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家庭药箱推动全民安全用药意识
一、家庭用药的原则是什么? 1、不要随便用药: 症状往往是疾病诊断的依据之一,随便用药会掩盖症状,造成诊断困难,甚至误诊。所以在明确诊断之前,最好不要随便用药。再者,药物有双重性,既能治疗疾病,也可能导致疾病,严重者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无严重症状时不必服药,尤其是镇痛类、解痉剂、洋地黄类、可的松类等药物,尽量以少用为佳。 2、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 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服用,彼此可产生相互作用,有时可使其中一种药物降低药效或引起不良反应。如青霉素类和四环素族合用,其抗菌效力不及单独使用。土霉素等肠道杀菌药与整肠生同时服用,会使整肠生失效,因为整肠生是一种双歧杆菌制剂,可调节肠道菌丛失调。因此若要一次同服数种药物时,应经医生或药剂师指导,以免因药物的相互作用而失效。 3、注意服药方法: 服药除了要注意时间、次数外,尚须注意方法。绝大多数药物是采取吞服的,但有些药物如酵母片则宜嚼碎后吞服。又如硝酸甘油片宜舌下含服,这样可以不通过肝脏的破坏而保证药效。 4、掌握用药剂量: 用药一定要按剂量,超量服用可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可引起死亡。如老年人和小孩不注意退烧药物的剂量,可因出汗过多而使体温骤降,引起虚脱。 5、按药品说明书使用。 不要忽视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衡量使用某个药物时不能仅看它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应掌握正确的用法和用量,并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与禁忌症;对非专业的家庭成员来说其注意事项则更显得重要它是安全有效用药的保证。 6、防止药物过敏。凡是过敏体质者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者服用药物都应格外小心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去痛片等。同时还应该注意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对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应去请教医生或药师。不要服“糊涂药”、“侥幸药”。 二、哪类药品需要防热? 1、胶囊或胶丸。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这类药品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 2、糖浆剂、眼药水。要注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然澄清如果有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 3、冲剂类药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易发黏、结块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 4、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此是中药制剂的特点蜂蜜、红糖等是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在夏季容易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5、栓剂。由于其特殊的用药方式在人体37℃的体温下会被逐渐融化吸收当然在酷暑里也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另外眼药膏在受热后也容易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6、针剂。很多抗生素类的针剂都是干粉状的,而干粉针剂需要严格低温干燥保存,高温会使药物产生质变,所以针剂是需要冰箱保存的。 7、搽剂:搽剂中通常含有挥发性的溶媒,如酒精等,因此,使用后应拧紧瓶盖,放置于冰箱中冷藏,以获得较长的保存时间。 三、哪类药品需要常温保存 1、液体制剂:止咳糖浆、解热镇痛的内服药水或感冒糖浆,这些糖浆制剂一般不需要放在冰箱内,只要在室温下保存即可。 因为大部分液体制剂在过低的温度下,可能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如糖浆中糖分就容易析出结晶,导致药物浓度不达标。 2、乳膏剂:皮肤病所经常用的一些外用的乳膏,如果保存时的温度过低可引起基质分层,影响到软膏的药效,因此不宜放进冰箱里保存。 四、药物光毒性反应,你知道吗? 什么是药物光毒性反应?是指有的病人使用某些药物后外出活动时没有进行皮肤防护在短暂接触光线后皮肤出现的一些如刺痛感、红肿、发热、瘙痒、小水泡、疱疹等类似于日晒斑或日光性皮炎症状。当然药物光毒性反应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大多人仅有轻微的甚至是很难察觉的反应。 据统计,临床上沙星类抗菌药物导致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0.1%-3%,主要表现为在光照皮肤处出现红肿、发热、瘙痒、疱疹等症状。