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77.html

地处安宁河西岸的太和是西昌古老的集场,

原名太和场,别名高岩子,

距离市中心不到12公里。

太和之名,含义丰富。这里濒临安宁河,过去没有公路桥梁,过河全靠渡船,洪水季节,常有船翻人亡事件发生;顺河地势低洼,洪水为患,冲毁田园;山地梯田,严重缺水,收成基本是“靠天吃饭”:因此取名“太和”。太和一词,义通“泰和”,含“风调雨顺,地泰人和”之意,表达的是人们对安宁幸福生活的祈盼。

今天,新兴集镇太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人民富庶,堪称西昌聚宝盆。境内所属太和铁矿(重钢西昌矿业有限公司)蕴藏丰富资源,与攀枝花、红格、白马并称“攀西四大钒钛磁铁矿”,铁矿石储量达到9亿吨,是国内特大型矿山之一。富含铁、钒、钛、钴、镍、硫、磷等多种资源,探明储量二氧化钛万吨,五氧化二钒.9万吨,铜15.77万吨,钴9.43万吨,镍8.28万吨,是一个前景广阔的矿山。

太和老街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遥望太和,

但觉流光溢彩,朦胧神秘,

从而牵扯起探访这一方风水宝地的念头。

古场新镇,许多特色景点会让你流连忘返。

老街韵味浓

漫步太和老街,总有惊喜不断出现。清代风格的土木结构房屋临街而建,一字铺开,诉说着昔日的繁盛;居民们关于乞丐甘丑生买了半条街的传说,让人倍感新奇;鹤发童颜的老人往街边一坐,沧桑与祥和便贮满老街的时间和空间。

黄家老屋“品重干城”匾,罗家老房“姜太公钓鱼”壁画,让你立马感到老街底蕴深厚,不敢小觑。

此匾是光绪丙子年(年)街坊们“恭维黄老太爷为令嗣君游泮致禧”送的,一则祝贺新居落成,一则祝贺主人优秀的儿子考中秀才(游泮)。纹理细密红底黑字的木匾镶嵌在临街门头壁板中,长厘米宽80厘米规格,阴刻字体浑厚笔力刚健,字口深度不低于一厘米。

老街古匾

“品重干城”当指房主人品好才学高能力强,当为国家倚重的干城之将,这个秀才也许是武秀才吧。因老屋几易其主,原主人信息目前不得而知,不过能够“遇见”此匾,也属幸事。

罗光昌老师老宅壁头《姜太公钓鱼》壁画上,须眉发尽白的老渔翁头戴斗笠,赤膊跣足,左手手执钓鱼竿坐于溪边松下。蓬勃的长须显示着他的矍铄,炯炯的双目显示着他的干练,安详的神态显示着他的自信。此画高69厘米,宽25厘米,线条流畅细腻清晰,浓淡相宜,色彩明丽。

老街人称此画为“姜太公钓鱼”,秘密在于太公左手执竿,非为钓鱼实为“钓龙”“钓真命天子”,依据之一在于我国传统风水学的“左青龙右白虎”“宁愿青龙高三丈,不愿白虎抬一头”之说。此画作者传说是马骀,但缺乏依据。即使真是马骀所画,也应该是其早期的作品;如果真是马骀的作品,该收入马骀纪念馆——古宅因成昆高铁建设拆迁在即。

壁画《姜太公钓鱼》

百年老校有特色

西昌市太和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据民国31年《西昌县志?教育志》记载,学校原名太和场初等小学堂,建于光绪卅二年()。如今,学校把中华优秀经典诵读纳入班队活动,重视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坚韧、勤学、互助、知耻”的古老校训,环境雅氛围浓学风好。

学校校歌创作于年,该校教师廖国仕介绍,校歌作者徐安华。这首校歌是目前所知西昌最古老的校歌,比西康技艺专科学校的校歌还早创26年。校歌歌词内容是:

山岭青青,银河莹莹,乡号太和,山胜名。

群群学子,半耕半读,育贤育英。

民初二载,创已成;先圣诞日,为生辰。

尺以寸进,阶自步升,

岭青青,河莹莹,千古永存,永存!

校歌概括太和地理和办学特点,目标在于培育人才“育英育贤”,勉励孩子们勤奋学习,注重积累“尺以寸进,阶自步升”,终会成人成才。年,学校又创作了一首勉励少年努力学习提高修养,做民族的中坚新校歌的新校歌(作者待考),歌词是:

你是少年,我是少年,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少年。

我们大家努力学习,努力修养,

要使我们的体魄、人品、知识,样样齐全。

复兴中华民族,作新进的中坚!

你是少年,我是少年,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少年。

我们都应做中华民族的中坚!

一个小学,文化底蕴如此深厚,在西昌是很难得的。学校现还存有斗姥阁地契匾、鲤鱼跳龙门石刻,还是比较少见的资料。

廖家四合院古建完好

廖姓是太和大姓,廖家四合院是太和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四合院背倚牦牛山峰,俯视安宁河,雄据高岩子台地,视野开阔,河谷平原,螺髻泸峰,乡坝城市,远山长天,尽收眼底。为清代风格土木结构,三个天井,一大两小。精美的雕花,粗大的柱头,密匝的檩木,无不显示主人的经济实力与讲究。

廖姓家规

廖姓祖籍广东,从廖定清先生提供的《廖姓族谱》查知,廖姓始祖(十六世)昌梁公于乾隆四十七年()将阖家人等从广东迁来四川省宁远府西昌县小地名棲木沟(樟木菁)立业,十八世祖朝魁公性极聪明,拆篾筛观视即能编织,当时本地无人能行其艺,此筛本小利重,勤俭持家,于是发家致富。十九世廷桢公生于道光丙申年(),迁居高岩子,是太和廖姓始祖。廖姓族谱所载《大都祠堂家规》《昌梁公遗嘱家规》是研究本土家训家规的重要资料。

太和出人才

据《西昌文史》21辑《一方水土》一文介绍,太和名人廖定熹(-)四川大学毕业,清华大学研究生,年由国家保送苏联列宁格勒留学。回国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为中科院研究员,著有《西昌白蜡虫》、《昆虫天敌》等文。

廖克香又名廖战勋,生于年,曾任国民革命军24军正在办助人,代理副军长。

廖定全,生于年,省中校地下党,考入北京大学,后转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四川省委秘书长、省委党校校长,重庆市委书记。

罗昌全,生于年,入学南充石油学院,曾任国家石油工程总指挥兼总工程师,国家石油部副部长。

太和目前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或为农民或为居民或为退休教师或为退休职工,他们热爱乡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fyl/8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