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让传统蜡果焕新生
主治白癜的中心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周晶正在制作蜡果 在6月中旬刚刚落幕的兰州安宁非遗节上,省农科院农业科技馆负责人、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周晶等人制作的安宁区桃王大赛“桃王”蜡果,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蒙骗”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睛。而此前,由他们制作的“陇薯”系列蜡果,甚至骗过了甘肃省科技功臣、“洋芋王”王一航。这些蜡果不仅在形态、颜色、光泽上高度还原,就连马铃薯上的芽眼、苹果皮上的果斑以及桃子上的桃毛等都纤毫毕现。 “蜡果模型制作技艺传承与保护”项目,是我省首个科技支撑非遗传承保护项目,对传统蜡果制作工艺和材料配方开展传承创新研究。年底,省科技厅、省委宣传部联合命名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蜡果制作技艺传承保护创新坊”,周晶为负责人。6月初,省工信厅通知中将“传统蜡果制作技艺”认定为“甘肃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种、技艺”。 49岁的周晶,研究蜡果制作技艺已14年了。周晶告诉记者,传统蜡果制作技艺发端于京津冀地区,主要包括制模、翻制、修饰等环节,所用材料主要有白蜡、石膏及各种颜料等。上世纪40年代,李发文、李树奎等老艺人将传统蜡果制作技艺带到了兰州,落地生根。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此技艺在苟兰芳、邹东华、许飞、窦明等一批传承人的努力下得到继承发展。李树奎早年曾为历史博物馆和农展馆做展品,他完成的苹果、梨、黄瓜等蜡果标本至今仍完好保存在省农科院。 周晶上世纪80年代师从老前辈宋子华,在展示设计工作中开始接触到传统蜡果模型制作技艺。从年开始,他潜心研究此项技艺,获得“甘肃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他的作品获得“甘肃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啥都干,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行了!”在周晶看来,无疑传承好蜡果制作技艺就是他的使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何燕文/图 来源:兰州晚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fyl/11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圆明园马首体检发现了什么纯度98以
- 下一篇文章: 南邦村民的种荔经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