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助发展汇聚力量显担当市政协委
年元旦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京山市第一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开幕。来自全市各条战线的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参政议政,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这是共商京山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盛会,广大政协委员旗帜鲜明讲政治,主动融入大局、积极服务大局,体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郭勇:统筹全局前瞻谋划联动全域一体发展? “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展望‘十四五’,我市仍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市政协委员、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郭勇认为,要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此时更需转型升级、爬坡过坎,苦干实干、奋进不止。郭勇对我市“十三五”时期所取得的成绩由衷赞叹。他认为,“十三五”期间,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实现“撤县设市”历史性跨越,“六个新京山”建设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位居荆门市前列。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再续辉煌?郭勇认为,要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冲刺百强县、打造增长点、建设新京山”的发展目标,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旅游活市”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构建“一心引领、两极支撑、三带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格局。在郭勇看来,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建言献策,是他作为政协委员履职尽责的重中之重。他认为,要对标“十四五”发展重点抓好落实。坚持双向互动、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在人口、资源、产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核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市域重心、功能中心、产业核心地位,做实新市、永兴、温泉三个街道,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坚持工业支撑、“两极”发力,以市级战略重点打造钱场、宋河两大工业园,以产业支撑构建区域块状经济,形成支撑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南北“两极”。坚持点轴结合、集聚发展,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形成中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北部观光旅游、南部农业创新“三带”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发展格局,实现区域联动发展、带状发展。坚持同频共振、联动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城乡协调一体化发展,在全域发展上实现多点协同。张琼慧: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提升城市品质形象 “近年来,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亮点突出,成绩喜人,城市管理短板加速补齐、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城市管理队伍执法规范水平和城市管理质效不断提升,中心城区旧貌换新颜,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市政协委员、市侨联主席张琼慧认为,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以创城为抓手,全面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水平,提升城市品位,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张琼慧认为,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理念,坚持把人民满意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解决好老百姓最关心、最 要量力而行,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在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标先进、科学谋划,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城市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功能修补和街区整治提升,防止生搬硬套、大拆大建,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注重建管结合,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城市管理要素,将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源头治理,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既要下大力气解决城市管理的历史欠账,又要注重建章立制,综合运用法律、科技和经济手段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问题。部门之间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合力,营造素质齐提升、文明大合唱的可喜局面,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城市建设同样离不开创新发展,张琼慧说,要围绕建设“智慧城市”,整合管理资源,持续推动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在开展思想道德、法治建设、生活习惯等方面教育宣传中,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和家园意识,提升市民素质,营造“人人爱城市,人人管城市”的良好氛围,形成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朱全勇:搭建共建共治平台引导社区居民自治 社区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随着社会结构加速转型,社区日益成为社会群体的交汇点、社会矛盾的聚焦点、社会治理的着力点。如何加强社区管理?市政协委员、新市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朱全勇认为,在社区推行、深化、做实“大党委+大综治”社会治理模式,搭建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可以解决社区资源不足、职能有限导致社会治理牵头难、协调难的难题,提升社区社会治理能力和精细化水平,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朱全勇认为,要健全社区“大党委+大综治”社会治理的制度机制,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可以将部门参与社区“大党委+大综治”社区治理工作纳入政绩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党委与组织部、政法委工作沟通衔接机制,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将单位进社区领办社会治理事项、党员进社区参与公益服务以及部门参与和“大党委”书记履职等情况纳入党建和综治工作考评,实现党建与社会治理的有效融合。