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有个神奇的quot将军之乡qu
从吉首一中出发,沿吉太线约15公里车程,就到达了太平镇政府所在地,再沿司马河而下约5公里,便到达了张氏司马溪支系的发祥地老屋场——古老而神秘的司马村。 壹/这里绿水湾环,青山巍峨 司马溪前有大河深情弯抱,后有小溪亲切潺湲,从左边天马山侧拖出一脉,状如牛形,牛头牛身牛尾,形神兼备,卧于二水之中,故称“犀牛卧池”。这就是张氏司马溪支系最原始的屋场所在地。其对面有太阳山、月亮山两座案山,形如日月,举案齐眉,形成日月同辉之格局。其上百草繁茂,森林如云,春花秋实,郁郁葱葱。紧挨太阳山的左侧方有一座更高的山,叫挂榜山,取学子读书,金榜题名之义。屋场的右侧小溪口所在地有一座人形山,其状如一位将军,他右手执铜锤,左手牵马缰,正欲举步上马,跃马征程。屋场的左面是铁马贵人山,其山高耸入云,其形其状真如一匹腾空而来,飞驰千里的天马神骏,故又称天马山,它是司马溪老屋场的青龙山。古有“青龙高万丈,富贵等闲看”之说。屋场的后面是虎形山,形如猛虎腾跃之状,村人有谚语道:“猛虎跳过三层杠,荣华富贵永不断。”“前有犀牛望月,后有铜壶滴漏,左有贵人铁马,右有人形照看。” 贰/这里古迹处处,传说神奇 司马村的马头寨张治东/摄乾城县(现吉首市)老一辈人都知道“先有司马溪,后有乾城县(指行政建制)”。司马村古迹多得可谓举不胜举。 虽然老屋场曾几次因失火被焚过,但明砖清瓦,红岩细钻的断壁殘垣,踩得光滑的古巷道石板仍处处可寻。 寨前的岸边有将军綯马岩,有“王公厅堂”碑,寨后被称为“铜壶滴漏”的水井石壁上还留有明朝嘉靖年间村人张宸题刻的诗及“石泉歌”等:“潺潺石髓似琴鸣,昼夜无穷漱玉声。李广不须将剑刺,任君从此把杯倾。”(这是迄今吉首市内发现最早的、湘西州内仅次于永顺的摩崖石刻实物)。 在前清时有营盘,现在尚存前清举人竖旗杆的两个岩桅子。还有皇亲封地、侯府屋场、古战场遗址等。村外“望花园”墓基中还存有门板大的石碑及两根一人多高如龙角般的岩桅子,碑文因历史悠久,雨雪风化,大部分已模糊不清,但少数仍依稀可辨。寨后称为辽河的后山上有葬地称为“金朝银锏”,形如双锏合击,仿佛有金戈撞鸣之声。 英勇村有葬地称为“插旗钦差”,有旗山、鼓山相应,仿佛一钦差大臣临阵指挥,红旗飘飘,鼓声隆隆。此处葬有司马村“昭勇将军”(明朝正三品武将)张元虎墓;夯古鸡公坡凤形地,形似丹凤朝阳,左有青龙戏水,右有白马嘶空,前方笔架峨眉,案山层层,一望无际,尤其是其青龙山顶之池,即使别处田中干旱得颗粒无收之时,池内依然绿水清澈,传言有金蟾蜍卧于其中,地质勘探队员三天未能捉住,倍感遗憾,只好依依而别(有地理先生将此池看成是文砚,兆文化繁荣),此地葬有司马张氏祖先张走歌(张雄飞的曾孙)墓,距此地不远处的龙形地,葬有“振威将军”(从一品)张耀燕墓,此外还有许多张姓名士墓,其碑文概用毛笔小楷精雕细刻而成,铁画银勾,十分规范,可见前辈文化底蕴之深厚及其治学之严谨。 司马寨后虎形地葬有祖先将军(五品官)“张宁老大人之墓”,墓碑上载有“××迁居双塘,××迁居深坳、高坝。××迁居泸溪万金山”等字样。可见由此地迁往外地居住的司马溪张姓子孙多得真是数不胜数(据考证,从元末明初至今,从司马村发出的子孙已遍布于湘鄂渝黔蜀数省市计十余万人口)! 另外还有 画马滩:在平里河门前,天马山下,是张一尊先生小时以竹棍当笔、以河滩上的沙子作纸、以对岸的天马山作马的画马所在地;张一尊故居,是全国画马四杰之一,解放后任湖南省第一任美协主席的张一尊(又名张耀定、张铁湘、太虚樵者)的诞生地,其故居是典型的明清建筑,鼓形柱墩,桐油壁板,雕花窗格,古色古香。 