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润技术控园林植物害虫第三部分钻蛀
钻蛀性害虫大多数属咀嚼式口器害虫,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在树体内通过破坏输导组织,阻断养分和水分的运输造成危害。由于危害树体的钻蛀性害虫种类多,且一般深藏在树体韧皮部下面或木质部内,药剂很难接触到虫体,是园林害虫中最难防治的一类害虫。 钻蛀性害虫主要种类有:天牛类;吉丁虫类;小蠹类;象甲类;木蠹蛾类;透翅蛾类;树蜂类;潜叶类。 主要虫期在树木组织中度过,能以咀嚼式口器取食韧皮部、木质部和形成层,并蛀食成虫道,破坏树木养分、水分的疏导和分生组织,轻则使树势衰弱,重则整株死亡。 木本植物茎组织解剖图 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图 一、天牛类 1、光肩星天牛 为害杨柳、榆、槭、刺槐等园林树种,对糖槭为害最为严重。 成虫啮食嫩枝和叶脉,幼虫蛀食韧皮部和边材,并在木质部内蛀成不规则坑道,严重地阻碍养分和水分的输送,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使枝干干枯甚至全株死亡。 发生规律 以1-3龄幼虫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经10-40d,到6月中、下旬化蛹,蛹期20d左右。 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7d左右,然后羽化孔飞出。 每雌虫产卵30粒左右。卵期在夏季10d左右,秋后产的卵少数滞育到第2年才能孵化。幼虫孵出后,开始取食腐坏的韧皮部,并将褐色粪便及蛀屑从产卵孔中排出。 3龄末或4龄幼虫在树皮下取食3-4cm后,开始蛀人木质部。 在蛀入木质部后往往仍回到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取食,树体生长畸形。 图:光肩星天牛成虫 图:光肩星天牛蛹 图:光肩星天牛危害 2、松褐天牛 松天牛1年1代,少数2年1代。 通过对南京地区松天牛的研究表明:松天牛于5月中旬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6月中、下旬。羽化飞出的成虫主要靠爬行与飞翔扩散,大都到树冠上部取食当年至3年生枝条的树皮补充营养。成虫寿命34-天,雌雄性比为为1:1。 成虫补充营养2-3周后进行交配与产卵,一般6月上、中旬开始产卵,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下旬为产卵末期,最迟到9月上旬。 图:松褐天牛正在取食 图:松褐天牛幼虫 图:松褐天牛危害状 3、柳天牛 主要有桑、乌桕、泡桐、枫杨、悬铃木、垂柳、无花果、枇杷等。 危害特点:成虫食叶和枝皮;幼虫蛀食枝干皮层和木质部,削弱树势,严重者会导致树木枯死。 发生规律 2至3年1代,以成虫或幼虫在蛀道中越冬。越冬成虫于5至6月间咬破羽化孔钻出树干,经10多天取食,开始交配产卵。 卵多产在树干或斜枝下面,尤以距地面2米内的枝干着卵多,一般周长15至20厘米粗枝均可产卵,产卵时先在枝干上咬出椭圆形蚕豆粒大小的产卵刻槽,产1粒卵后,再把刻槽四周的树皮咬成细木屑堵住产卵口。 深秋时节,幼虫除蛀一休眠室越冬,翌年4月继续活动,8至9月老熟幼虫在肾状蛹室里化蛹。 蛹期20至30天,羽化后越冬于蛹室内,第3年5至6月才出树;3年1代者,第4年5至6月成虫出树。 图:柳天牛成虫 图:柳天牛危害状 二、吉丁虫类 鞘翅目,吉丁虫科昆虫。 吉丁虫,又俗称为宝石甲壳虫,又名爆皮虫、锈皮虫。 