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黑刺粉虱属半翅目和粉虱科,又名橘刺粉虱、刺粉虱、黑蛹有刺粉虱,刺吸式口器害虫。寄主植物主要有茶、油茶、梨、柿、葡萄等多种植物。主要分布于江苏、安徽、河南以南至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0.96—1.3mm,橙黄色,薄敷白粉。复眼肾形红色。前翅紫褐色,上有7个白斑;后翅小,淡紫褐色。卵新月形,长0.25mm,基部钝圆,具1小柄,直立附着在叶上,初乳白后变淡黄,孵化前灰黑色;若虫体长0.7mm,黑色,体背上具刺毛14对,体周缘泌有明显的白蜡圈;共3龄,初龄椭圆形淡黄色,体背生6根浅色刺毛,体渐变为灰至黑色,有光泽,体周缘分泌1圈白蜡质物;2龄黄黑色,体背具9对刺毛,体周缘白蜡圈明显。   蛹椭圆形,初乳黄渐变黑色。蛹壳椭圆形,长0.7—1.1mm,漆黑有光泽,壳边锯齿状,周缘有较宽的白蜡边,背面显著隆起,胸部具9对长刺,腹部有10对长刺,两侧边缘雌有长刺11对,雄10对。

危害症状

若虫寄生在树叶背面刺吸汁液,并可诱发严重的煤烟病。病虫交加,养分丧失,光合作用受阻,树势衰弱,以致枝叶枯竭,严重发生时甚至引起枯枝死树。

生活习性

安徽、浙江年生4代,福建、湖南和四川4—5代,均以若虫于叶背越冬。越冬若虫3月间化蛹,3月下旬至4月羽化。世代不整齐,从3月中旬至11月下旬田间各虫态均可见。各代若虫发生期:第1代4月下旬至6月,第2代6月下旬至7月中旬,第3代7月中旬至9月上旬,第4代10月至翌年2月。成虫喜较阴暗的环境,多在树冠内膛枝叶上活动,卵散产于叶背,散生或密集呈圆弧形,数粒至数十粒一起,每雌可产卵数十粒至百余粒。

初孵若虫多在卵壳附近爬动吸食,共3龄,2、3龄固定寄生,若虫每次蜕皮壳均留叠体背。卵期:第1代22天,2—4代10一15天。非越冬若虫期20一36天。蛹期7一34天。成虫寿命6—7天。天敌有瓢虫、草蛉、寄生蜂、寄生菌等。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剪除密集的虫害枝,使果园通风透光,及时中耕、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虫能力。

物理防治

在成虫期可用黄色诱虫板诱杀雄成虫。

生物防治

黑刺粉虱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寄生蜂、捕食性瓢虫、寄生性真菌,应注意保护和利用。有报道用每毫升含3亿孢子的韦伯虫座孢菌防治一至二龄期的黑刺粉虱若虫,有一定效果。

药剂防治

冬季封园,在每年10月下旬、11月下旬用石硫合剂或矿物油进行封园。初发期喷施啶虫脒,盛发期喷施噻虫嗪或啶虫脒+矿物油、植物油(高捷仕)、茶吉+高捷仕、威得利+高捷仕,进行防治。

参考:荔枝龙眼产业资源平台、国光农化

编辑:费月

赞赏

长按







































西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河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szhj/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