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痢疾可分三阶段治疗
《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版)高清PDF免费下载 《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22卷高清PDF免费下载 《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PDF免费下载 中华国粹书系丛书-中医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费下载 导读:今天学习痢疾的治疗方法。 01倪涵氏的治痢三方,结构严谨,可供临床时作变通参考: 初起第一方: 黄连、黄芩、白芍、山楂、枳壳、槟榔、青皮、当归、地榆、甘草、红花、桃仁、木香 这张处方不拘红白噤口,里急后重,身热头痛皆可使用。 白痢,去地榆、桃仁,加橘红;滞涩甚,加酒炒大黄,服1至2剂,滞涩既去,大黄即可停用。痢疾初起三五日用之,效良。 如痢疾发生十天以后,就可以考虑用加减第二方: 黄连酒炒、黄芩酒炒、白芍酒炒、山楂、桃仁、当归、橘红、青皮、槟榔、地榆、炙甘草、红花、木香 如痢疾延至月余未愈,脾胃弱而虚滑,法当补理,则可拟补理第三方: 黄连、黄芩、白芍(三味均酒炒)、陈皮、白术土炒、当归、人参、炙甘草 以上三方,孕妇可去桃仁、红花、槟榔。 倪氏的经验非常可贵。 02梁师认为,便血有阴阳冷热之不同;若便脓血,则皆为湿热无疑。 前人曾谓“见血无寒证”,“血热则妄行”,可知下脓血属热的十常八九,属寒的间有一二 陈修园氏对于这一见解,言之颇详。 陈氏认为:“下鲜血,口渴便短,里急后重,脉盛者为火证,宜白头翁汤,日两服;虚证及产后加阿胶、甘草。 若血带黯而成块者,热少寒多,俱宜从脉证细辨。若口中和,脉细,小便长,手足冷者,属虚寒无疑,宜理中汤加灶心土八钱。下血多者,宜间服黄土汤,一日一服。 脾胃为分金之炉,理中汤分其清浊,治其本也。血水黯滞为虚寒证,误用寒凉克伐所致。” 陈氏这些见解,的确是经验之谈。 梁师治久痢不止用厚朴汤:川厚朴、阿胶、石榴皮、干姜、黄连、艾叶,连服十五六剂,奇效。 久痢,食入完谷不化,四肢沉重,肌肉消瘦,宜用丸剂缓治。 用椒艾丸加人参:艾叶、赤石脂、乌梅、花椒、干姜、人参共为极细末,蜜为小丸,如绿豆大,每服10克。这方法也很妥当。 如久痢不瘥,津血枯槁,形瘦面目黧黑,虽然下痢渐减而肛门涩滞,则又可用羊脂煎:羊脂、黄连、血余炭、白蜡、乌梅,煎好冲入白醋、蜜糖,徐服。 久痢不止,滑脱,虚冷,妇人又兼带下的,宜大桃花汤:干姜、石脂、当归、牡蛎、人参、附子、白芍、龙骨、白术、甘草。 有些患者痢后发为呃哕,这多属于胃气虚寒之极,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急用橘皮干姜汤:法半夏、橘皮、乌梅、茯苓、干姜、甘草。 周慎斋氏治下痢干呕,也认为属于胃虚而虚热错杂。他的经验是用《外台秘要》的黄芩汤:黄芩、党参、法半夏、大枣、桂枝、干姜。以上经验,都可在治痢疾时参考。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梁剑波——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梁宏正整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年5月。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在线视频课程 中医二十八脉及全部脉象(动态图解) 高清舌诊图谱(收藏) . 更多内容尽在文章排行汇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xgls/5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温室白粉虱怎么治,防治措施有哪些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