丁虫科,约15,种,是色泽最鲜艳的昆虫之一。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内蒙古。 卵常产于树皮裂缝内,幼虫孵化后深入形成层并渐入侵木质部取食危害,虫道内充满虫粪,被害木树势衰弱、至枯死。成虫喜光,多在被害木阳面入侵,飞行能力弱,常具假死习性。 图:苹果吉丁虫 1、十斑吉丁虫 分布于中国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 幼虫在杨树、柳树树干的皮下或木质部蛀食为害,导致树木长势衰弱,严重时枯死或风折,失去经济价值。 图:十斑吉丁虫成虫 图:十斑吉丁虫危害状 2、花曲柳窄吉丁 别名:白蜡窄吉丁虫、白蜡吉丁虫。在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四川、台湾、内蒙古和新疆等省市和自治区都曾发现花曲柳窄吉丁的危害或分布。 寄主植物 美国白蜡、洋白蜡、绒毛白蜡、黑白蜡和水曲柳等。 不同寄主白蜡树对花曲柳窄吉丁的敏感性不同,洋白蜡、绒毛白蜡等北美白蜡树种受其危害重于亚洲的水曲柳。 幼虫蛀入树干,在韧皮部与木质部间取食,形成“H”形虫道,由于虫道横向弯曲切断了输导组织,在虫口密度低的情况下,有虫道的地方树皮死亡,当虫口密度高时,虫道布满树干,造成整株树木死亡。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木质部表层内越冬,少数在皮层内越冬,4月中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成虫期。 图:花曲柳窄吉丁 图:白蜡吉丁虫 防治方法①成虫盛发期人工捕杀成虫。 ②药剂防治,成虫盛发期,用杀虫剂进行防治。可选用神润树体杀虫剂防治。树木胸径5公分的插一支,每增加5公分多插一支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③涂白剂对树干2m以下的部位涂白,可使幼树对柳缘吉丁虫的卵量显著减少,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可选用神润森美新型树木防虫涂白剂,可喷可涂,使用方便。三、小蠹虫类 红脂大小蠹 分布: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地。 寄主植物:松属、云杉属所有树种。 以成虫或幼虫取食韧皮部、形成层。成虫危害时先向上蛀食一段短坑道后,即转向下蛀食。侵害主干1.5m以下,直达主根和主侧根,以近地表最多。 该虫蛀食的坑道内充满红褐色粒状虫粪和木屑混合物,这些混合物随松脂从侵入孔溢出,形成中心有孔的红褐色漏斗状或不规则凝脂块,凝脂块大小不等,颜色随着时间推移由深变浅,直至变为灰白色。当虫口密度较大、受害部位相连形成环剥时,可造成整株树木死亡。 传播途径 红脂大小蠹成虫飞行能力很强,飞行高度在10m以上,飞行距离可达16km以上,可自然扩散蔓延。 因某些人为因素,如害虫发生地未经检疫和脱皮处理的松树原木、伐桩和疫区大树的调运可造成该虫的远距离传播。 1年1代、3年2代或2年1代,世代重叠明显。以成虫、幼虫和蛹在被害树木韧皮部内越冬。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越冬期。一般在6月份可发现虫卵,卵期10-14天。每年的5月、7月、9月为扬飞盛期。成虫在活动取食期的生命长达几个月。 图:红脂大小蠹危害状 图:红脂大小蠹幼虫 图:红脂大小蠹成虫 治理措施 ①采用的全树喷药,防治侵染。时间在5月和7月分两次用高压喷雾器喷干; ②用树体杀虫剂。树木胸径5公分的插一支,每增加5公分多插一支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③树干周围施地虫清,可有效杀死虫卵。