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防治白蜡窄吉丁
白蜡窄吉丁 白蜡树是北京市城区、郊区绿化美化的主要树种之一,具有较好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在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中也大量栽植。白蜡窄吉丁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蛀干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北方为害趋于加重,其中以白蜡受害最重,受害树木树冠稀疏,枝叶发黄,受害严重时,2-3年内枯死。该虫年被本市列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年被国家林业局列入了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 形态特征 成虫体为铜绿色,体长11-14mm,楔形,具金属光泽,头扁平,顶端盾形,鞘翅前缘隆起成横脊,表面密布刻点,尾端圆钝,边缘有小齿突;幼虫乳白色,老熟时体长34-45mm,体扁平呈带状。 生物学特性 白蜡窄吉丁成虫羽化后通常在蛹室内蛰居5-13天,然后在树干上咬一“D”形羽化孔钻出,咬羽化孔时的碎木屑被成虫吞食,以补充能量,虫粪随即排泄于身后,在羽化完成后的蛹室内可观察到塞满的虫粪。成虫出孔后开始沿树干爬行至树冠,并取食树叶,补充营养。成虫有明显的喜光和喜温习性,以晴朗无风天气比较活跃,常绕树冠飞向阳面温暖处。夜间、阴雨天或大风天气则栖止于叶柄及树皮裂缝等处,隐伏不动。若遇惊扰,则假死坠地。成虫取食树叶补充营养时,将叶片边缘咬成锯齿状缺刻。 白蜡窄吉丁成虫羽化孔为“D”形;幼虫为害时树干树皮纵向开裂;幼虫在韧皮部上的蛀道呈“S”形;被害树茎干基部会萌发出新生的枝条。 为害 特点 1 隐蔽性强。白蜡窄吉丁卵、幼虫和蛹期均生活在树皮下,而且虫粪不外排,具有高度的隐蔽性,很难检测和发现,特别是在为害的早期,一旦发现,往往已为害较重。因此被称为白蜡的“隐形杀手”。 2 致死率高。白蜡窄吉丁以幼虫在树木的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浅层蛀食为害,常造成树木营养不能正常输送,使得树木生长日渐衰弱,生长不良。同时蛀道使树干变得脆弱,遇风容易发生倒伏折断,造成树木死亡。受害树木第一年就表现出树势衰败的典型症状,第二年枝叶变得稀疏,主干出现裂缝。 3 传播速度快。白蜡窄吉丁成虫个体较小,具有很强的飞翔能力,在自然界也不易被天敌发现捕食。幼虫自然死亡率低,其在为害时常以虫粪填堵蛀道,使天敌不易发现捕食。该虫各个虫态均能随苗木调运等作长距离传播,因此传播速度快。 4 防治比较困难。由于白蜡窄吉丁的为害主要在幼虫期,幼虫蛀入树皮内取食,极具隐蔽性,从外表看无明显症状,因此给防治带来很大麻烦。且当幼虫钻入树皮内后,常规的防治措施很难奏效。 防控关键 1检疫预防 2 天敌昆虫防治 3 化学防治抓住有限的防治时机 4 避免种植大量的白蜡纯林 防治措施 一、喷施化学药剂:对发现窄吉丁危害迹象的林地,1周内必须完成对林地内每株白蜡树干、树冠全方位均匀喷雾施药一次(可选8%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剂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倍液或3%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倍液),树干喷湿至流水状态,树冠全喷,并在其后加大喷药防治频次,每周喷施噻虫啉和绿色威雷药剂一次。 二、悬挂黄色诱粘板:每亩悬挂不低于15张,粘虫板大小尺寸以25cm×40cm为宜。在遇雨、风沙、粘虫过多时,要注意及时更换,确保粘板有效性。 三、及时伐除枯萎死树:针对已经死亡或濒死的白蜡树木要在4-6月成虫羽化前,及时伐除,移出林间,集中粉碎销毁后喷洒药剂,或浸入倍氯氰菊酯药水中,以减少下代虫源基数。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cjjg/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lt国光微讲堂gt化学防治蚧壳虫
- 下一篇文章: 云淡风轻的说学会存放药物好,比攒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