁家的了。

每年开春时节,黄皮果树便开花散香,花谢结果,至六月枝头上已经是披金闪亮,沉坠坠的果子即可摘之尝鲜,那个过程几可成为童年记忆。黄皮果的花儿要比荔枝龙眼好看,碎雪一样洁白的花儿,有一股素馨的情愫,留给人的印象很深。那种纯粹美好的素白,那种招招摇摇的清扬,不弱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别有几分的灵气和清丽。

到五月份,黄皮果树已经结了满树的小青果,初始骨骼瘦络,如宫廷玉琢的翡翠。几场夏雨之后,果实逐渐饱满,枝头都坠了下来。到六月份,果实变得黄灿灿,伸手可摘,大快朵颐的时候到了。

黄皮果树本身不是很高,结满了沉坠坠的果实后,把枝丫压得更低了,有时候只有平时半身子的高度,如一位佝偻老妪。满身负重的果树,却带给人惊喜,绿叶下的果实粼粼层层,光彩照人,真的如“金弹垂”一般,勾人馋虫。

小时候我家没有黄皮果树,五阿祖家则有好几棵。有一次,我路过时见着青中带黄的果子,忍不住口水汹涌,看四下无人挑了最黄的两三颗下手。送进嘴里奇酸无比,还是囫囵吞枣了。奶奶知道这事后,狠狠地剋了我一顿:黄皮果很小气,是不能“选果”吃的,“选果”后次年就不是成串结果,而是零零散散大小不一了。我有点发懵,也不知是真是假。

少年的心性,大抵是听不进老人言的,此后,遇到没人时,我又如法炮制,“选”它几颗来吃,酸倒牙也在所不惜。如此这般,直到五阿祖砍了荆棘围将起来才作罢。不过,很快黄皮果便成熟了,五阿祖家摘黄皮果去卖时,会送一些给我们吃。

黄皮果不是金灿灿时最好吃,那才八成熟,酸味仍重。待到果皮颜色稍重,呈暗褐色时,甜度才是最高。用手捏开果子,果肉晶莹剔透,里面还有一两颗青绿色的种子,猫眼石一样的种子很精美,但吃不得。甩掉果核后吃果肉,送进嘴里时,那股膏凝甘露让人很是享受,甜中带酸,甚开胃。

后来,专家培育出不同的黄皮果新品种,如无核的、大果型的、纯甜型的等等,产量更高,果型更好看,甜度更高,但它们也有不足的地方,那就是那股黄皮果特有的味儿淡了。黄皮果是典型的浆果,果肉半透明,多汁多浆,吃起来若如膏如露,甜酸可口,尤其是它的果皮,有一股微辛的味,却透出黄皮果特有的清香,嚼着挺舒服。我们吃黄皮果,无非就是享受那股子清香怡人的味儿,少了它便索然无味了。

我对黄皮果很钟情,除了当季多吃,平时看书也会留意有关它的记述。譬如,在《齐民要术》里找到的话:“越王祭太乙,坛边有此果,无知其名,因见声处,遂名王坛。”据此可知,黄皮果以前是没有名称的,在祭坛旁边看到,即命名“王坛”。后来,人们见其颜色是黄的,称之“黄皮”也顺理成章了。

在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里,也记载有黄皮果:“黄皮子,如小枣,甘酸佳味,稍耐久,可致远。”又有清人吴震方著《岭南杂记》,说得更详细些:“果大如龙眼,又名黄弹,皮黄白薇毛,囊白如猪脑,夏末结果。”这些,算是说得比较详细了。

在古人看来,黄皮果还不能称之为水果,遭人看低也是情理之中。不过,在一些药典里,人们已经把黄皮果以一味药来看待,说黄皮果树全身皆可入药。到了现在,人们干脆把黄皮果叫做正气果,因为黄皮果除了含有果胶、有机酸、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之外,还具有消食化痰、理气的功效。夏天里的水果,如荔枝、芒果等吃多了会上火,黄皮果则不然,多吃点还可以消食健胃、顺其镇咳、消暑降火或者防治感冒。

编辑:梅李子

主编:小果

往期阅读名家专栏

董晓燕

廖德全

阮直

无为

葛全璋

麦子杨

王彤羽

小昌

名作欣赏

徐锡维

青果

刘雪源

郭鉴详

圣燕

刘忠焕

廖陆

严广云

那成章

黄旭

我们的节日

黄旭

廖陆

严广云

黎佳旻

赵斯人

刘忠焕

刘鲁军

徐继山

杨岁燕

程世霞

一梦

小果

北海市作家协会

官微“北海作家”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cxz/5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