胸径10公分,每棵树用g左右。 四、象甲类 鞘翅目象甲总科。通称象甲,俗称象鼻虫。 是动物界最大的科之一,全世界已记载6万种以上,分布遍及全球。 头部前面有特化成和象鼻一样长长的口器,中国象甲种类丰富,记录的已超过1种。 1、杨干象甲 杨干象是杨树主要的蛀干害虫,属于国内林木植物检疫对象之一,主要为害5年生以下的杨树幼林。 杨干象一年发生一代,以卵或初孵幼虫在枝干韧皮部或木质部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才开始活动,卵也相继孵化。 主要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取食为害,蛀孔处常常有红褐色的树液流出,虫道也如油浸状,并且该处的树皮常常裂开,形如刀砍状,有时树皮脱落形成伤疤。 图:杨干象甲成虫 图:杨干象甲危害状 2、萧氏松茎象 江西、湖南、广西、湖北、贵州、福建等省(区)为害严重。是危害湿地松、火炬松、华山松、马尾松等松科植物的重大钻蛀性森林害虫。 不同的寄主其幼虫排出的粪便的形状、颜色以及残留的部位不同。 湿地松上的排泄物稀酱状,紫红色或花白色,从根茎的地面上溢出或流淌在树皮的表面;而火炬松,马尾松上的排泄物呈粉状或条块状,白色或黄褐色。多落在树根茎处的地面上。 萧氏松茎象在江西赣南地区两年发生一代,以大龄幼虫(5、6龄为主)在蛀道、成虫在蛹室或土中越冬。2月下旬越冬成虫出孔或出土活动,5月上旬开始产卵。卵期12~15天。5月中旬幼虫开始孵化,11月下旬停止取食进入越冬,翌年3月重新取食,8月中旬幼虫陆续化蛹。9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11月份部分成虫出孔活动,然后在土中越冬,其余成虫在蛹室中越冬。 在高度60Cm以上的树干幼虫很少分布。 对火炬松,幼虫钻入根颈部和基部树干皮层取食韧皮组织,但危害一般在30cm以下。对马尾松幼树和华山松,幼虫主要在土中危害根颈部韧皮组织。 3、棕榈象 全称锈色棕榈象,又称红棕象甲、亚洲棕榈象。 棕榈象是一种个体很大的非常危险的重大森林害虫,可对椰子和油棕造成严重危害,是中国国家林业局最新公布的20种林业检疫对象之一。 主要分布在亚洲和美洲的热带地区。 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香港、台湾等地。 在海南、福建或广东每年发生2~3代,世代重叠。一年中成虫出现较集中时期为5月和11月,雌成虫产卵于寄主叶腋间或树干的伤口、树皮的裂缝处,产卵。 幼虫孵出后随即钻入树干内,钻食柔软组织,树干纤维被咬断且残留在虫道内,严重时可使树干成为空壳。当幼虫钻食生长点时,初期使心叶残缺不全,最终使生长点腐烂,造成植株死亡。 图:棕榈象甲危害状 图:红棕象甲危害状 防治措施 红棕象甲为害前期,为害症状不明显,当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时,心叶已枯萎,生长点腐烂,受害已到晚期,植株难于挽救。因此,防治此虫应采用“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防止此虫随苗木引进对调入的棕榈科植物进行严格检疫。 (2)清除被害植株:严重被害的植株,应立即挖除烧毁,避免成虫羽化后外出扩散危害。 药物防治:先用长铁钩将堵在受害植株虫孔的粪便或树屑钩出,用“林丹1号”倍液进行整株淋灌,让药液浸透到茎干内杀死害虫(灌药时如有成虫或幼虫从虫孔爬出,立即捕捉集中烧毁),每7天进行一次。结合树干杀虫剂进行防治。 平时可结合根部施肥埋入“地虫清”,使植株吸收足量的地虫净以达到预防作用。 