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蜡的悠久历史烫蜡这门手艺历史非常悠久,而且应用广泛,不仅在木头上,而且在金属上也普遍使用。据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中记载:“乾嘉以前出土之器,磨砻光泽,外敷以蜡”,通过烫蜡处理,让青铜器历经千年而不腐。另据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记载,宫廷备料常有黄蜡、白蜡等。其中黄蜡即现在常用的蜂蜡,白蜡即川蜡。“南漆北蜡”说我国传统家具外表处理有“南漆北蜡”之说。南方天气潮湿,为保证新家具不变形和防虫害,流行用“大漆”进行外饰。而北方天气干燥,为防止新家具开榫变形,讲究外表烫蜡处理。“南漆北蜡”并不绝对,南方也有上蜡工艺,北方也会用到“大漆”。龙顺成早期也使用过大漆工艺,但使用过程中发现,生漆会对有些人产生过敏症。因此虽然“大漆”有耐磨、耐热、耐腐蚀等众多优点,最终还是选择了更加环保安全的烫蜡工艺。烫蜡工艺讲究干磨硬亮,经过数十遍的打磨之后的家具表面更容易形成包浆,形成独特的“包浆亮”光泽。烫蜡的原理

概括来说,烫蜡是把融化的蜡刷到家具的表面,通过工具加热和人工压擦的配合,让蜡浸入木材孔隙中,从而形成家具保护层的一种传统木材表面处理方法。

经过烫蜡处理的家具表面,不仅很好地展现木材优美的纹理,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保护膜不断的氧化、随着使用者的日常使用和保养,家具的表面、棱角和边线等处就会出现温润如玉的“包浆”形态。

蜡的性质比较稳定,具有拒水柔软的特点。在高温烘烤的作用下,进入到木材的管孔中,可以减小木材的干缩湿胀,防止家具翘曲变形。随着冬夏交替,木材的热胀冷缩,原本烫进管孔中的蜡会反复进出,微调节迎合着木材的活性变化,从而大大减少家具结构处的变形损坏。并且由于蜂蜡等的天然成分,也对木材起着保养滋润的效果。

烫蜡的用材

通常所说的烫蜡工艺包含三种蜡即:蜂蜡、川蜡、和石蜡。

蜂蜡来自于蜜蜂(工蜂)腹部4对蜡腺分泌出来的蜡,经过焦制、多次脱糖和过滤的工序可形成粘性并与树脂互溶,蜂蜡具有防潮、绝缘、可塑和可燃等性质,在常温下呈固体状态,熔点较低,具有蜜、粉的特殊香味,颜色有淡黄、中黄或暗棕色及白色不等。

川蜡也叫虫白蜡、中国蜡,主产于我国四川,它是生长于女贞、水白蜡等树上的白蜡虫所分泌的一种具有高分子化学结构的动物蜡。白蜡性质稳定,具有密闭、防潮、防锈、防腐和上光等作用,但是其性脆、易裂。

石蜡是从石油、页岩油或其他沥青矿物油的某些馏出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烃类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固体烷烃,无臭无味,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固体。石蜡分食品级(食品级和包装级,前者优)和工业级,食品级无毒。

石蜡坚硬易碎裂,价格最低;蜂蜡黏度大、柔性高、防染力强,价格次之;川蜡强度高、熔点高、流动性好、有光泽,但性脆且收缩率大,价格也最高。

烫蜡工艺步骤

烫蜡之前,要对家具表面进行水磨处理,用棕刷或水布将水刷在白茬上,使木刺涨起,再加以刮磨。查看白茬有无开裂、翘曲现象,水磨处理完毕后才可以进行烫蜡操作。

烫蜡细分为六个步骤即:化/配蜡、布蜡、烫蜡、起蜡、擦蜡、抖蜡。

一、化蜡

将不同比例的蜡块放在专用器皿中,加热使之融化,具体蜡的配比要根据气候和使用环境进行调整,这是烫蜡的精髓所在。

二、布蜡

用蜡布将蜂蜡如散星般点在家具表面。(也可用鬃刷按一定距离布蜡)

三、烫蜡

烫蜡时,一边用热风枪迅速烘烤家具表面的蜡,一边用蜡布涂刷蜡的部件表面,一般按着从内向外(即先给木件里面刷蜡,再给边抹里面及前后刷蜡,最后给各零件的外层表面刷拉),从上向下的顺序。

四、起蜡

待蜡稍凝固后,根据各零部件的外部形状尺寸选择不同型号的蜡起子,起去附在各木件表面的余蜡。蜡起子的走向应该与木材的顺纹理方向相一致,且用力应均匀,直至铲完该零部件整个外表面。

五、擦蜡

用硬毛刷横向压刷家具表面,将蜡层擀压均匀,确保木材棕眼全部填满蜡,且没有高低不平之感。

加热迅速烘烤起好的木件的同时,用柔软的粗棉布拭擦该部件,以清除其上未铲净的浮蜡及余蜡,最后再用柔软的粗棉布对木件拭擦几遍。从理论上讲,擦的遍数越多越好。用棉布像搓澡一样用力反复擦拭,直至擦出光泽,手感润滑时为好。六、抖蜡

用板刷和鬃刷依次对家具各表面进行擦拭,将材质棕眼和花活间隙的蜡抖尽,再用棉布等进行最终的规整收尾。

烫蜡整体要求显示木材的自然光泽,应均匀一致,边角线型及花活没有烤糊的现象,没有浮蜡、余蜡,最终表面效果达到光滑铮亮的效果。

京作硬木家具的制作涵盖了名贵的材质的选用、科学精湛的榫卯工艺,更多的是木工匠人们实践智慧的结晶。烫蜡这一技法,是中国匠人在木材的使用过程中,历经千年的探索,找到的良好解决方案,可称得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范。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hongbailaa.com/cblycxz/4786.html