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又名美国灯蛾、秋幕毛虫、秋幕蛾,鳞翅目、灯蛾科、白蛾属昆虫。美国白蛾是世界性检疫害虫,主要危害果树和观赏树木,尤其以阔叶树为重。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一、形态特征

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老熟幼虫体长28~35mm,头黑,具光泽。体黄绿色至灰黑色。成虫白色,体长13~15mm,复眼黑褐色,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通常为纯白色。

二、栖地分布

生物学特性:美国白蛾在辽宁等地1年繁殖2代。近几年经观察,在山东省一年能繁殖三代。美国白蛾以蛹在树皮下或地面枯枝落叶处越冬,幼虫孵化后吐丝结网,群集网中取食叶片,叶片被食尽后,幼虫移至枝杈和嫩枝的另一部分织一新网。

原产地:北美洲

中国分布现状: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天津、陕西、河南、吉林、江苏,安徽,湖北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年传入欧洲,现已传入欧洲10多个国家,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土耳其。年传入中国辽宁丹东一带,年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山东荣成县,并在山东相继蔓延。

三、寄生植物

寄主:美国白蛾属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危害多种林木、果树、农作物和野生植物,其中主要危害多种阔叶树。最嗜食的植物有桑、白蜡槭(糖槭),其次为胡桃、苹果、梧桐、李、樱桃、柿、榆和柳等。

四、物种习性

美国白蛾繁殖能力强、扩散快,自然迁飞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千米。温度在18~19℃以上,相对湿度70%左右越冬成虫大量羽化。美国白蛾在我国华北地区一般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每年的4月下旬至5月下旬,是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并产卵。幼虫5月上旬开始危害,一直延续至6月下旬。7月上旬,当年第1代成虫出现,成虫期延至7月下旬。第2代幼虫7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中旬为其危害盛期,经常发生整株树叶被吃光的现象。8月,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可以同时发现卵、初龄幼虫、老龄幼虫、蛹及成虫。8月中旬,当年第2代成虫开始羽化;第3代幼虫从9月上旬开始危害,直至11月中旬;10月中旬,第3代幼虫陆续化蛹越冬。越冬蛹期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由于气候及各种天敌的作用,越冬蛹残废率很高,能达到70%至80%。

五、传播途径

美国白蛾最主要的扩展途径可由各个虫态随货物借助于交通工具进行传播。以4龄以上的幼虫和蛹传播的机会最多。检疫措施:对来自疫区的木材、苗木、鲜果、蔬菜以及包装箱、填充物和交通工具都必须认真检查。近几年屡见该虫随由国外运入的包装箱输入中国,应引起注意。

六、危害特点

它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它喜爱温暖、潮湿的海洋性气候,在春季雨水多的年份,危害特别严重。

可危害果、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

七、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疫区苗木不经检疫或处理禁止外运,疫区内积极进行防治,有效地控制疫情的扩散。

2、人工防治。在幼虫3龄前发现网幕后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处理。如幼虫已分散,则在幼虫下树化蛹前采取树干绑草的方法诱集下树化蛹的幼虫,定期定人集中处理。

3、利用美国白蛾性诱剂或环保型昆虫趋性诱杀器诱杀成虫。在成虫发生期,把诱芯放入诱捕器内,将诱捕器挂设在林间,直接诱杀雄成虫,阻断害虫交尾,降低繁殖率,达到消灭害虫的目的。

4、利用生物和化学药剂喷药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在防治中,重点检查桑树、悬铃木、臭椿、榆树、金银木、桃树、白腊等树种是否有幼虫危害,如果有幼虫危害,就要对所辖区域检查一遍,及时防治。药剂首选禾坪园林美国白蛾一遍净、高效氯氟氰菊酯、灭幼脲等。均可有效控治此虫危害。

5、生物防治。周氏啮小蜂是新发现的物种,原产中国,却成为美国白蛾的天敌。

点击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
北京严重白癜风怎么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cjjg/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