在成虫集中的出现期,可在叶腋间喷施林丹1号等。 根据其成虫喜欢在植株上孔穴或伤口产卵的习性,保护树干不受伤害。发现树干受伤时,可以用伤口涂补剂涂抹,以防成虫产卵。 人工捕捉:对于晨间或傍晚出来活动的成虫,可利用其假死性,敲击茎干其振落捕杀。 五、木蠹蛾类 又名蠹木蛾。以幼虫蠹木,是为害阔叶树种主干或根部的主要害虫。 中国发生的种类主要有:芳香木蠹(杨木蠹蛾)、黄胸木蠹蛾、蒙古木蠹蛾、榆木蠹蛾(柳干木蠹蛾)、东方木蠹蛾、小木蠹蛾(六星黑点豹蠹蛾)和咖啡豹蠹蛾等。 西北地区以芳香木蠹蛾、沙柳木蠹蛾等为主,为害杨树、沙柳、沙蒿等。 蒙古木蠹蛾主要在长江以北,东方木蠹蛾从北京到湖南、贵州、四川,小木蠹蛾从黑龙江到福建均有发生,为害杨树、柳树、榆树、栎、桦树、白蜡树、丁香花等多种树木。 中南及西南地区有榆木蠹蛾、山地木蠹蛾、中华木蠹蛾和多种豹蠹蛾为害。咖啡豹蠹蛾在台湾省为害相当严重。 1、芳香木蠹蛾 又名杨木蠹蛾,鳞翅目,木蠹蛾科。分布于上海、山东、东北、华北、西北等。 主于杨、柳、榆、槐树、白蜡、核桃、苹果、梨等。 防治措施 (1)及时发现和清理被害枝干,消灭虫源。 (2)用树体杀虫剂杀死内部幼虫。树木胸径5公分的插一支,每增加5公分多插一支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3)树干涂白防止成虫在树干上产卵。 (4)成虫发生期结合其它害虫的防治,喷50%的辛硫磷乳油1倍液,消灭成虫。 2、榆木蠹蛾 又名柳干木蠹蛾,鳞翅目,木蠹蛾科。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陕西、山西、宁夏、甘肃、四川、云南、广西、台湾等。 危害白榆,此外还有刺槐、杨、柳、丁香、银杏、稠李、苹果、花椒、金银花等,为榆树最常见的钻蛀性害虫。 在山东野外为2年1代,幼虫经过2次越冬,跨越3个年度。 林内4月下旬初开始化蛹,成虫出现为5月中旬至8月中旬,但在9月中旬尚可见个别成虫。羽化高峰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成虫趋光性强。6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 六、透翅蛾类 透翅蛾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分布,温带和热带地区的林区最为多见,在中国已经发现的有40多种,它们是地地道道的林业害虫,羽化成蛾后的透翅蛾(成虫阶段)在晴朗的中午时常在花丝中取食花蜜,而它们在幼虫阶段却躲在树木的枝干内或瓜果内蛀食钻洞。 植物受害的结果往往是内部被蛀食一空,枯干而死,透翅蛾是很多树木及农作物的大敌。 1、白杨透翅蛾 鳞翅目,透翅蛾科。是国内检疫害虫。 寄主:毛白杨、小白杨、加拿大杨、小叶杨、美国白杨、新疆杨、青杨、垂柳等。幼虫蛀害1~2年生寄主的树干、侧枝、顶梢、嫩芽,造成枯萎、秃梢,风吹倒折死亡。 图:白杨透翅蛾成虫 图:白杨透翅蛾危害 图:白杨透翅蛾幼虫 防治措施 1、及时剪除苗圃内虫瘿,防止虫情扩散。 2、成虫期防治:在羽化盛期用性诱剂诱杀雄虫;成虫产卵盛期,发生严重的地块可在树上喷施“林丹1号”二至三次,喷施间隔期15天左右。 3、已蛀入枝干的幼虫,用“树体杀虫剂”毒杀幼虫。树木胸径5公分的插一支,每增加5公分多插一支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七、茎蜂类 1、月季茎蜂分布与危害分布华北、华东各地。 主要危害月季、蔷薇、玫瑰、十姐妹、白蜡等花木。以幼虫蛀食花卉的茎干,常从蛀孔处倒折、萎蔫,对月季危害很大。 图:月季茎蜂成虫 图:月季茎蜂危害状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季修剪,消灭越冬幼虫。