99人屋场:此屋场在平里河下方排九如寨对面,解放前夕全家还有99口人,36把畲刀(即36名壮汉),开餐凭敲锣通知。 双盘水碾:说明司马河水量的充沛和当年两岸人民的富有; 通直的村巷:司马溪大寨及坪里河寨都有几条通直巷道,把寨子分隔成几个相对均等的居住片,这说明司马溪张氏老祖先在年前就很重视规划了; 纸槽岩:是明代教育家吴鹤先生在司马溪办私塾时专门烧废纸的岩槽(当时,写过的废纸不能随便丢在地下,要在规定之处和规定之时烧掉),村民一直保留至今,可见村民对吴鹤老先生及儒教文化是何等的尊重…… 司马溪古迹繁多,神奇美丽的传说也不少。 明代吴鹤先生在司马溪教私塾时烧废纸所用的纸槽岩张名良/摄 天马山的传说:传说唐玄宗时代,其附马张垍不知是何原因得罪了其岳父大人,于是被贬到湖南辰州担任司马官,当时吉首一带全归辰州府管辖。一天,张垍骑着他岳父所赐的高头大马沿武水而上,沿路考察,不料,走到现太平镇所在地(一个当时叫楠木坨的地方),河里却涨了大水,他只好住在村民家里,等水消了再走,哪知道,等水消后,他那匹天子所赐的马却在他的眼皮底下不见了,再看对面那座山,越看越像他的天马,张垍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此地真神奇,天马化着山”,并对寨中人道:就将那座山叫天马山,这个寨子叫司马溪,这条河叫司马河吧,这也是对我这个司马官及我的天马作个纪念啊!寨中人称谢不已,并选强悍水手用木船将张垍安全送回辰州府衙(驻址在今沅陵县)办公。 古枫树的传说:就在天马山的马鞍处有一株五、六个人合围的古枫香树,枝繁叶茂,冠盖如云,深秋时节,枫叶红了,远远看去,仿佛从天而降,身披云霞,骑在天马上的一位妙龄女将,飒爽英姿!传说古时司马溪有位年轻人做生意经过常德,遇到一位鹤发童颜,神清气爽的婆婆讲话声音极像家乡人。年轻人就问她家住哪里,她回答说家住湖南乾城司马溪,又问她姓什么,她说姓“枫”,又问她到常德做生意来多长时间了,她回答记不清了,大约一百多年了吧……年轻人回到家乡后遍问寨中人,老人都说,全寨人都姓张,从来没有住着一家姓“枫”的人,后来读过书的一位老人突然醒悟:莫非天马山那株古枫树变成人了?唉,真是不可思议啊!此后,全寨人都对这棵大枫树敬之若神。真是:一根大树柱长天,雨雪风霜视等闲!经历千年犹伟俊,长留浩气在人间! 月亮山的传说:传说在月亮山上丛林拥卫之中,有一块奇异的大石,白天去看和一般石头没有什么差别,到了晚上它却能够放出灿烂的光华来,照得全寨通亮,如同白昼,寨中人称之为“月亮岩”。某年,有一个江湖术士从这里过路,看到这里的风水太好,恐出狠人,就想办法进行破坏,于是跟寨中人讲:犀牛望月都望痴了,这不利于寨子的兴旺。寨中人不知是计,认为有理,就派人到山上将月亮石打下河去,不料到了晚上,那石头又爬到山上去照得满河通明,一连好几天都是如此,那术士又道,要想月亮石不再爬上山去也容易,只要在它上面涂些狗血就行了,村人依计,果然被掀下河中的月亮石就再不爬上山去了。后来才知是上了那术士的当,真是悔之晚矣! 犀浦潭的传说:寨前有一深潭,名叫犀浦潭,平时河潭平静,涟波潋滟,而涨水之时,则河流湍急,激流拍打山下石壁,发出窾坎鞺鞳之声,漩涡层层。以前下游未砌坝时,有人将两丈多长的竹篙投入漩涡处,竹篙一会儿就不见了,过了好一阵,才在下面不远处突然被浪花甩出,脱离水面一丈多高,并发出“瞿瞿”之声,其气势之大,可想而知。传说,潭中有犀牛,古时村人有99头水牛下潭游泳,有一犀牛因恋伴而夹在其中,所以,在岸上数足足一百头。