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荣获安全管理优秀奖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16/6169852.html

  近日,我院组织进行了院第五届杰出青年现场答辩评审工作。我院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唐守正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并主持了会议。13位答辩人就个人基本情况、主要成绩、主要创新点、下一步工作设想等方面进行了答辩,院士、相关专家等8名评委以无记名方式进行投票。根据评委会表决结果,经院研究通过,资源所田昕、亚林所刘毅华、热林所许涵、森环森保所李永、资昆所杨璞、林业所陆森、荒漠化所王锋、科信所何友均8名同志当选第五届“中国林科院杰出青年”。

     

  以上8位同志是我院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潜心钻研,勤于探索,求真务实,为我院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全院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纷纷表示,以受表彰的同志为榜样,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为我国现代林业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自年开始,中国林科院每两年举办一次杰出青年评选。至今已有35位研究人员获此殊荣。前四届选拔出来的27人都搭上了成长成才的快车道,成长为学科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7人中已有1人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3人获得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9人入选国家林业局“百千万人才工程”。

附:第五届“中国林科院杰出青年”获得者简介

田昕: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遥感应用者

  田昕,资源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荷兰屯特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与对地观测学院博士毕业,亚洲发展银行项目遥感咨询专家。

  年以来,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子课题11项,包括“”计划子课题1项,“”计划子课题2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金重点项目1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作为骨干,参加“”计划重点项目课题3项,“”计划课题1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课题1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近五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篇,SCI收录8篇,累计影响因子25.0;EI收录7篇,中文核心期刊5篇;作为主要完成人撰写专著1部,软件著作权4项,受理专利1项。

  重点开展了大区域森林结构参数多模式遥感协同反演、森林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综合模拟、基于国产高分辨率卫星的森林资源监测应用,以及森林地上生物量动态信息时空协同分析及建模等方面的研究。

刘毅华:攀登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金字塔

  刘毅华,博士,亚林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浙江省人才。国际食品保护协会会员、美国食品技术协会会员、日本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会员、浙江大学农药学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农药技术性贸易措施SPS/TBT官方评议专家、欧盟组终评专家。

  一直从事食用农林产品质量安全与风险评估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业行业公益专项等省部级课题12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5篇,EI论文2篇,总影响因子47.6;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参与出版著作2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农业、林业行业标准各1项,主持制定林业行业标准1项。

  以提高我国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的,针对其中检测技术瓶颈、安全现状不明、残留成因及风险评估开展系统研究。建立了农药/重金属多残留模块化检测体系,研发了农药残留速测产品,明确了我国特色食用林产品及产地环境污染现状,探索了食用林产品中农药残留成因。

许涵:海南典型热带天然林研究与保护者

  许涵,博士,热林所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热带天然林恢复与保育。为本领域主流刊物《生态和进化方法》(MethodsinEcologyandEvolution)、《生态地理》(Ecography)、《生态学应用》(EcologicalApplication)、《生物地理杂志》(JournalofBiogeography)、《热带保护科学》(TropicalConservationScience)、《植物生态学报》和《生物多样性》等刊物的审稿人。

  主持或参与29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主持8项和副主持2项省部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各主持1项、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子项目主持1项、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课题子课题主持1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主持4项;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副主持1项、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子课题副主持1项。

  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生态学杂志》(JournalofEcology),应用《生态学杂志》(JournalofAppliedEcology),《植被科学杂志》(JournalofVegetationScience),《新类群》(NOVON)等本领域主流刊物正式发表论文20余篇。近5年发表10篇(其中SCI论文6篇,影响因子IF超过5.0的2篇),出版专著1部。

  本人及所在生态站团队在热带天然林典型分布区域——海南尖峰岭,建立了包括60公顷大样地和个公里网格样地等在内的植被长期动态监测样地系统,获得了65万个植株约万个野外实测数据,并建立了一系列植被、土壤和地形、植物识别、功能性状和系统发育信息基础数据库。该样地是国际上单个面积最大和监测植株数量最多的热带雨林大样地,也是全球大样地观测网络中一个重要的观测点。过去10年,一直以此样地监测系统为研究平台,逐一理清了海南典型热带天然林中有什么物种、有多少物种、物种在哪里生长、采伐对天然林有什么影响及其恢复程度、哪些物种及其分布区域应该优先保护等科学问题。

李永:欧美杨溃疡病原检测者和治疗者

  李永,博士、副研究员,森环森保所植物病原与病害管理学科组专家,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兼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微生物资源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代表。

  近5年来,主持省部级项目及课题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课题1项、微生物资源平台林业微生物子平台和国家林业局运行维护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篇,SCI论文14篇,累计影响因子达34,单篇最高引用13次,作为主要参与人获专利6项。

