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钱 http://m.39.net/disease/a_5469158.html

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填入下文横线处的汉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xìng)___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jí)___钻探,有如向地壳(   )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   )而不舍。

A.性籍kéqiè

B.兴籍kéqì

C.性籍qiàoqì

D.兴籍qiàoqiè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出乎意料的是他少年时期由于口吃,身体羸弱,脑子也很迟钝,被人瞧不起。尤其是口吃,遭到同龄人的嘲笑,使他的自尊心大受打击。知书识礼的母亲,(   )没有陪阎若璩掉眼泪,丧失信心,(   )没有怨天尤人。(   )列举了历史上那些同样也有口吃,最终却成就事业的人物——韩非子、管仲等,来激励阎若璩。人未免会有缺陷,但只有努力,就一定可以有作为。

2、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的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他出身于书香门第

②祖父和父亲都很有学识

③留下了不少著作

④受到家庭良好的文化熏陶

⑤学者阎若璩比顾炎武小一辈

A.①②③④⑤B.⑤①②④③

C.⑤①④②③D.①⑤②③④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但而且还

B既也而是

C既也反而

D虽然也但是

4、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未免会有缺陷,但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有作为。

B.人难免不会有缺陷,但只有努力,就一定可以有作为。

C.人难免会有缺陷,但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有作为。

D.人未免会有缺陷,但只有努力,就一定可以有作为。

5、下列对文段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70年前。在英国殖民统治下,香港香岛中学毅然升起五星红旗,秉持爱国宗旨至今。在香港早已回归祖国的今天,香岛中学却因拒绝与一名纵容学生演奏“港独”歌曲的教师续约,在网络上受到“声讨”。“揽炒派”更煽惑学生发起“人链”,在校外聚集闹事。在中国的土地上,爱国不能理直气壮。反“独”却要遭受抹黑,岂非咄咄怪事?

A.从词语的感情色彩看,文中的“毅然”“秉持”是褒义词,“煽惑”“闹事”是贬义词。

B.从短语的结构形式看,文中的“理直气壮”是并列短语,“咄咄怪事”是偏正短语。

C.从句子的语法结构看。文中画线句是一个单句,其主干是“香岛中学受到‘声讨’”。

D.从标点符号的用法看。文中“声讨”加引号表引用,文末的问号表强烈的反问语气。

6.名著阅读。(3分)

《红星照耀中国》记录了美国记者年6月至10月采访“红色中国”的全过程,塑造了一大批给“红色中国”增添无限希望和活力的人物形象,“红小鬼”就是其中的群体形象。试列举作者写“红小鬼”的两个事例。

7.按要求填空。(7分)

  )(3分)

A.这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首词,“渔家傲”是其词牌名,“秋思”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阕紧扣“异”字来描写塞下秋景,展现了一幅奇丽秀美的边塞战地风光画面。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兼具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思,情绪复杂而矛盾。

D.全词以作者亲眼所见之景表现了作者的英雄气概和戍边将士的艰苦,读来真切感人。

12、“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是本词的显著特点,请结合全词进行具体分析。(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7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夫君子之行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B非宁静无以致远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D蒙乃始就学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B.孤,古代王侯的自称。成语“孤芳自赏”的“孤”与此义同。

C.经,儒家经典,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D.博士,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诫子书》中的“诫”与《孙权劝学》中的“劝”意义相同,均为劝诫、劝勉之义。

B.甲、乙两文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认为学习是修身养德的有效途径;乙文则通过生动且富有情趣的故事表明学习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C.甲文议论精当,开篇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后具体论述修身养德的意义;乙文记事简练,仅通过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表现人物性格。

D.甲文通过“淡泊”“宁静”与“淫慢”“险躁”的对比,来论证“静”对修身养德的重要作用;乙文通过鲁肃的语言和行为从侧面烘托吕蒙的进步之大。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6分)

材料一

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指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生活和工作中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量,达到减少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的目的。“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代表着一种更为健康、更为自然的生活态度,意味着人类要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材料二

为实现中国在年左右碳排放达标的目标,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产业减排。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居民能源消耗的增速就开始逐渐超过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一直维持在20%以上。

材料三

年1月,中国能源基金会和南方周末在北京联合发布了《家庭低碳生活与低碳消费行为研究报告》。报告中有如下一些结论:①公众对于全球变暖和气候问题的认知度较高,各项认知平均分都在4.1分以上(满分5分),但是对“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知识储备不足,平均分和认同度较低。②对于低碳生活的意义,公众相信它可以“对地球负责”“造福后代”,但对低碳生活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和个人愉悦感认同度相对较低。③公众对低碳生活与消费存在困扰,其中对“低碳产品辨识困难”最多,其次是对其功用存疑、担心影响生活质量。④受访者中,每月都会网购的人数占比高达85%,每周网购1~3次的接近30%。这其中有不少是不必要的消费,因“网购的便利和快捷”“拼团/拼单”而产生的不必要消费高达61%。⑤公众更接受的减碳方式是“省着用”而非“省着买”,相比消费减量,公众更愿意在使用过程中节约。