犀浦潭又叫泼金潭,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讲当年吴三桂造反,因见司马溪这里山环水绕,关锁层层,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因此想将此地作为储藏军饷之所,于是派其心腹爱将运了七船金七船银进来,军士万人驻扎于今吉首镇溪樟木溪所辖地后人将此地称为“万马兵”的所在。不料当船至犀浦潭时,那金银都变成了水鸡儿,一个个跳进潭中不见了,那大将看到天不从愿,只好自杀了事。其二是讲月亮岩照耀得满河金光闪烁,就象洒入潭中的金银财宝。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黑山、黑冲、太子洞、太子坟的传说:平西王吴三桂反清失败后,吴王三太子吴应麟晓行夜宿,逃到与其有亲戚关系的司马溪英勇村堂姐家避难。又不敢在姐家住,只好躲在附近的一个湾冲里,于是那条冲和对面的山连续黑了三天三夜,到第四天,太阳出来了,月亮也出来了,而且太阳月亮总照在他的身上,他用芭蕉叶遮头挡身,但总是躲不过日月之光。他意识到此地不能再躲了,就换了地方,躲进了附近一个叫白蜡湾的山洞里,此时,清政府为了斩草除根,追查更紧,清皇下圣旨到:自常德府以上,宁可错杀三千,也决不能放过吴王余根一人!吴王三太子也得到了这个信息,他处于十分矛盾和痛苦之中!其姐劝他道:好在我们也是王室宗族,王以爱民为第一要义,没有人民又怎有皇帝呢,当今清皇为了抓你,滥杀无辜。且人固有一死,为了保护大多数人民的生命安全,请弟弟自行了断吧!姐弟俩悲恸欲绝,泪如雨下!突然,吴王三太子仰天长笑:想不到,我吴家伐北征南,英雄一世,却落得如此下场!罢了,罢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是吞金自杀。清朝官员验证尸身后,村民敬其勇武,仰其大义,为其精选上好风水之地葬了七个坟墓,名“太子坟”,解放后,还有村民为其扫墓祭奠。 张一尊断案:牛形地和月形地(平里河)两大屋场虽说都是一公子孙,但大家因田头地角闹点矛盾的事也在所难免。一次,平里河有家人想开发月亮山做耕地,就在山上砍柴烧炭,被司马人严厉制止,双方对峙不下,告到乾州衙门,官方也判平里河人输,平里河那人不服,就去找自己寨上到外当大官的张一尊撑腰,不料被张一尊骂道:月亮山既是司马溪的照面山,也是我们的后山和青龙山,都有责任保护,你却要去砍它,难道你要自断龙脉吗?那人被骂后,自知自己才疏学浅,没有远见,羞愧难当,心服口服,于是马上栽树恢复山林。消除了与司马溪大寨的纷争,加强了两寨之间的团结。到现在,张一尊办事公正的美名仍在家乡流传着…… 叁/这里民风纯朴,地灵人杰作为与中原文化有着特殊渊源的司马溪张姓自开派以来,有自己约定的字辈,多数人都遵循着应属的字辈为孩子命名,逢大喊大,逢小喊小,帮困济贫,尊老爱幼,文明之风,代代传承。 这里所受教化较早,据古碑载,明朝时本地即已十分繁荣,从寨子附近一些地方的命名上也可得知,如“辽河”,不知道的人,听到这个名字,可能会认为此河有多么长大,此地有多么宽广,其实只是指寨子后面的一条小溪及附近小坝子边的几户人家而已。之所以取这个名,是因为他们要纪念自己的祖先,在元朝时担任过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兵部尚书、九门提督、定远将军等职的张雄飞曾在北方辽河一带打仗起家的事罢了。又如“金朝银锏”的地名,就与古时打仗用的兵器有关。营盘垴,是古时驻军的地方;明代摩崖石刻中“清平乐纪嘉靖二十年九月初九日,石□高缘、□□见凭,东川张宸笔。从此长城倒缺,□□无尔之刚,无尔之强,英雄气,天地缘(远),山高水茫茫。□□□人张,忝在山之东,□□□此石之上以记其名也。” 据史料记载,张宸是昭勇将军张元虎的父亲。