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无人机航拍雄安新区“千年秀林”。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即将交付的雄安新区起步区1#供水厂。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雄安商务服务中心项目一标段(会展中心)今年将投入使用。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

雄安新区之“新”在于创新,创新目的在于追求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各个重点项目、片区建设上,从嵌入“智慧大脑”气势恢宏的雄安高铁站,到入地十几米宽敞而智能的地下管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体现得淋漓尽致。

当前,雄安新区围绕新形象、新功能、新产业、新人才、新机制“五新”目标勠力攻坚,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之城正朝着美好未来蹄疾步稳地迈进。

生态治理,铺就白洋淀生态画卷底色

6月9日15时,安新县老河头镇西涝淀村村民季宝生站在唐河污水库北库的大堤上,和风吹拂,倍感清凉。要是往年,他和附近村民是决计不会来这里乘凉的。曾经,他们被满库区的污水和垃圾困扰了40多年,光是大长腿花蚊子就惹不起。

如今,雄安新区下大力气进行了两期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垃圾、污水不见了踪影,不但没有了熏天臭气,因为种上了花草,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

8.5公里长的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二期工程已经完工,现场有几名工人正在给种在库底的小草浇水。小草被绵延不绝的草帘覆盖保湿,偶有稚嫩的叶子钻出来,恰是“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致。

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二期工程是新区扎实推进白洋淀生态保护的有力实践,很多技术都是突破性的。

“如何保障和提升白洋淀整体的生态水平?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效果就是在垃圾堆里盖了一个豪宅。”雄安新区规划设计专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曾在“清华大学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

新区坚持补水、治污、防洪“三位一体”统筹规划,协调推进。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一切目标就是高质量,要打造新时代生态文明典范之城。

在唐河污水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二期工程中,核心技术是中度污染土清挖、处理、回填。

“取土过程中,精准控制污染土边界需要高难度技术支撑。”中电建十一局项目总工程师赵伟表示,按照0—0.5米、0.5—1.0米、1.0—2.0米三层清挖,每个区域开挖前测量放样,精准检测确定开挖边界,采用便携式X射线重金属分析仪随挖随测及室内实验分析,控制开挖范围,确保污染土清挖到位。

府河、瀑河、漕河三河入白洋淀河口区,大型白洋淀环境治理工程——府河水质净化工程已经完成,日净化处理规模达到了25万立方米。池水清澈,珍鸟翔集,似一幅醉人的水墨风景画。

截至目前,白洋淀淀区国考8个断面中,有3个断面达到了Ⅲ类水,其他几个断面也都是Ⅳ类水,几年来,断面的水质变化逐年好转,一幅清新明亮的生态画卷正在铺展开来。

基础设施,筑牢未来之城根基

“京雄高速智慧灯杆”已经成为网络高频词。

“京雄高速河北段全线设置了余根智慧灯杆,以照明灯杆为基础,整合了能见度检测仪、边缘计算设备、智慧专用摄像机、路面状态检测器等新型智能设备,可以提供车路通信、高精度导航和合流区预警等服务。”6月7日,在京雄高速智慧监控中心,工作人员赵丹如数家珍般为前去观摩的人讲解着。

5月29日,随着雄安新区对外骨干路网重点建设项目京雄高速河北段、荣乌高速新线、京德高速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标志着新区“四纵三横”对外高速公路骨干路网全面形成。

这对于新区高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大略而言,又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年底,京雄城际铁路的开通,使新区快速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成为现实。

率先建设对外骨干路网的同时,新区高效高质量推进城市建设的步伐。从容东、容西、雄东片区到启动区,一条条高水准的地下管廊,如同游走于地下的“七经八脉”,为未来之城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高质量建设靠智慧建造和勇于创新来支撑。

在雄安,无论是市政管廊施工,还是楼房场馆建设,BIM技术被广泛应用。

作为新区先期启动建设的容东片区中地标性建筑群,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xgpw/8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