一般在冬季修剪时,剪除有褐色斑点的枝条,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幼虫的数量。2、化学防治。根据茎蜂生活习性和危害状况,在化学防治上,要采用内吸性杀虫剂,因此,可采用灌根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防治时间:防治茎蜂应掌握在成虫羽化期至幼虫孵化期。最佳防治期掌握在4月上中旬。 2、梨茎蜂 又名梨梢茎蜂、梨茎锯蜂,俗称折梢虫、剪头虫。属膜翅目,茎蜂科。 成虫和幼虫主要为害梨的嫩梢和二年生枝条,成虫产卵期为害最重。受害新梢上的嫩叶自叶柄中部被锯断。成虫将卵产在新梢刚形成的木质部,新梢折断下垂,后被风吹落,被产卵处叶片落地,产卵孔成为黑点。被幼虫蛀食的新梢木质部的被蛀空部分变黑褐色,形成黑褐色的干橛。 图:梨茎蜂危害状 防治措施1、冬季结合修剪,剪去的被害枝。 2、在早春梨树新梢抽发时,于早晚或阴天捕捉成虫。树体用树干杀虫剂防治。树木胸径5公分的插一支,每增加5公分多插一支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3、药剂防治:掌握在成虫发生高峰期新梢长至5~6厘米时,可用林丹1号喷药防治。4、剪除被害梢:成虫产卵结束后,及时剪除被害新梢,在断口下3~4厘米处剪除。 八、潜叶类 潜叶类害虫顾名思义是指幼虫潜入叶片,只吃植物的叶肉,保留上、下表皮,并随幼虫长大,隧道盘旋伸展,俗称“画图虫”。隧道逐渐延伸加宽,可以使叶片破损或枯死。在隧道末端可以找到幼虫或蛹。 主要寄主: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西瓜、西葫芦、人参果、大白菜、棉花、油菜等多种植物。 成虫和幼虫均可危害植物。 雌虫以产卵器刺伤寄主叶片,形成小白点,并在其中取食汁液和产卵。 幼虫蛀食叶肉组织,形成带湿黑和干褐区域的蛇形白色斑;成虫产卵取食也造成伤斑。受害重的叶片表面布满白色的蛇形潜道及刻点,严重影响植株的发育和生长。 潜叶害虫有两大类: 一种是潜叶蝇,属双翅目潜叶蝇科,常见的有豌豆潜叶蝇、甜菜潜叶蝇、美洲斑潜蝇、南美斑潜蝇、紫云英潜叶蝇,多发生在蔬菜上。 其中,美洲斑潜蝇和南美斑潜蝇是我国重要的检疫害虫,在国内已广泛传播。 另一类是潜叶蛾,常见的有桃潜叶蛾、旋纹潜叶蛾等,均属于鳞翅目潜叶蛾科,多发生在林木、果树上。 图:美洲斑潜蝇图:旋纹潜叶蛾 防治措施 1、及时清除果园落叶,刮除者树皮,可消灭部分越冬蛹。 2、在越冬代老熟幼虫结茧前,在枝干上束草诱虫进入化蛹越冬,休眠期取下集中烧毁。 3、成虫发生期药剂防治。喷施“林丹1号”二至三次,喷施间隔期15天左右。树体用树干杀虫剂防治。树木胸径5公分的插一支,每增加5公分多插一支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3、桃潜叶蛾 桃潜叶蛾又称桃线潜叶蛾、桃叶线潜叶蛾、桃叶潜蛾,属鳞翅目,潜叶蛾科。主要为害桃,也为害杏、李、樱桃、苹果和梨等。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山东等地。 图:桃潜叶蛾危害状 图:树体杀虫剂---专治钻蛀性害虫更多园林养护信息,敬请黑色素生成能力检测天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szhj/1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秉烛塑梦
- 下一篇文章: 植保技术你了解黑刺粉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