  主要从事林木细菌病害及微生物资源多样性研究,并参与林业微生物平台工作,负责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明确了欧美杨新病害—细菌性溃疡病的流行规律;发现并证明了欧美杨溃疡病害的协同致病菌;探明了欧美杨细菌性溃疡病病原菌致病基因;参与林业微生物平台工作,支撑我国林业科技发展。

杨璞:白蜡虫青年研究专家

  杨璞,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昆所白蜡虫青年研究专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1项、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项、国家计划子课题1项、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近五年,共发表论文2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SciRep-UK、PLoSOne、ArchInsectBiochem等杂志发表SCI论文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4篇,参与发表论文9篇。

  主要从事白蜡虫泌蜡机理及其调控、白蜡虫雌雄二型现象、白蜡虫抗冻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在白蜡虫泌蜡分子机理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提出了转录因子等的差异表达是白蜡虫雌雄虫发育分化的分子基础,鉴定到了白蜡虫抗冻蛋白基因。

陆森:森林土壤学青年专家

  陆森,博士,林业所森林土壤学青年专家,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林学会林业气象委员会会员,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物理委员会会员,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委员会会员。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等多项课题。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9篇、EI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3篇;第二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研究论文曾2次获得北京土壤学会优秀论文奖。此外,还担任多个SCI刊物如《环境管理杂志》(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美国土壤学会会刊》(SoilScienceSocietyofAmericaJournal)、《应用热能工程》(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等的审稿人。

  主要从事土壤热通量研究、森林土壤碳氮循环研究土壤水热耦合运移研究。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农林复合系统的地面热通量计算方法;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营造核桃复合系统是保持土壤碳氮储量的有效手段;率先报道了农林复合系统土壤呼吸的温度感应度;建立了水汽运移促进因子计算的新模型,建立了一种可描述土壤水汽运动的新方法。

王锋:荒漠生态学和荒漠化防治青年专家

  王锋,博士,副研究员,荒漠化所荒漠生态学和荒漠化防治青年专家,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沙漠科学考察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重点为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植被结构、功能、格局与水文的耦合过程。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大项目专题、人社部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等7项。在生态学、土地利用领域一流学术期刊《生态学》(Ecology)、《植物学纪事》(AnnalsofBotany)、《生物地球科学》(Biogeosciences)、《土地利用政策》(LandUsePolicy)等发表学术论文共17篇,其中SCI收录9篇,累计影响因子30以上,近5年累计被引用余次。为SCI刊物《气候变化》(ClimateChange)、《生态模型》(EcologicalModeling)等杂志审稿人。获得软件著作权授权2项。出版专著《植物功能-结构模型原理与应用》,并作为副主编和参编专著2部。年获梁希青年论文奖二等奖。

  通过采取长期定位观测、定期大规模生态调查、遥感和模拟、模型等方法,从微观和宏观多尺度揭示自然与人类活动影响下,中国北方沙区生态系统演变规律和植被稳定性维持机制等基础理论问题,为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主要开展了植物个体三维结构、生物量与土壤水分的耦合机制研究,植被格局与水文过程的耦合机制研究,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中国沙尘暴和植被变化研究。

何友均:林业经济宏观战略规划青年专家

  何友均,博士,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科信所林业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研究部副主任、中林绿色碳资产管理中心副主任、林业政策与气候变化中心副主任、国家发改委CCER林业碳汇审定与核证项目协调人。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规划核心成员、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评审专家、中国林学会青工委常务委员。为《生态学报》、《生物数学学报》、《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等期刊审稿专家。年被评为国家林业局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年被评为中国林科院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1项、中央公益型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项、国家林业局和地方委托项目12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副主持或骨干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项目1项、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3项。目前在《森林生态与管理》(ForestEcologyandManagement)、《林业科学》、《生态学报》等主流学术期刊共计发表学术论文61篇(SCI论文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8篇。出版著作24部,其中专著1部,合著8部,参编15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1项。

  主要从事森林多目标管理与评价、生态经济与政策、林业战略与规划研究。揭示了考虑成本-效益等经济学因素在内的经营措施,对东北国有林区天然次生林结构和木材生产、碳储量、生物多样性等多目标功能的影响机制,揭示了纯林、混交林经营模式对人工林群落结构以及碳储量、植物多样性和木材收获等多目标功能的影响机制;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政策、国有林区转型发展政策、人工林环境管理、退化防护林更新与修复政策、森林资源采伐管理政策、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林区道路建设与投融资、林产品绿色采购、林业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研究,提出了林业生态规划编制的方法体系,作为核心骨干全程参与编制了多项国家重大林业规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cxz/8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