除沙星类抗生素外,临床上常见的其他光毒性药物有:布洛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四环素类、磺胺类、地美环素、氢氯噻嗪、氯丙嗪等。 药物光毒性反应更容易发生在皮肤娇嫩者、因痤疮正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少儿、老人、女性以及人体免疫缺陷病、红斑狼疮、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身上。 因此这些人在使用沙星类抗生素等药物时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光毒性反应的损害。 (1)在使用沙星类抗生素等药物期间及停药后5日内应避免接触阳光或紫外线如出现光毒性反应或皮肤损伤时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去皮肤科就诊不要自作主张乱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2)已发生光毒性反应的患者在症状未消失时及症状消失后5日内仍不能接受太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以免再次发生光毒性反应。 (3)有光毒性反应史的患者要慎用沙星类眼药水等药物。 (4)易感人群在使用沙星类抗生素或其他有光毒性反应的药物期间外出应特别注意皮肤防护出门时可选用防晒指数为15或者更高的防晒霜或者打遮阳伞。 五、常见病的错误服药 1、头痛使用止痛药。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在情绪紧张、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产生跳痛。因此治疗头痛时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2、流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显然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用的。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3、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当然应选用抗生素而后者用抗生素则无效。消化功能紊乱可由饮食不当、食物过敏(对牛奶、鱼虾过敏等)、生活规律改变、外界气候突变等原因引起此类腹泻使用抗生素均无效应当采用饮食疗法或用一些助消化药物。 4、丙种球蛋白预防传染病。丙种球蛋白对部分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如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质炎、风疹等。和上述病人有接触者使用丙种球蛋白亦有效。但对乙型肝炎、流行感冒、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使用则无效。 5、皮炎、瘙痒症用激素。由于肾上腺皮激素具有抗过敏、抗炎作用因而对某些皮肤疾病、瘙痒症有一定疗效但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是无益的。而且长期使用或经常使用可能诱发感染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溃疡不愈。只有湿疹、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牛皮癣等才选用激素。患皮肤病、瘙痒的患者不要首选激素或激素制成的外涂药应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类药。 六、家庭几种不合理用药的现象 家庭中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突出地反映在非处方药中毒和非处方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上有以下几种: 1、老毛病现象。有的人自我感觉不适或老毛病复发凭经验自行购药。这种做法有可能因反复使用某种药而产生药源性疾病。看起来相似的疾病其实并不是完全一样。反复使用一种药也容易产生耐药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随意增减药物用量。有些病人不能按时定量疗程不分长短漏服、乱服现象经常出现。主要原因表现在病情稍有好转就停药工作忙忘记服药治病心切急于求成乱服药加大剂量或频繁更换品种。这种不规范用药尤其是抗生素类药物极易导致耐药菌种增多和产生二重感染等。 3、模仿他人用药。有的病人看到别人吃某种药感觉症状相似自己也跟着吃。这种用药方式忽视了同类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如常见的细菌性肺炎不仅症状不同而且病因也不同有的可能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有的可能是绿脓杆菌引起。在病因不清、不同的情况下模仿用药等于无的放矢轻则无效重则延误病情。 4、多药并用。不少人有这种心态对一时难以确诊的疾病会盲目采用多药并用打歼灭战这是很危险的。药物配伍得当可以增加协同效果若配伍不当药物的副作用就会显现出来相互拮抗欲速则不达。临床上一般一种药物能够解决的疾病最好不用两种。药品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只是多和少的问题。 七、有效期内的药品也可能失效! 药品一般都标明了有效期和失效期过了有效期的药品就不能再用。