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葛天故里、长寿福地、酒都梨乡之称的宁陵是一个有着厚重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的农业县。远古时期,葛天氏就在这片土地上,从集体劳动的号子里谱写了中国的农耕文明,而今天,同样是在这片热土上,65万勤劳智慧的宁陵人在现代农业大发展的道路上,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征程中又在书写新的篇章。

逐梦宁陵

——宁陵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纪实

从地理位置上看,宁陵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这里地处广袤的豫东平原,土地肥沃,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种植,是农业部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重点区域之一。宁陵辖7镇7乡,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是一个拥有79万亩耕地的全国产粮大县、全国优质酥梨生产基地县、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示范县、全国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商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

宁陵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特色种植除了设施农业,还有号称宁陵农业“三宝”的酥梨、花生和白蜡条杆。在全国上下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热潮之中,开拓进取的宁陵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打好现代农业生态牌,实现了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美好愿景。宁陵三宝中的金顶谢花酥梨、白蜡条杆还被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这是一幅宁陵县特色农业的导游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宁陵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格局。今天,我们就从万顷梨园的石桥出发,开始一次走遍宁陵的特色农业旅游。

石桥镇,是宁陵金顶谢花酥梨的主产区,酥梨种植已有多年的历史。每年四月初,梨花绽放,十里飘香,妆点万亩梨园秀丽春色。宁陵县委县政府以梨为媒,每年举办声势浩大的梨花节会和乡村游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宾朋畅游万亩梨园,把金顶谢花酥梨做成了宁陵对外的一张名片。金秋九月,一年一度酥梨采摘节更是把宁陵的酥梨产业推向高潮,这时,四海客商云集宁陵,品梨赏秋,洽谈订货,梨园处处是一片收获的景象,一车车优质的酥梨满载着梨农的希望发往全国各地。

宁陵县委县政府特别重视酥梨产业的发展,出台了鼓励种植的相关政策,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化要求,制定了酥梨生产标准,创建了国家梨产业体系生产示范县。目前,在省市县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全县已形成了以石桥为中心辐射周边的22万亩酥梨产业带,成立了69家酥梨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金顶”、“豫花”、“知德福”等商标,梨农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不断提升,套袋种植、杀虫灯除害(虫)等生态管理模式的应用使无公害梨产品走进千家万户。酥梨品种改良过程中,宁陵还积极引进,早生幸水、七月酥、圆黄、翠冠、晚秀、等12个新品种,增加了花色品种,延长了梨果供应期,提升了梨果质量。

窖藏,是金顶谢花酥梨长期储存的法宝,一直以来也是增加梨农收入的唯一方法。为改变这一现状,去库存,拉长产业链条,宁陵县引进落地了金维果维深加工企业,相继开发了梨汁、梨醋、梨膏等高附加值、高产出的酥梨系列产品,不但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与石桥紧邻的逻岗位于宁陵西北部,是宁陵农业“三宝”之一花生的主产区。得天独厚的沙质土壤为花生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地理环境。年到年间,伴随着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和种植合作社的遍地开花,全县花生种植面积由25万亩增加到30万亩,花生种植合作社从13家增加到了58家。位于县城产业集聚区的白象乳业、粤港食品等花生深加工企业的开工生产促进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宁陵,逐步走上从花生产区到花生产品的嬗变。

出逻岗,沿国道或逻柳公路向东,一路两旁郁郁葱葱的白蜡条杆映入眼帘。这是一种耐旱涝、抗风沙的灌木植物,适宜农条间作,是宁陵农业“三宝”的第三宝,由于其韧性好,过去常常被人们用作条编生产工具的原材料,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而如今,白蜡条杆在新工艺的造化中被赋予了高品质和文化内涵,在宁陵形成了以中亚工艺、欧瑞工艺白蜡条杆生产企业为龙头,多个企业百家争鸣的发展格局。如此多种多样的工艺制品,以其外形美观、绿色环保等特点,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备受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美国、日本、东南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沿国道继续向东,是新品种梨和小杂果、香瓜、草莓等特色农业集聚的孔集乡。黄河故道大堤旁的这片土地,是个伴随着农民市场意识不断提高,特色农业刚刚兴起的地方。四月的草莓,五月的香瓜,六月的鲜桃,七月的早梨,一直到金秋收获的季节,这里的田地、大棚处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相比于石桥的酥梨,孔集的梨品种更加多样化,供应期不断延长。而设施农业的瓜果、草莓、蔬菜在大棚的孕育下更是达到一年多熟。

几年来,宁陵县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设施农业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万亩迅速增加到6万亩。形成了阳驿大棚葡萄、程楼大棚黄瓜、孔集大棚瓜果等一系列大棚基地。一些农村技术能手和经纪能人脱颖而出,成立了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多家,按照“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机制”,推动农业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减少了生产、管理和流通的费用,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比于孔集乡设施农产品的多样性,早期发展起来的阳驿大棚葡萄和程楼大棚黄瓜黄瓜更具特色,更加集约。仅葡萄一项就有、巨玫瑰、阳光玫瑰、夏黑、维多利亚等十几个新品种,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的确立更是促进了葡萄产品的标准化建设,为产品进入超市走向全国打下了基础。

三月末,沿连霍高速西行,一进入宁陵就能看到一片粉红的世界。仅仅是几年的光景,乔楼乡、赵村乡的桃树种植面积就发展到了2万余亩。年3月,中国宁陵首届桃花节在乔楼乡辘轳湾举行,确立了桃产业在乔楼、赵村农业中的发展地位。未来,一个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乡村游农家乐为媒介,以农业丰产农民增收为目的的桃园景区将在这里打造,桃花和桃园也将成为宁陵对外的第二张名片。

民以食为天,作为粮食基地的宁陵,小麦仍然是这片土地上最富饶的产物。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宁陵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将优质小麦种植面积由年的5万亩增加到如今的10万亩。分布在县南黄岗、华堡等乡镇的优质小麦收获后就近进入豫宁面粉、双马面粉等加工企业,生产出面粉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宁陵,销往全国各地。配套的企业,良好的消化能力,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满足了市场需求。

目前,宁陵通过互换承包地、联耕联种以及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20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7%。“田间地头+技术服务”、“电视媒体+技术服务”、“互联网+技术服务”等模式的实施,更是为农民提供了实用、便捷、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宁陵县还利用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优势,鼓励引导农民注册农业品牌商标,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提升,特色农业产品全部达到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质量标准。同时,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富了农民的钱袋子,据不完全统计,特色农业产区的农民每年人均增收达到至元。

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中心,突出“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高质量效益”“深化农村配套改革,增强发展活力”两个重点,统筹推进“四优、四化”要求的大形势下,宁陵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了大农业的发展战略,为了实现宁陵农业的腾飞梦、宁陵农民的富裕梦,正砥砺前行,创造更大的辉煌。

策划:何为

编辑:刘家禄王卫杰刘政威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好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szhj/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