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李莎,在返回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升村东升小学支教的途中,因车祸不幸罹难,年仅21岁。“吾友李莎少年励志读书,品学兼优,常怀报国之心。及至其学有所成,乃携友结伴而行至国家所需之地,传道授业解惑。”这,是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陈小晶为缅怀好友李莎而写下的字句。在研究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罗韵娟眼里,李莎勤学上进,心怀大爱,充满家国情怀,总是像一缕阳光温暖着身边的人,是新时代优秀大学生的典范。

李莎总是笑着的,就像李莎的校友陈照烽所说,“当她说要参加西部计划时,我知道会有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阳光,说不定会有人因为这份阳光而改变命运。”

李莎

“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

视频中,讲台上的李莎穿着一条红色连衣裙,给孩子们教唱着《虫儿飞》;讲台下,一脸稚气的小孩们端坐着,跟着她大声哼着曲调。

然而,这一个片段如今却只能存在于长约5分20秒的视频之中。这是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师生们为缅怀李莎而制作的视频。昨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在取得华南理工大学和李莎家长同意后,首次在媒体上发布这个视频。

立志要走出去的她,又回到山里去

年5月9日,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李莎,在返回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东升村东升小学支教的途中,因车祸不幸罹难,年仅21岁。

李莎出生在四川省平昌县的一个小镇,家里经济比较困难,但她自小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父亲的谆谆教导深深影响了她:“孩子,在学校一定要狠狠念书,牢记知识改变命运。”她在笔记中写道:“困难的经济条件有时会局限我们的学习资源,但永远无法阻止我们对知识的渴望。”16岁那年,她以四川达州通川区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

支教工作就是把孩子内心的火种点燃,点燃山区学生对外界的好奇,点燃他们对知识的渴望,点燃他们对改变命运的信心与追求。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视频里,一年前的广州南站,20岁的李莎穿着红色团服,站在年广东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广西服务队的团队中,笑容灿烂地喊出这句话。她说,支教是她心目中的“指南针”。

这个家境艰难的女孩,带着自己的光和热坚定地前往了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小学:她带着孩子们唱歌、学习,为孩子们拍视频、记录他们萌芽的梦想;她热爱祖国,在母亲节前,吟诵着“作为一种岁月,母亲既是民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她也将爱国情怀播撒给孩子们……

“说不定有人因为这份阳光而改变命运”

李莎总是笑着的,不管是探访村里老人的时候,拉着学生走山路的时候,抑或是站在斑驳的教室里的时候。就像李莎的校友陈照烽所说,“她脸上总是挂着爽朗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当她说要参加西部计划时,我知道会有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份阳光,说不定会有人因为这份阳光而改变命运。”

在“龙胜一对一”爱心助学项目中,她主动请缨,前往最偏远的三门镇。那里路途遥远,从县城到家访学生家中,车程要一个半小时,加上徒步两个小时的崎岖山路,翻山越岭,有种“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错觉,艰辛可想而知。在教学工作中,班上有个小彭同学对英语的学习有畏难情绪,一个单词、一句英文学很久了,仍支支吾吾、难以出声。李莎总在课后把他叫到办公室,一遍遍地拉着他的手或摸着他的头给他讲解,教他每个单词怎么发音、每句话怎么连读。

?

她在教孩子们知识的同时,也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有个小女孩成长在单亲重组家庭,因缺少关怀,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李莎经常关心陪伴她,和她聊天,帮她扎头发,慢慢打开她的心扉,渐渐地,小女孩变得开朗起来,逐渐融入集体,学习成绩也有了起色。

和支教的孩子在一起

一起支教的同学回忆,某天她开心地回到宿舍,手里拿着用彩纸折成的花,她说那是孩子送给她的礼物,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感谢与祝福的句子,李莎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被触碰了,这朵花承载的是山区孩子沉甸甸的爱和信任,被她很珍视地放在盒子里。

在华南理工大学赴龙胜的研究生支教团队伍中,李莎年龄虽然最小,却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莎姐”。在支教团夏令营期间,她每天主动劈柴烧火,买菜做饭,为队友们奉上一顿丰盛的晚餐。她还承担起志愿活动的宣传工作,在“华工大研支团”“龙胜青年之声”等   ——班长秦钰雯她在决定去支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在外出接受培训,她教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某天她很开心地回到宿舍,手里拿着用彩纸折成的花,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感谢与祝福的话,她说那是孩子们给她的礼物,这朵花被她很珍惜地放在了盒子里。   ——室友冯越她开朗健谈,待人热情,和同学、师长相处融洽。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够微笑面对,周围的同学也常常被她积极乐观的态度所感染。她十分乐于助人,善解人意,当班上的同学或朋友遇到烦心事向她倾诉时,她总会耐心开导。   ——室友温秀妍她是寝室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却处处照顾我们,是寝室中最能干的人;她很善良,每年都参与献血,并且勇敢地决定去西部支教,她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很敬佩她,也很想念她。   ——室友徐婧仪莎莎给我印象永远是一张活泼明媚的笑脸。如果用心理学类别划分人生,那莎莎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源源不断地给团队输送正能量。当生命定格,那抹明媚的笑容也永远定格在我心中。?   ——华工心理学社同学梁珍丽我曾经问她为什么选择支教。我记得她说,支教一定会是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是和以前的人生完全不一样的选择,是从前和往后都独一无二、难以再次获得的宝贵体验,所以她必须去尝试,体验一种能让她成长、看到更多的选择。她无悔于她的选择,她的乐观将会一直引领她的学生、她的同事、她的朋友,她的精神将会永远留在这片她深爱的土地。   ——好友陈悦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

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李莎

谢谢你曾给这个世界带来

如阳光般的温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程依伦张丹通讯员华轩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音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林霞虹程依伦张丹通讯员华轩

部分来源:广州日报此前报道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王晓曼、王圆媛

推荐阅读

广州这个地方将“插翼腾飞”!相当于6个珠江新城、规划13条轨道交通

最新!14家“问题凉茶店”曝光!你可能也喝过

袭警疑犯想跑?被亲友举报,抓住了!

雷佳音发声明了!

1岁女儿哭闹,她竟将其捂死!还制造溺水假象再见了,莎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cxz/4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