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白蜡虫、蜜蜂等都是重要的资源昆虫,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利用历史,但以蚕的价值最大、影响力最强,构成了我国古代昆虫文化的重要方面。

蚕的养殖:

我国古代的蚕桑业十分发达,养蚕历史十分悠久,很早就形成了体系完整的蚕桑文化。根据考古发掘,年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了一个半割蚕茧,年在距今约年左右的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有丝制品出土,山西芮城西王村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陶蛹,陕西神木石峁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玉蚕,河北正定南杨庄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的陶蚕蛹,河南荥阳青台出土有新石器时代的丝织物。这些表明当时不但养蚕,且丝织技术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可以推断,我国古代的养蚕应始于年以前。

殷墟甲骨文中已经大量出现蚕、丝等象形文字。被现今学者认为是夏王朝历史书的《夏小正》中有三月“妾子始蚕”的记述。《诗经·国风·七月》则是描写当时蚕农采桑养蚕、制成丝织品的情景:“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爱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从诗中可看出养蚕业已经成为女性的专业。《韩非子·内储》说:“妇人拾蚕而渔者握鳣,利之所在,则忘其所恶。”也可说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fyl/8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