建立“大党委”书记年度述职制度,完善“大党委+大综治”联席会议制度、“大党委”书记绩效奖惩制度、单位认领清单销号制度等,切实解决单位认领事项无跟踪、无管理,党员服务群众无约束、无奖惩,执法力量下沉无标准、无衡量,参与社区治理履职无检查、无考评等问题。 要健全“五级联动”组织网络,着力引导居民自治。推行“街道吹哨,单位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双报到”机制,统筹协调解决社区多元共治相关问题,构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楼栋长”的“五级联动”组织网络与治理网络,严格落实下沉党员社区报到制度,由下沉党员干部担任居住楼栋的党员中心户和楼栋长,推动社区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功能。 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广泛运用新媒体,推介市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先进典型及“大党委+大综治”的作法与效果,让群众知情、知政。以手机为载体搭建社区治理平台,创建智慧社区,让社区居民通过APP参与社区治理,丰富基层治理,最大限度地参与到社区事务当中来。杨道芳:优化全域旅游布局舞活核心龙头景区 年底,我市成功创建湖北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成为全省两个示范县市之一。下一步,我市将如何实现创建成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目标? 市政协委员、市国土资源规划信息中心总工程师杨道芳认为,要持续把布局做优。围绕我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京山城区作为全市全域旅游驱动核,整合京山北部绿林山风景区、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形成历史文化旅游极,整合京山南部虎爪山、太子山旅游资源形成森林康养旅游极,打造京绿线山水文化、皂当线珍奇园艺、京王线鸟语花香、京钱线农谷风情和京安线乡野田园等五条主题廊道。 杨道芳认为,要持续把龙头舞活。围绕“一核两极五廊”的空间布局,打造核心项目,以惠亭山水、对节白蜡艺术小镇、太子山景区、虎爪山国家森林公园、苏家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京山国际温泉、青龙山景区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形成极具带动性、起支撑作用的龙头景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村庄创A行动,实现美丽乡村向村庄景区的产业转型,将村庄景区作为核心景区的配套,串点成线,打造全市乡村旅游的精品线路,让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蝶变。 杨道芳说,打造旅游强市,要推动绿林景区创国家5A级景区、太子山景区创国家4A级景区、建成3个左右A级村庄景区,夯实品牌基础;办好桥米节、观鸟节、网球节等特色节庆,唱响节庆品牌;围绕苏家垄青铜文化、绿林山水文化、女婚男嫁等非遗文化及红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 要持续把短板补齐。打造区域性游客集散中心,形成京山全域旅游服务综合体,加快建设智慧旅游体系,完善全域智慧系统,紧抓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完成以5G基站建设为主的全域通信建设,完善旅游风景道、旅游驿站、旅游厕所、旅游观景平台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增强游客旅游体验感。秦明轩:建全省最大科普馆助全市生态发展上层楼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注重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全领域、全地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中,提出了要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美丽京山”的建议。 在市政协委员、中昆虫业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秦明轩看来,微不足道的昆虫与生态环境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小小昆虫也可以发挥大作用,要多方举措普及昆虫科普知识,助推全市绿色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 “昆虫是地球最大的物种,关系着我们的环境和食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秦明轩说,昆虫可以把禽畜粪便、餐厨垃圾等有机垃圾当食物,可以转化成昆虫饲料与有机肥,这相对于传统的掩埋、堆肥、焚烧有机垃圾处理方式来说,用昆虫处理无疑是最经济环保的方式。同时还具有生物植保功能,避免了化肥农药损害生态系统,“当昆虫增多的时候,就是环境变好的时候。到时候京山鸟类也会增多,‘观鸟之乡’品牌也会更响亮。”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认真分析,秦明轩发现国内昆虫科普主题馆较少,农业类学校建有昆虫标本陈列室,科技馆里只占很小比例观赏昆虫,省内只有华中农大有较全的昆虫种类,但是没有对外科普开放及昆虫养殖与应用基地,各县市包括京山在内无专业的主题昆虫科普馆,各大、中、小学校相关的昆虫科普培训较少,学生乃至成年人对昆虫了解不多。 秦明轩认为,京山完全具备打造华中地区最大最全面的昆虫科普馆的基础,由中昆虫业公司负责打造的科普馆按照“昆虫科普馆+养殖基地+昆虫应用基地”三位一体的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可以做到首屈一指,目前已准备完毕,即将在金瑞物流园开馆。秦明轩表示,今后将每年为全市科技人员免费进行昆虫科普培训,让大家用昆虫科普知识来保护我们的环境。李德斌:优化产业发展格局补齐产业招商链条 近几年来,我市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入选湖北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建成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农机装备制造三大特色产业园,成绩有目共睹,也让市政协委员、湖北紫来建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德斌看到了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希望。 从事建筑行业20多年,市政协委员李德斌一直非常 如何加快推进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抢占发展制高点?李德斌有自己的看法,进一步优化发展农机装备制造的产业格局,将优先发展农机装备产业纳入京山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高规格的农机装备产业发展领导专班,把农机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市今后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在全市范围形成发展共识;向上争取发展农机装备制造产业政策支持。主动向上对接,积极争取在项目资金、人才引进等各方面政策支持,推动我市农机装备产业壮大;开展农机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招商。以农机特色产业园为基础,大力实施“壮龙头、强龙身、活龙尾”的招商活动,招引一批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入园形成全产业链;建设农机服务综合体和“三产”融合示范园。按照“产城一体”模式,将农机装备产业链向农机研发、推广、销售、服务延伸。支持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机装备研发和推广应用新模式,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建成华中农机装备制造基地。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作者:两会全媒体报道组编辑:王雨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xgpw/7654.html
- 上一篇文章: 平凡之树的非凡生命
- 下一篇文章: 指南速览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