材料四

中国矿业大学陈红教授说:“早在年,原环保部就启动了‘中国环境标志低碳产品’认证的研发工作,随后从中央到地方都相继出台了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的进口方要求提供碳标识。低碳标识的确立,可以减少中国出口型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受到冲击。绿色供应链发展起来,消费者也能更好地识别并选择低碳产品。”

[以上材料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及《南方周末》年6月4日]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减少生活和工作中的能耗,避免碳的排放。

B.居民能耗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逐渐超过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一直在20%以上。

C.低碳生活践行难的主要原因是公众对低碳生活的现实意义认识不足和难以辨识低碳产品。

D.各地相继出台低碳标准、标识和认证制度,就能确保消费者有效识别和选择低碳产品。

18、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请你就如何让公众有效践行低碳生活提三点建议。(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0分)

在阅读中走向人生开阔处张贺

①“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南宋诗人翁森曾写过诗歌《四时读书乐》,认为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读书各有独特的乐趣。但事实证明,在平淡的四季转换中读书,或许不如某些特殊时期更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们无论是读书的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超过平时。据一家社交媒体发布的《网民阅读报告》显示,疫情防控期间,56.2%的受访者表示读书量有所增加,三成多网民的读书量甚至超过了过去一年的总和。

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疫情迫使生活的节奏慢了下来,以往匆匆流逝不知去往何方的时间似乎一下子多了起来,人们也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抚卷细思。虽然病毒阻挡了外出的脚步,但阅读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打开了新的“窗口”。最能代表这种阅读主张的,莫过于那张流传甚广的照片:医院里,一位戴着口罩躺在病床上的年轻人仍然手捧书籍、专注阅读,将喧嚣与不安隔在了书籍之外。有人说:“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枯萎。”的确,在困境中寻找方向,在逆境中寻找支撑,还有什么比书籍更能抚慰心灵、鼓舞斗志呢?

③生活在今天的读者无疑足够幸运。很多人还记得,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常为了买到一本新书而在书店门口排起长队,为了留住一本心爱的名著而连续几夜不眠不休地抄书。今天,中国每年出版新书多达几十万种,纸质书、电子书等任人选择,即便足不出户也能畅享好书。从这个角度说,人们离书更近了。但随着方寸屏幕开始占据更多人的阅读时间,人们似乎又离书越来越远了。我们在朋友圈里点赞,在微博上查看热搜,在兴趣小组里寻找影评,手机跳出的弹窗将我们带往新奇丰富的网络世界。数据显示,近十余年来,我国人均年阅读量一直徘徊在5本以下。有人担忧,在数字化时代,阅读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浅,越来越碎片化,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阅读稍微厚一点的图书。

④看到这样的倾向,有些人通过深度阅读,改变碎片化的阅读习惯,也带动更多的人回归书本。在疫情防控期间,一所大学的图书馆特意精选了《四书章句集注》《乡土中国》《梦的解析》等电子书,通过   )(3分)

A.只有在某些特殊时期读书,人们对读书的印象才能深刻。

B.疫情迫使生活节奏慢下来,人们才有了更多的时间读书。

C.人们离书越来越远的主要原因是方寸屏占据更多的阅读时间。

D.文中加点的“类似的阅读”是指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子书阅读。

20、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疫情期间人们读书的数量有所增加说起,引出下文要重视阅读的话题。

B.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②③两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等方法。

C.我国人均年阅读量一直徘徊在5本以下,论证了人们的耐心和沉静明显不够。

D.尾段再次强调要用耐心、沉静和时间阅读经典书籍,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

21、根据文章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对于读书,你得到哪些启示?(4分)

据光明网年6月26日报道,近日,由于疫情影响,湖北农民工大爷吴桂春被迫返乡,吴大爷在还读者卡时留言东莞图书馆:“我来东莞17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

(五)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6分)

发现风景郭宗忠

我们不用走远,就能感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好。

我在家里楼下欣赏一树野杏花时,一个在这里住了三十多年的邻居从车里钻出来,问我在看什么。当我告诉他后,他惊讶不已,三十五年了,他不知道在我们楼下目力所及之处,有着繁花锦簇的野杏花树。

这样的情形很多人都遇到过。一年过去了,不知道身边的树,何时开花,何时长叶,又在何时落尽了叶子。

我发现,围着楼房一圈几百步的小小区域内,竟然长了九十八棵树。这一圈树有二十多个品种,白蜡树、香椿树、杜仲、桑树、柏树、山楂树……基本算是北方典型树种的集合,相当于一个小型植物园。

我发现楼下的边边角角,有不下三十种草类品种。各种小草开出不同的花,让楼下这个小小环境四季都有了怡人的风景。

要真正感受身边的风景,我们需要有一颗爱自然爱万物的心,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需要有一对善于倾听各种声音的耳朵……这一切正是美从心出,美在心中。

