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第一、产销形势及其新的特点和变化

第二、苗木产业须转型与创新

第三、苗木产业的前景

从以上三点分析为什么苗木企业转型势在必行

1苗木产销现状及其新特点新变化

1.园林苗木产销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和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苗木产业的市场格局、产销形势、供求关系和交易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几年受经济周期和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苗木产业从高峰跌入低谷,全行业陷入施工量剧减、工程回款困难,市场需求急遽下降,行情回落下跌,存圃量膨胀,成本上升,资金链吃紧的困境。

从苗圃发展情况看,苗木种植面积仍在增加,销售略有下降。据农业部数据,年全国花卉苗木种植面积.02万公顷,较上年增加43.10万公顷,增长3.51%。其中:观赏苗木种植面积74.1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58.33%,同比增长3.76%。苗木销售6.47万元,同比下降0.67%。其中观赏苗木销售.07亿元,同比增长1.03%。

2.苗木产业的新常态

  随着国家经济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园林苗木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部分,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园林苗木产业新常态主要表现为:

1)PPP模式成为市政公共建设领域的主要商业模式。园林市场与之相适应,PPP模式将成为承接市政园林工程的主要方式,大的工程项目将以系统方案提供商及运营商的模式承接,工程项目凭资质打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品牌+资本时代悄然而至并影响苗木的产销模式。

2)苗圃拼规模、有苗就任性的时代将成为过去,不是什么苗都能种,种什么都能卖掉,卖什么苗都能挣钱,而是要根据市场和客户的多样性、个性化和功能化需求定制生产,为用户创造价值,以归零心态、空杯心态、知行合一方能守正出奇。因此,找准定位很重要,产品对路比精品重要,品牌价值比血拼价格重要,技术与服务比卖苗重要,转型与创新对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3)苗价格和利润回归理性和常态,高价与暴利时代终结——产品稀缺已成过去,苗木产业进入到过剩时代(如南方的桂花,北方的白蜡等速生苗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苗木价格回归常态、利润回归理性理所必然。

4)野生大树将淡出园林苗木市场,国家三部门(住建部、全国绿化委、国家林业局)及地方政府部门(如江西省、福建省林业厅等)先后发文,从源头上禁止破坏生态的野生大树使用并将严重违法者入刑,加上中央发奢靡之风等,因此,除一些房地产和私家庭院别墅还将有少量应用外,市政公共景观项目对野生高价大树的需求基本终结且不可逆转。

5)苗木市场者要注重降低运营成本,控制经营周期,提高现金流及变现能力:资金(现金流)—安全标准;经营周期-产能利用率;毛利率-体现盈利能力这三项关键指标的把握尤其重要。

6)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将让位于现代生产与经营方式;单打独斗将向合作与资源整合发展方式转变。苗木产业须与景观设计师和甲方用户对接,实行供需融合;苗木产业与互联网对接,实行苗木电商化;与资本对接,实行苗木资产证券化势在必行。

7)苗木行业细分市场的时代已经来临,苗木产业链格局将重构,产业分工势在必行;大而全、小而全将让位于大而精、小而专(美),未来的机会是在窄众市场里做专一产品。大卖场式的苗木买卖将让位于订生产、定向培育、菜单式销售及一站式配送服务。

3.苗木产业的新特征与新变化

苗木产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几个最根本的特征和变化:

苗木产业的新特征。园林苗木产业未进入国家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序列,亦非完全独立产业,而是依附于市政、地产、生态修复等相关产业。一方面,市政地产投资等产业链因素对苗木产销经营与发展影响极大;另一方面苗木产业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生态低碳功能和观赏美化作用不可替代,且涉及到40多个相关产业,影响到上千万人的就业(仅花木产业直接从业人员就达万,间接超千万),花木产销直接经济数据超千亿元,间接经济数据上万亿元。

苗木产业的新变化。园林苗木产业格局已从短缺经济时代的产品稀缺进入到过剩经济时代的产品过剩。从行业现状看,甲级风景园林设计企业、一级资质园林工程公司从十几家发展到几百家、上千家(全国各类施工单位5万多家);苗圃从单体几亩发展到动辄几千、上万亩,全国种植面积由十几万亩发展到两千多万亩;苗木从不论优劣不愁卖,进入到竞争白日化的“卖难”状态。苗木产业的过剩,既有规模扩张同质化的因素,又有结构性过剩的特点,反映在市场供求上就是“卖难买难”,这既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难点,也是园林苗木生产经营者的痛点。

如何认知和把握园林苗木产业的特征和变化,适应新常态,进行调整、转型与创新,是全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苗木产业的转型升级

1.苗木产销形势及其“短板”

苗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生产跟应用严重脱节,产品结构和经营方式堪忧,产销极不平衡,结构性产能过剩致使“买难卖难”依然如故。