药品过了有效期不但会减效或失效而且有些过期药品还会产生毒性用了会引起毒性反应。 一般来说药品在有效期内是肯定可以用的。然而各种不同的药品都有不同的贮藏条件如?密封保存遮光保存?在干燥处保存等等。对绝大多数药品来说只要按照标明的贮藏条件存放是可以保证不变质的。 然而药品进入千家万户后由于失去原包装或不注意存放的条件药品受到光线、温度、湿度等等的影响就极易发生变质。在有效期内发生变质的药品就成为了?有效期的失效药这样的药就不能再用。药品在有效期内发生变质多是对其保管不当所致。比如一些抗生素是见光死的如果收藏得不好暴露在太强的光线下药品就氧化而变成无效。 尤其是一些密封在锡箔里的药品对光特别敏感容易产生氧化。有些病人为了方便携带把锡箔纸撕开将药一颗颗地收进透明塑料袋或盒子里这样反而使药品失效。 再如乳酶生要求?密封、避光、在凉暗处保存人血丙种球蛋白要在2-8℃保存等等由于不少人都未注意这些因而导致药品在有效期内失效或变质。既然药品在有效期内发生变质就不能再用了。 那么如何辨别药品已经变质呢,辨别药品是否变质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眼、鼻、舌等感官来判断。 八、药品在哪些情况下不能使用 1、药片 药片分糖衣片、非糖衣片。糖衣片如果出现受潮、变色、发霉、衣层裂开、溶化等现象不能服用;非糖衣片,如原来有白色,变为黄色,或发黑、有斑点、松散、潮解等,就不能再服用。还有一种胶囊内装药粉,如果胶囊受潮发粘,里面药粉结块,也不可再用。 2、注射液 注射药(针剂)多为水溶液,一般为无色、微黄的澄明液体,不允许有浑浊、沉淀、絮状物和变色等现象,凡出现这样情况的,不可使用。有些用棕色玻璃瓶装的药片即为怕光的药品切勿将其改放在无色透明的玻璃瓶内。不少药物在说明书上都注明有该药贮存的方法患者应该按其说明来贮存。 3、中成药 如发现中成药丸、片发霉、生虫、潮化等,说明已变质,也不可再用。 4、药水糖浆类 如发现药液中浑浊,沉淀、有霉点、变色、发酵、酸败、异味等情况,都应作变质处理,及时倒掉。 5、外用膏剂 各种外用油膏出现油层(水油分离)、药物结晶析出不能调匀或产生异味、颜色加深。 九、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意义重大 广大药物使用者走出以下抗菌药使用的误区 1、所有的炎症都是由细菌引起的都需要服用抗菌药。不是所有的炎症都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如感冒是由病毒引起还有一些无菌炎症服用抗菌药物是不会有好的疗效的。 2、越贵的抗菌药越好。药品的价格是由多种因素确定的如生产工艺、原料来源、科研成本等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注重其针对性即对感染菌的敏感性。 3、同时使用多种抗菌药疗效会更好。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大联合用药将可能造成毒副作有的相加或治疗作用降低也可能由于治疗作用过度增强而危害机体。 4、为了预防感染性疾病服用抗菌药。只是一些特定的手术之前需使用抗菌药物有针对性预防手术过程及之后的感染一般情况下的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不仅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还可能引发药物造成的严重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二重感染等较难治疗的疾病。 参考文献 [1]家庭安全用药指南. [2]杨宝峰.药理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李跃东,师东菊.家庭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J].中国实用医学,,19:79. [4]百姓安全用药调查.健康时报,年01月20日,第16版. [5]肖芳.酒与药物的不良反应[J].中国社区医师,,20(10):20-21. [6]居民家庭药品安全管理现状及教育需求调查[J].李天红,王巧玲,梅艳,杨湘妹,熊越华,李艳红,刘茜.中国护理管理.(07) [7]医院-社区-家庭药物管理服务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胡菊妹,戴丽学,叶家薇,沈旭慧,沈华英,刘新娣,周勤学,温晓红.护士进修杂志.(11) [8]家庭自储药品的现状调查及护理干预[J].田华,秦瑶,代虹.中国药业.(19) [9]社区老年人安全用药情况调查与建议[J].彭艾莉,刘立亚.解放军护理杂志.(01) [10]珠海市社区老年人用药知识及行为调查[J].吕卫华,刘桂枝,杨朝霞,梁云霞.实用预防医学.(05) [11]药品说明书 科普智囊团 作者:徐小贺——医院药学部 编辑:药小师——合理用药科普 校对:药小师——合理用药科普 审核:刘宪军——“药科普·益万家”合理用药科普评审委员会委员 本文为“药科普·益万家”合理用药科普优秀稿件 推荐阅读 识病、知药——慢阻肺应避免这些坑 用中药搞定各种失眠,只需一篇文章! 小小感冒药,选好学问大 孕期感冒该如何应对? 合理用药科普“合理用药科普”由提供支持,与全医院药学部合作,以“合理用药、服务大众”为核心主题,旨在为大众提供方便、准确的合理用药知识,是百姓安全用药的好帮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szhj/3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种树被称作ldquo盆景之王rd
- 下一篇文章: 章莹颖案终于真相大白,地狱空荡荡,魔鬼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