此段文字尽管有不少字看不清,但从前后衔接来看,体现了张宸在国家有难(“长城倒缺”)之际,自己由于身居偏僻,山高水远,而报国无门的难受心情,并表达了他希望国家战胜外来侵略,还人民以清平世界的美好愿望。 “叮咛切勿人濯足,留与壮士洗甲兵。”体现了村民对士兵的敬爱之情。在祖先雄风睿智的熏陶之下,这里曾出现过一家八爷儿九员官的盛况(其中有一位帮忙牵马的也被封了官);曾享受过“奉旨葬坟”的待遇,三代世袭的皇恩;设置过乾城衙门分理处;大小官员上至竹叶潭,下至天马山,都必须下马。明朝时,曾有文人出仕,清时也不少,前清秀才张成功、张成爱曾跟随杨岳斌渡台抗击法军收复台湾。明清时代,这里曾涌现出昭勇将军、振威将军等二十几位将军级人物,故有人将此地称为“将军之乡”。而在现当代,与徐悲鸿、沈逸千、梁鼎铭并称画马“四杰”之一的“将军画家”前湖南省美协主席张一尊先生(张一尊还是抗日防空副司令,少将)也诞生在这里,现在还健在的解放军31集团军副政委、少将张正钧的祖籍也是这里的……这里神奇得让人没法琢磨:为什么在这个山叫天马山,寨叫司马溪、马头寨,河叫司马河的地方,偏偏又出了个画马大家呢?为什么这一切都与“马”有着如此神秘的联系呢? 我们登临古村,眺望这秀美的山河,领味那古风古韵古乡情,感慨良深,既为其昔日的繁荣而赞赏,情不自禁地吟唱道:“日月同辉映水清,山环溪抱护居城。铜壶滴漏催人早,天马腾空上帝京!”“皓月当空挂玉弓,平川跃马走英雄。一尊元虎威名远,卫国保家气贯虹!”又为她后来的萧条而婉惜。它和永顺的老司城多么相似啊(据查,明朝时在湘西被封为正三品以上的将军只有两人,即永顺老司城的昭毅 将军和吉首司马村的昭勇将军)!怪不得诗人张冬菊观此吟诵道: (一) 水秀山明司马村,明砖清瓦断垣存。 遗痕处处流神韵,故事桩桩透秘魂。 将帅房梁虫打洞,画师堂外草生青。 切期慧眼惜珍宝,重现当年繁与兴! (二) 东乡文化底蕴深,灵水神山育贵人。 才子佳人及武将,高官画杰与园丁。 起源唐盛悠悠久,延续至今代代承。 遗憾唯留残迹印,香醇也怕巷幽清。 司马村的明代摩崖诗文石刻张治东/摄 时至今天,司马村中那一堆堆厚厚的明砖清瓦,一截截因风雨剥蚀而光滑细腻的断壁殘垣,以及古老的摩崖石刻诗文等等所代表的乾城东乡厚厚的文化积淀还能如此沉睡下去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党和政府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在全面贯彻落实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她该醒了,该和着时代的节拍,发扬传统,振奋精神,扬鞭跃马,驰骋千里了! 哦,将军之乡——司马村! 张治东/文 作者简介张治东,男,土家族,吉首市太平镇人,年9月生,大学中文本科毕业。曾先后在吉首丹青、太平、矮寨、寨阳、吉首市民中等地工作,担任过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校长等。爱好民族民间历史文化,是东乡文化课题研究负责人之一。现在政协吉首市文史委工作。 神秘湘西的寨子丨"断臂将军"的故乡:树耳寨 一方净土雀儿寨:很多人不知道吉首还有个这样的寨子! 从元曲里走来的寨子——石桥苗寨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fyl/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苗班长微信课堂小叶女贞白蜡蚧的识别与
- 下一篇文章: 一首荔枝MV歌,火遍荔乡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