从供给端看,产能严重过剩。据国家林业部门信息,全国苗木存圃量约亿株,但年使用量包括造林苗只能用亿至亿株,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从需求端看,市场需求乏力。受宏观经济下行和土地政策收缩影响,园林苗木两大主要市场——市政和房地产近两年都不景气,工程施工量大减20-30%,有的地区甚至缩减了一半以上,需求动能不足、去化困难。

从资金上看,资金链断裂风险加大。苗木经营者的资金来源大多为间接融资,“融资难、融资贵”常态化,一方面市场需求低迷、销售减少、价格下降,一方面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双重挤压使不少苗木生产者尤其是规模化苗圃经营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从生产经营看,生产成本高企,苗圃经营艰难。土地成本、人工成本、物料成本、机械与物流成本不断攀升,有的苗圃销售收入不足以支撑运营开支,维持苗圃再生产非常困难。

从人才技术看,苗圃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通常是外行管理几千上万亩苗圃,没有专业基础知识和管理能力,生产管理粗放,资源浪费大、产销率低、效率效益大打折扣,并且蕴藏着极大的经营风险。

因此,苗木产业今后不宜再盲目扩张,而应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清理那些没有商业价值的垃圾苗,着力去库存,消化存量,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着手,进行苗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苗木产业转型的逻辑

苗木产业转型应从原来的单一苗圃生产扩张向综合经营开发转变(如苗旅结合、林苗一体、园艺生产、碳汇交易等),同时要遵循苗圃建设与资本运营、互联网对接、品牌创建、服务升级并重的发展模式,形成独特的商业价值和竞争优势。如果苗木经营还是依照从种子小苗开始,种大一棵卖一棵以及跟风炒作的小农经济模式,不能形成与获得品牌价值,综合开发增值,新优品种研发领先技术,电子商务成本优势以及通过资本运作带来溢价,那么这个产业是没有前途和未来的。

苗木产业转型的逻辑苗木产业转型升级的逻辑:淘汰落后产能,行业重新洗牌,通过勇气和创新打造园林苗木产业的升级版。

苗木产业转型升级的逻辑是:淘汰落后产能,行业重新洗牌,通过勇气和创新打造园林苗木产业的升级版。

3.苗木经营要做好定位

苗木经营要根据自身条件和经营目标,以市场和用户为导向,准确定位,形成特色和优势。

定位。企业定位-经营定位-区域定位-苗圃定位-品种定位--市场定位-客户群定位。

品种选择与产品设计。实现差异化经营与-当你的苗木产品做到与众不同-不可替代时,就建立了自己的竞争优势及定价权和客户选择权,同时带来超额利润。

苗木产销经营。减库存、去产能、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保持现金流。

4.商业价值是苗圃经营的核心问题

苗木产品商业价值的实现,要做到与众不同—符合宏观需求、不可替代;具有小众产品中的新奇性,大众产品中的独特性;即使常规普通产品,也要做到极致,从而获得产品的定价权和对客户的选择权。

苗圃不是拼规模数量,而是产品能产生商业价值,解决产业痛点,满足用户的多样性与个性化需求,为用户创造价值,使用户从内心满意并产生感激之情。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美誉度、依赖度均从此而来。

任何产业不能创造商业价值,产品不能销售,就没有存在的意义。苗圃生产是重资产运营,资产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非常重要,再好的产品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就没有生命力;不能为客户所青睐就没有商业价值。

5.苗木产业数据化势在必行

苗木产销没有调研和数据支撑,不仅生产盲目,所谓的行情与市场预测业是胡扯害人的。加强产业和市场调研,建立苗木大数据库,是产业面临的紧迫问题和努力方向。

大数据时代,不管你接受与否,在大量产业及企业数据的涌现下,数据创新已成为生产经营者的必须品,数据就像金子一样,是一种新的资源和竞争力,数据化是攸关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苗木产业要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的时代潮流,打破传统产业经营的天花板,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找到数据的价值,把大量的数据变成信息,通过信息和数据形成决策资源,开启园林苗木产业的2.0-3.0时代“数据→信息→资源→资产”。

苗木产业必须抛弃盲目生产,只管耕耘,不管收获的习俗,依靠云服务和大数据应用来安排生产经营,以往自发盲目生产和野蛮生长的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在商业新业态下,未来所有的生意都是大数据的生意。

6.苗木生产要根据市场和用户定制产品

苗圃经营最核心的是:认真分析市场需求;站在行业的角度;前瞻性规划布局;定位目标市场和客户群;选对适销品种,提升苗木的商品价值;优化产品结构,建立产品系列。

什么苗木最为客户青睐?工程适用、规格成系列、标准化,能做行道树的大乔木以及观花、色叶乔木;品质好、颜值高,广泛用于中层的观花(叶、果、枝)、闻香小乔木和花灌木;苗木新优品种(乡土树种和外来树种相结合);能在北方适应并健康生长的常绿阔叶乔木;抗逆性强的功能性苗木(净化空气环境-耐盐碱-耐水湿-耐干旱贫瘠-抗风沙);屋顶和立体绿化矮生乔灌木;容器化和标准化苗木等。

什么是市场最为需求的产品?能完全替代野生大树的大规格优质乔木(能做行道树),大规格中层观花(叶、果、枝、闻香)的小乔木和灌木,功能化乡土苗木等是我国市场最稀缺的资源,也是需求最强劲、最持久、最有市场价值和前景的产品。

7.苗木经营要学习互联网思维

园林苗木产业的“三个点”和“三大能力”在哪里?苗木产品的痛点、尖叫点、引爆点是什么?

