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汉字成为世界文

今天的简化字又为“昔字家族”加入了一些原本不属于它的元素,如“腊”、“蜡”、“猎”与“臘”、“蠟”、“獵”。

“臘、蠟、獵”,这些字的右边部分不是“昔”字,而是跟老鼠的“鼠”字极为相似的“巤(liè)”字。“巤”是像鼠类一样的动物,头上的毛比较长,而且体型较老鼠大很多,常被古人射猎于原野草场之中。

字形演变

“腊”字左边这个月就是肉,右边的“昔”就是我们所吃的腊肉,其小篆字形与“昔”的金文如出一辙。

隶书时把底部的肉月放到了字体左边。腊肉是什么时候来腌制呢?就是在腊月,所以这个月字首先是肉,其次又表示一个月份。此时为什么会有肉呢?正是打猎的月份,打猎获得的肉制成腊肉,用于储备过冬。

字形演变

“臘”字也很早就有,因其书写的繁琐,今已归于“腊”字,仅作“腊”的繁体看待,但“臘”字原本指打猎所获之肉。

liè

字形演变

“猎”彻底是一个简化字,仿照“臘”简化“腊”而来,不论是繁体还是简体,它们的变化是一样的,但古时却没有“猎”字。

古人打猎是非常讲究时间的,春天不能打。因为春天草木都在生发,动物也在繁殖,小鸟、小兽刚生下来那是不能打的。到了秋天,特别是到了小雪以后才能打猎。古代书画作品中“秋猎图”很好地体现了这点。

小雪以后,一场小雪使野兽的毛皮都换了新层,这时候小野兽们都已长大,新换的毛皮质地也特别的好,可做裘衣过冬,同时打下的肉吃不完,可以做腊肉储备,所以古人打猎的时间是有规定的。

腊肉,在古代实际上就是用此时打猎所获之肉制作的。反犬旁(犭)为一个狗的形象,表示带着狗去打猎。

“猎”与“蜡”分别读音“liè”和“là”也是相近的,古音更是相同的。

字形演变

“蜡”字是个虫字旁。我们知道在过年、过生日的时候要点蜡烛,蜡烛跟虫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最开始的时候,在有化学生产的蜡烛之前,人们使用的蜡,主要来自名为“白蜡虫”的一种虫子,这种虫的分泌物才能做蜡用。

这种虫吃了一种树叶,这种树就叫“白蜡树”,这种树做的杆子叫“白蜡杆”,白蜡杆常用作古代兵器的枪杆。在这种树上长有白蜡虫,古人发现此虫的分泌物能够点燃当做火具,于是收集提炼做成白蜡。因跟虫子有关,用了虫字旁。

可为什么“蜡”字读“là”的声音呢?

因为“蜡”正是腊月里上供、祭祀时所用,所以“蜡”和腊月的“腊”声符相同。

字形演变

“蠟”字也是古已有之,是用腊月时狩猎所获动物的油脂制成的油蜡(蠟)。

而“蜡”源于古人八月中收集蜡虫所留下的蜡花、蜡枝,用沸汤煎于九、十月份所成的蜡。且此时正值秋猎,猎兽以肉制腊,以油制域,集虫以汤制蜡。近代简化汉字时繁字归简字,合二为一。

白蜡虫,俗称蜡虫,白蜡(也称虫白蜡)实即白蜡虫的分泌物,为中国特产。中国放养蜡虫,始于九世纪前,宋、元间已有正确详实的文献记载,至明时大盛,川滇、湖广、江浙均有养殖。

蜡虫为昆虫中的一种介壳虫,雌雄异形。雌虫发育成熟后,分散生活;雄虫群栖,有一对翅,但生命短促,在野外不易发现,分泌蜡主要靠白蜡虫幼虫,产蜡以二龄雄幼虫为主。

以上三个字的繁简情况在其他字中也常有出现。有的原本为二字合一,有的则是仿照二字合一之法进行简化,也就出现了很多异体字。

在今天来看,“臘”、“獵”、“蠟”都属于异体字,但它们自古以来确实存在并被使用过,仅仅是时代变迁,内涵和字形被取代了。

内容来源:白双法教授著《双法字理导论》

长按扫描







































哪里治白癜风最好
白殿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cjjg/1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