美自在,风景自在。只有人的出现,才让风景有了人的灵魂。当人的感情与花草树木鸟叫虫鸣有了亲和的时候,这大地上的一切,才有了像人一样的快乐和悲伤。

看这小区里的风景,我逐渐发现,喜鹊的巢是最大的。它们选择高大的杨树筑巢,那种筑巢的毅力和勤勉,是其他鸟类比不了的。鹊巢硕大结实,在远处高处老远就能瞥见,仿佛在宣示这是它们的领地。

斑鸠的巢有点随意。它们在密密的树枝间绿叶间,用几根小棍子搭起巢,只要它们的斑鸠蛋掉不下来。斑鸠就在这样简陋的窝上孵化小斑鸠。

苇莺的巢最讲究,细密地捆扎在不易被发现的树杈上。它们选择有韧劲的草叶,一圈圈地缠裏桂树枝,等树叶落尽了,你才看到它们的巢穴,像一个编织精美的篮子,悬在树杈里。

各种鸟的叫声也千差万别。

喜鹊的叫声仿佛拉长了声音的起床号;斑鸠常常躲躲闪闪地叫几声;麻雀弹跳着音符时,尾巴和翅膀也是抖动的;啄木鸟用叩击树干的声音前来报到;偶尔还有雁阵步调一致的翅膀摩擦声或鹰隼的一声唳叫……

我在这里观察、记录每一朵花开的过程,花落的潇洒;区别树叶长出的嫩芽,杨树、白蜡树、柏树的花穗不同……这些都有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意义。

我发现,这一个小小的天地,蕴含着大自然的万千。我天天围着楼房丈量着,这是从简单到丰富的过程,也让我从爱这小小的家园开始,爱上大地上的每一个物种、每一件事物。

(选自《人民日报》年6月17日第20版,有删改)

22、仔细阅读文中写鸟巢的文字,填写下表。

鸟名

鸟巢的特点

鸟的特点

喜鹊

硕大结实

①  

斑鸠

②  

随意

苇莺

③  

④  

23、赏析文中画横线语段的妙处。

24、谈谈你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

只有人的出现,才让风景有了人的灵魂。

25、“竟然长了九十八棵树”“这一圈树有二十多个品种”“有不下三十种草类品种”,作者用这么多的数据写小区内的景物,有何作用?

26、读完全文,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三、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成绩的获得不是结局,而恰恰意味着下一阶段努力的开始;只有那些始终渴望向着更高层次攀登,并且愿意脚踏实地为之付出的人,才能够最大限度释放自身的潜力;这段一往无前的历程,就是有滋有味的人生!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你根据材料的含义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字;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

参考答案

1D2C3B4C5D11B13C14B15C17C19C20B

6、埃德加?斯诺

事例一:作者在百家坪交通处用不礼貌的“喂”称呼两个孩子,结果不被理睬,改口称“同志”后,便得到了他们的原谅。

事例二:在保安,一位十三四岁的小通讯员特意找到斯诺,希望斯诺不要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以免影响到外国同志对红军的印象。

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将通知落款处时间与单位互换位置。

9、示例: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为了传承与弘扬经典爱国诗文,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一起对话圣贤,共谈爱国诗文,“爱国诗文大家谈”主题班会活动现在开始。

10、示例:爱国诗文展览会,爱国诗文朗诵赛,爱国诗文手抄报。

12、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16①放纵懒散就不能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读书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另外用新眼光来看待,长兄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

18、(2)示例:①做好“低碳生活”知识宣传;

②结合民众生活,宣传讲解“低碳生活”的意义;

③政府做好低碳产品标识的研发与使用监管工作。

21示例:读书是打开精神世界的“窗口”,能滋润人的灵魂;阅读使人们“在困境中寻找方向,在逆境中寻找支撑”,阅读“能抚慰心灵、鼓舞斗志”。农民工大爷尚且能如此重视读书,这更鞭策我们要珍惜读书时光,好好读书,尤其是多读经典书籍。

22、①勤勉,有毅力②简陋③精美④讲究

23、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致生动地写出了鸟叫声的千差万别及各自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4、示例:美自在,风景自在,但只有当人理解和尊重风景,将其情感倾注到风景中时,风景才会具人一样的快乐和悲伤,这样风景就有了人的灵魂。

25、①表明作者观察用心与仔细,为后文谈如何感受身边风景、议论美在心中埋下了伏笔;②说明大自然赐予的美好就在身边,只是平时我们容易忽视罢了,照应了开头。

26、(5)示例:风景无处不在,我们要用爱心去发现身边的风景;面对风景,我们要充分享受风景带给我们的愉悦;人与自然应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我们要热爱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共处。

27、作文略

四望梅川河

一枝玫瑰,世界余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fyl/7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