痛点:用户思维能力-你对用户有没有读懂(需求-价值-体验)

尖叫点:产品思维的能力-你能不能够做出令人尖叫的产品(颜值高-独特性-不可替代性)

引爆点:市场思维能力-你的产品和服务能不能够引爆,让用户(粉丝)誓死追随(品牌忠诚度)

8.苗木产业需与互联网对接

据公开数据,全国网站总量达.7万个,其中花木网站较大的有多个,多为信息平台而非交易平台,真正实现苗木网上交易的不到亿元。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网络零售市场。年网上零售3.88万亿元。互联网+农业电商有10万亿规模的市场。商务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在年底,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2万亿元,网上零售额达到5.5万亿元。

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渗透,重新构造了企业的边界。每个行业中的商业创新变革,都源自于对于同质性的消费族群的痛点挖掘,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产品与服务要素的重新组合。传统苗木行业与互联网对接,苗木“触电”乃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苗木产业如拒绝电子商务,或许拒绝的就是整个未来。

9.苗木经营要借力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园林苗木企业与资本对接:“要站在产业角度看资本,站在资本的角度看产业,实现产业与资本双重溢价。”通过与资本结合促进苗木产业发展提升。

  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IPO由审核制改为注册制,将为中小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提供政策支持。股票市场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

IPO上市与新三板:通过IPO-新三板-重组并购等多层次资本市场运作,实现直接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提升经营效益,促进经营业务快速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

国家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疏通和扩大直接融资渠道,解决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的瓶颈问题,园林苗木企业也一样。

综上所述,园林苗木产业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和市场变化,用系统的、前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产业存在的问题,突破旧的传统观念、思维方式和经营模式,在创新中求发展。改变产业形态和市场格局,依靠科技和模式创新,用勇气和智慧打造园林苗木产业升级版。

苗木产业创新升级,要在产业结构、经营方式和模式创新的基础上,重点解决“生产“和”销售’问题:种什么、怎么种是基础;卖给谁、怎么卖是根本,是种的归宿。

产业转型应从原来的单一苗圃生产扩张向综合经营开发转变(如苗旅结合、林苗一体等),同时要遵循苗圃建设与资本运营、互联网+、品牌创建、服务升级并重的发展模式,形成独特的商业价值和竞争优势。

3苗木产业的前景

1.苗木产业发展前景

这两年园林苗木销售下滑一方面是受宏观经济调整大势影响,但更多是因为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市场饱和度)和产品结构性矛盾所致。

国家在较长时期以7%左右的经济发展发展速度前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西南地区生态建设等国家战略对苗木等生态产品的需求巨大。关键在于苗木产业必须适应形势和市场的变化,创新模式,更新观念、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以全新的经营理念、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满足社会和市场多样性和个性化需求。

从整体和长远看,随着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美丽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尤其是三中全会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路径和时间表的逐步落实到位,再加上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基本完成,我国经济形势将逐步企稳向好,进入新的良性发展阶段,对苗木等生态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巨大,园林苗木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苗木产业蓬勃发展的春天还会来临。

2.未来5-10年的商业机会和市场机遇

从公开资料提供的数字看园林苗木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今后5-10年投资产生的商业机会在百万亿以上。

国家有关部门发文禁止野生大树进城用于园林工程,为苗圃苗木市场扩容增量提供了机会。

苗木经营要理清思路重新定位,理性对待苗圃扩张,严肃对待跟风种植和同质化竞争,保持差异化生产经营;对现有苗木进行梳理,根据市场与用户需求调整销售模式和价格,不惜售,不盲目存大苗,盘活存量、加快周转,确保现金流不断,这是活下来的保障;对现有苗圃进项改造,在确保主营产品和苗木质量的基础上,向苗旅结合、林苗一体、园艺生产靠拢,突破园林苗木单一市场的束缚,创建多渠道、多市场、多个收入来源;适应新常态、运用新技术,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与资本对接,用互联网思维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用资本运营解决“资金瓶颈”,扩充经营品质与内涵。

练好内功,调整业务结构,完善经营管理、减低成本、增收节支,防控风险。

长按







































白癜风疾病恢复的介绍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cjjg/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